建議武漢封城、媲美鍾南山,這個女人究竟有多厲害?

2020-02-06   一個九黎在寫文

01

2月4日,李蘭娟院士團隊在武漢發布重大抗病毒研究成果:「阿比朵爾、達蘆那韋能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消息一出,舉國沸騰。這無疑為連日來的抗疫戰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最近,「李蘭娟」已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研究肺炎疫苗、親赴武漢、建議封城、怒懟謠言…… 這位73歲的女院士,成為這次抗擊新型肺炎的中堅力量。

有人說,她是一個可以和鍾南山院士相媲美的人物。 有她在,就更加心安。

很多人也好奇,這樣一位看上去文文弱弱,做事雷厲風行的女性,到底有怎樣的人生經歷,又有怎樣的婚姻家庭生活。

02

前幾天,有一條來自李蘭娟的朋友圈在網絡刷屏。

除夕夜,她發朋友圈說:「今天我輕鬆了,可以不燒年夜飯了,由鄭院士替代,手術刀改廚房刀。」

那條朋友圈配有的圖片中的人,有一個正是她的丈夫,鄭樹森院士,曾經被稱為中國外科最好用的一把刀。

因為除夕夜那天的李蘭娟已經向國家提出,帶隊支援武漢,所以鄭樹森親自下廚,為妻子準備踐行飯。

在本該團圓的日子裡,他們卻面臨分離。可是為了心中的大愛和肩上的責任,他們彼此理解、相互扶持,盡力讓對方無後顧之憂。

所以,身為丈夫的鄭樹森,圍上圍裙,拿起菜刀,耐心地給即將支援武漢的愛人,做一頓家常便飯。

我們不知道的是,在我們眼中那看似最平凡的一餐,其實在他們幾十年婚姻中都是奢侈的。

1975年5月1日,相識於中國醫科大學的李蘭娟和鄭樹森,領證結婚了。

他們一個是傳染病學領域的領軍人物,一個是多器官聯合移植事業的開拓者,這就註定了兩人肩上的責任,不容他們有半分怠慢。

結婚多年來,他們雖然同在一所醫院工作,卻鮮有溝通和交流,更不用說花時間煩惱生活的瑣事了。

每天早上8點時到醫院上班,深夜一兩點鐘歸家,這就是這對院是夫妻的生活常態。

李蘭娟曾經的學生經用四個字評價恩師:「醫學狂人」。

李蘭娟自己也說:

「經常是他在台上做手術,我在實驗室討論問題,弄到半夜一兩點是常事。」

「早餐是我們倆一天中唯一在一起吃的一頓飯。」

兩人就算吃早餐時,畫風也是與眾不同,話題更多的是有關於學術和工作:

「有個病人病情危重,我今天要給他做器官移植」

「下午有個學術報告要發言,我中午飛機去北京」

別人看起來枯燥無聊的溝通,對他們卻是一種樂趣,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三觀相同吧。

吃完早餐,兩人一起去醫院,經常忙完回家已是深夜一兩點鐘。溫馨的是,無論多晚,鄭樹森都會等妻子一起回家。

鄭樹森也打趣李蘭娟,什麼家務也不做,算不上賢妻良母,一年只在大年三十做一頓飯,所有心思都撲在了工作上。

但是他很為妻子,在醫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而自豪。

當被問到夫妻之間最理想的狀態是什麼時,李蘭娟不假思索地回答:「志同道合、互相關心;彼此支持、相互理解。」

40多年來,他們陪伴著彼此,成為各自領域裡的大神,成為醫學裡的典範,更是為了傳承醫德,共同創立了「樹蘭醫學獎」。

03

與出身醫學世家的鐘南山不同,李蘭娟出身貧寒。

鍾南山和李蘭娟(圖中紅圈)等人到武漢考察疫情

1947年9月13日,李蘭娟生於浙江省紹興縣夏履鎮夏履橋村。

李蘭娟的父親很早就得了眼疾,沒辦法像正常人一樣賺錢養家,生活的重擔,全都壓在妻子身上。

李蘭娟打小就特別聰明, 讀書寫字,樣樣拔尖,成績向來是一等一的好。

但在李蘭娟13歲那年,母親把她叫過來,只說了一句話,別讀書了。
家裡太窮,實在供不起了。

李蘭娟向來懂事,她默默回了學校,含著淚開始收拾東西。

她的老師心中不忍,問道,是不是很想繼續讀書?

李蘭娟含淚點了點頭。

善良的老師跑去和學校商量,幫她申請到了助學金。

正是這份微薄的助學金,改變了李蘭娟的命運,也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

高中畢業後,由於高考被取消了,她回老家當了赤腳醫生。

年輕時的李蘭娟

李蘭娟沒有受過系統的醫療教育,憑藉的是自己刻苦自學。

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她愛上了醫學。

很快,十里八鄉的人都聽說了她的名字。 這個年輕女醫生,態度好,醫術好,成為很多村民交口稱讚的話題。

1970年,因為「赤腳醫生」乾得很好,23歲的李蘭娟,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深造。

1970年,李蘭娟進入浙江醫科大學(現浙江大學醫學院)學習

很多人不知道,在2003年的非典中,李蘭娟就站在了抗疫第一線。

當時,56歲的她任浙江省衛生廳廳長。

浙江出現SARS病例的當天早上5點,浙江省衛生廳便向社會及時公布。而在當晚,杭州就對密切接觸病人的1000多人,進行了就地隔離。

當時,人們對這種新型傳染病的重視程度還不夠,社會上一度有不同看法,質疑一時間隔離這麼多人,是不是小題大做。

但李蘭娟力排眾議,根據傳染病法,堅持對SARS這種達到甲類傳染病程度的病種患者,予以隔離。

事後證明,這方法行之有效,且是必須做的。

由於早期傳染源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浙江沒有發生醫務人員感染事件,也沒有出現「二代感染」的病例。

更厲害的是,在浙江發現首名SARS病例的48小時內,李蘭娟率攻關小組檢獲了病人的病毒特異性核酸,成為最早分離到SARS病毒的單位。

後來在對SARS病人的治療過程中,李蘭娟竭力倡導,對激素、抗生素的使用要克制謹慎,只在關鍵時刻進行合理應用。

SARS十周年紀念時,醫學跟蹤發現,曾在浙江治療的SARS病人,沒有一人出現股骨頭壞死等嚴重後遺症。

04

此刻,73歲的李蘭娟院士,正帶著她的團隊日夜奮戰。

有人說她傻,本來都已經是頂級大牛,何苦這把歲數了還來武漢拚命?

哪一點說錯了或做錯了,會被輿論罵死。

前些天,因為「寵物是否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回答被媒體曲解,她受到很多人的言語攻擊。

但她並不在意,依然衝鋒在抗疫第一線。

對她來說,個人的榮辱都是無所謂的,能戰勝疫情,救下人們的性命,就是她最大的心愿。

致敬李蘭娟院士,以及在抗疫路上逆行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