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攝影師吳國勇經歷了一個疲憊顛簸的春節。節前,他攜家人回湖北襄陽的老家過年,疫情擴大,武漢「封城」後,氣氛一下緊張起來,打亂了原來的計劃,除夕之夜,他和家人又驅車1300公里回到深圳,開始居家隔離的日子。
他萌生了徵集普通人「宅家日常」照片的想法,將項目名稱定為「千家萬戶—1000個中國家庭庚子疫期的宅家日常」,「作為這個大事件的親歷者見證者,希望留下我們普通人的生存日常。」
徵集的照片中,有並不完整的全家福:妻子是醫生,這個春節一直在抗疫一線,沒有休假;疫情阻斷了一些人回家的路,92歲的奶奶只能通過視頻和孫子聊天;一位85歲的老人守在家裡,每天六點起床,從臥室到廚房,來回走八趟。她問的最多的是「現在幾點了」。「她說現在能做的惟有等待,等待春暖花開」……
這些瑣碎的生活,呈現了常常被我們忽略的溫暖,在這個特殊時期,中國百姓不得不接受疫情現實,並以樂觀、堅韌的態度與疫魔抗爭的日常狀態。
文丨吳國勇
圖文整理丨吳國勇
供圖丨各地網友及攝影師
編輯丨胡大旗 呂萌
我在深圳生活28年了。幾乎每年春節,我都會攜家人回湖北襄陽的老家過年。若干年前,我也常常接老人到溫暖如春的深圳過年,但隨著老人們歲數越來越大,他們不願意折騰,只好我們不停往老家跑了。
2020年1月18日,農曆小年,我們一家一大早啟程出發。從深圳到襄陽全程1300多公里,按以往的自駕經驗,17、18個小時就到了。沒想到今年僅在廣東境內的400公里就花了20個小時。全程花了38個小時。回過頭想,浩蕩而擁堵的車流背後,都是和我一樣歸心似箭的人。
襄陽是座美麗的古城。1月20日到家時,距離大年除夕只有四天時間,我陪岳父岳母去批發市場買了些年貨,去花市買了兩盆花,還抽空帶二老去新落成的襄陽東站看了看。這是一座在2019年才投入使用的嶄新高鐵站,氣勢宏偉。90歲的老岳父看了很高興。
在一如往年的祥和氣氛中,令人不安的消息也接踵而來,先是在1月20日,鍾南山確認新型冠狀病毒已出現人傳人情況,到了除夕前一天,武漢突然宣布「封城」了。這讓與武漢相距約300多公里的襄陽,氣氛一下緊張起來。岳父是位老革命軍人,行事果決,立馬取消了原在酒店訂的團年飯。除夕在家團年時,二老讓我們吃完儘快離開。他們會自己照顧好自己。
於是,就在除夕之夜這個中國傳統闔家團圓的日子,我又匆匆驅車1300公里「逃」回深圳。就在我離開襄陽後的第二天,1月25日,這座城市也採取了部分交通管制措施。1月27日,襄陽各火車站關閉,1月28日,輪渡也暫停運營,襄陽「封城」。
大年初一回到深圳,我們沒進家門,先去了所在社區申報,並進入居家14天的自我隔離時期。
除夕夜奔的經歷,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自我隔離失去行動自由也讓我很不適應。和絕大多數中國人一樣,老實待在家裡也算是為抗疫做貢獻。但我每天除了測量體溫上報給社區外,只能通過上網關注疫情的發展。我不能整天待在家裡無所事事,被焦慮不安的情緒所吞噬。於是萌發了普通人「宅家日常」照片網際網路徵集活動的想法,將項目名稱定為「千家萬戶—1000個中國家庭庚子疫期的宅家日常」。
在徵集倡議里,我寫道:「作為這個大事件的親歷者見證者,我們也希望留下我們普通人在被這大事件裹挾中著的生存日常,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段歷史的一部分,連同這個庚子年春節,必將給我們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這個想法得到了羅大衛先生的響應及其旗下「風面」攝影新媒體平台的全力支持。全國網民及眾多攝影師和機構的積極響應和參與。短短一周時間,就有16000人參與。
從海量照片中挑選了這些作品,參與者用不同的視角記錄了這個特殊時期,中國百姓不得不接受疫情現實,並以樂觀、堅韌的態度與疫魔抗爭的日常狀態。
(吳國勇,湖北省襄陽市,老岳父家中,2020年1月24日,除夕年夜飯)
除夕的時候,武漢已經宣布「封城」,雖然襄陽當時只有一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但據說已有不少疑似病人了,氣氛顯得有些壓抑。席間老岳母說,你們還是趕緊回去吧,不然「封城」就走不了了。
飯罷各自散去,我們當即連夜驅車往深圳狂奔。一路冷風淒雨,一路暢通,1300公里只要16個小時,大年初一中午就回到了深圳的家。目前家人狀態良好。
(劉偉光,山東省平度市,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
過年總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父親非要去鎮上給回到老家的孫子買煙花,順便買了一對紅燈籠和一盤一萬響的鞭炮。疫情的出現使父親也帶上了口罩,在我的印象里,這是父親第一次戴口罩。
(笑臉CC,江蘇省無錫市,2020年1月23日,臘月二十九)
每年我都會拍一張比較生動的全家福。今年是鼠年,也是孩子的本命年,但孩子在外讀書沒回家過年,我就和老公抱了只小老鼠並戴著口罩留下這張照片,以紀念這個特殊時期。
(宮紅,海南省東方市自家門前,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
婆婆、女兒女婿、親家、我(右二)與先生。女兒懷有4個多月的身孕,夫妻倆及親家從北京趕來過春節,不想遇到了這場疫情。疫情讓我們過了一個特殊的春節。
(王夢merry,浙江省義烏市)
爸爸媽媽來義烏過年,孩子們說拍全家福。各自換上禮服,老公穿上結婚時的西裝,14年身材沒有走樣,可惜我的結婚禮服在老家沒能穿上。
(何群益,江蘇省崑山市,2020年春節)
左圖是一張缺席的全家福。按慣例,我每年會拍一張全家福,可今年的春節恰好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妻子是醫生,這個春節她沒有休假,正在崑山當地醫院搶救新冠肺炎患者。作為江蘇崑山第二批馳援湖北的醫療隊隊長,妻子正月裡帶領38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右圖是妻子正奮戰在武漢同濟醫院的抗疫一線。
(羅金倩,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2020年1月31日,大年初七)
大年初七是我婆婆的生日。老太太滿85歲了,每年的今天,姐姐妹妹們都會回來給老太太慶祝生日,經常要擺兩桌。今年大家都不出門拜年了,我們也不敢出門訂蛋糕。翻箱倒櫃找到一小盒生日蠟燭,插到發財柑上,再給老頭、老太太打扮了一番,拍了這張照片發到家族群里,讓大家開心開心。
(波瀾,湖北省宜昌市,2020年2月2日,正月初九)
兩人「宅」在家中的春節,因而書寫了個大大的「宅」字,留著紀念吧。
(李運健,山東省濟南市,2020年1月30日,大年初六)
看著樓下沒有人,一家人抓緊出來透透風,又趕忙回到屋裡。
(江雨,安徽省霍山縣,2020年2月4日)
何凱文是首都師範大學的在讀醫學博士,女友小吳是武漢大學醫學博士。1月22日,兩人從武漢返回安徽霍山縣過年。
這是小吳第一次去男方家,一場疫情打亂了節奏。何凱文的父親何斌是村裡資深村醫,他知道疫情的厲害,在何凱文小吳到家後,隨即對他倆實施了居家隔離。2月5日,結束隔離的何凱文和女友終於走出了家門。
(朱文霞,山東省兗州市,2020年1月30日,大年初六)
我和老伴。新春佳節新冠肺炎肆虐,孩子們各自宅在自己的小家裡,兗州的老家沒有了往年的熱鬧,疫情期間,吃飯、睡覺、聽書、讀書,看新聞、刷微信、聽網課、整理圖片,還是忙得不亦樂乎。
(朱威斌,湖北省遠安縣,2020年2月13日)
父親今年85歲,母親今年79歲,原本說好過年讓我帶上相機拍一張全家福,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把計劃徹底打亂。
父親最近念叨說,今年全家福拍不成了。我在家庭群里發信息,每人給我拍一張戴口罩的自拍照,疫情期間,我來拼湊一張全家福,滿足父親的願望。希望疫情快點過去,所有人都平平安安的,才是最大的幸福。
(慕,河北省唐山市)
我是一名公交司機,老公是鋼廠的工人,因為要工作,大年初一就把寶寶送去了相隔只有一公里的奶奶家裡。初四,唐山的公交暫時停運了,接著各個小區封閉式管理。因此我們一家人每天就只能通過視頻以解思念之苦。
(江大俠,2020年2月2日,正月初九)
這是個大吉大利的好日子,這是個瘟疫肆虐的壞日子。我們在一起!
(趙有柱,內蒙古自治區准格爾旗,2020年2月12日)
2020年春節長假期間,為不給國家添亂,人們都自我隔離在家中。十多天了,小女兒在憋悶中拿出平日裡全家外出露營的一些裝備,擺在客廳里自娛自樂,玩過家家。
(蒙超,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2020年2月2日,大年初九)
去年底就交好費用,一家三口參團到台灣旅行過大年(飛機是年初一晚上由桂林飛台北),新冠肺炎疫情擴大後,我們只好忍痛放棄了這次籌劃已久的旅行,已經交的費用也沒有退給我們,鬱悶。
(李永紅,湖南省婁底市,2020年1月28日,正月初四)
春節時從深圳回到老家湖南過年,我們一家子被困在家裡,哪兒也不敢去。趁天氣好時,到自家樓頂透個氣放放風。突然發現我們竟然整個春節都沒有換上年前購買的新衣服,全都是一套睡衣過完了春節。
(王向陽,河南省駐馬店市,2020年2月9日)
疫情之下,一位戴著口罩穿著睡衣的男子走出家門在外面發獃。駐馬店毗鄰湖北,疫情發生後,防控形勢嚴峻,全市小區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措施,所有居民區只保留一個出入口,24小時專人值守,每戶家庭每五天只允許一人外出採買生活物資。
(王欣,重慶市江津區)
我們一家在「封城」前一天,從武漢來到重慶外婆家。隨著疫情擴大,鎮上來了疫情調查人員,我們開始了為期14天的居家隔離,窗下那張紙就是政府下達的隔離通知書。每天都有鎮上的人來量體溫和消毒。
重慶這幾天都是陰雨綿綿,偶爾放晴的時候,一家人會坐在壩子裡閒聊。居家的日子,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了解親人,陪伴親人。希望疫情早日被擊敗,摘下口罩的我們,都是笑臉。
(夢龍)
新冠肺炎讓奮戰在一線的妻子已經連續20天沒有休息。除了默默鼓勵也沒有別的辦法支持。很擔心每天只能休息四五個小時的她,會累垮。
(劉書彤,山東省濟南市,選自新冠肺炎疫期「我家的體溫表」系列)
宅家不能出門的日子,除了每日三餐,就是每天給家人量體溫。我把這些瑣碎的日常做成「體溫表」系列,以紀念這個特殊的時期。
(王峰,2020年1月26日,大年初二,家中)
大年初二,全家在94歲高齡的姥爺家吃完飯匆匆告辭。因為春節是兄弟姐妹難得聚齊的時刻,以往每年都會拍攝一張全家福,但今年由於疫情以及姥爺身體欠佳沒有拍成,留下了遺憾。
(王錦麗,山東省青州市,2020年2月13日)
疫情阻斷了回家的路,阻不斷親人間的思念。在外地的兒子給92歲的奶奶網購了她喜歡喝的奶茶,奶奶一邊喝一邊和孫子視頻聊天,叮囑孫子在外注意安全。
(趙孝堂,山東省濟寧市,2020年1月31日,正月初七)
隨著疫情不斷升級,無論是單位還是社區,嚴格控制人員外出次數,每天從早到晚,除了吃飯和上廁所,媳婦和閨女在臥室床上老是擺弄著手機。家裡的小狗,一會走到這屋一會跑到那屋,實在無聊就趴在地上迷糊一會。喜歡外出拍照的我,也在娘倆苦口婆心的勸導下待在家裡跟著玩手機,並用相機自拍的形式記錄下特殊環境下的家庭一幕。
(沐喜,天津市,2020年正月)
心情緊張地在北京過了年三十,在封村封小區前,我們一家生死時速奔回天津家中。路口村口常見疫情檢察員,無法出門嗮太陽,收拾出飄窗來,讓孩子們在這曬曬太陽吧。
(黃小欣,深圳市福田區,2020年2月1日,大年初八)
年前,我從雪域高原的西藏回到深圳家裡時還是很開心的,萬萬沒想到今年這個年過成這樣。疫情把我們的生活衝擊得七零八落,我家鄰居是武漢人,年前回了一趟武漢,正在家自我隔離,嚇得爸媽都不敢讓我出門了,只好待在家刷刷手機看看書練練字,隨意地「混」日子。我想念我援藏的林芝,想念那裡的山清水秀和自由的空氣。但讓人鬱悶的是,西藏這片最後的凈土也被「新冠病毒」「污染」了,何時能回去還不知道。
(不能瞎拍,黑龍江哈爾濱市,2020年2月15日)
宅家!守床!新冠肺炎疫情中,封城封小區,自我在家關禁閉!宅男手機做伴度日如年……
(蔣德芳,2020年2月12日)
鬧翻天的孩子們:媽媽忙著在醫院抗擊病疫,爸爸忙著為媽媽們採購防護物資,幼兒園繼續放假,姐妹倆在奶奶家鬧翻了天。
(戴建勇,江西婺源)
婺源「封城」,我們每天被困在家裡不能出門,兒子戴主在家門口放風時都要戴口罩,他說要扮演病毒撲了過來,後面是他媽媽朱鳳娟。
(袁賽英,深圳市福田區,2020年2月2日,正月初九)
今天是大年初九了,國家有難咱不添亂,坐在家裡就是貢獻,囤貨在家,想吃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每天每人一杯維C做好預防,配合政府,堅持數天,疫情一過再出去狂歡。
(唐玲,春節期間宅在家裡的父子倆樂在棋中)
(郭志華,山東省濱州市,2020年2月5日)
劉女士在家中跟隨電視機里的瑜伽視頻課程進行練習。疫情當前,眾多居民「宅」在家中,或健身休閒,或烹飪廚藝,一番宅家圖景。
(郭穎,山西晉中榆次家中,2020年2月4日,立春)
緊盯疫情,鍛鍊身體,長期抗戰。
(天龍九部)
我家鄰居大姐在自家陽台上跳起了廣場舞。
(呂廷川,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正月十五元宵節)
現在幾點了?85歲的母親守在家裡,每天六點起床,從臥室到廚房,來回走八趟。她問的最多的就是這句話。她說惟有時間是真實的,現在能做的惟有等待,等待時間的流逝,等待春暖花開。
(湯湯)
窗外寒風呼號,奶奶捂著手漸漸睡著了。家人都在,她卻很孤單。
(禪道子)
疫情牽動著每個家庭,早晨,母親和妻子互享看到的疫情信息。不出門!不能出門!
(劉冬兵,遼寧省營口市,2020年2月2日)
正月初九了,疫情還在,每天早上睜開眼睛第一件事就是看前一天的疫情數據,冰冷的數據不斷刷新。博士兒子宅在家裡,等待原計劃3月的論文答辯畢業。焦躁不安的兒子和貓……
(石頭,山東省青州市,2020年1月30日,正月初六)
我在樓上看你,你在家裡寂寞。同是大疫籠中人,共盼解禁放飛日。
(葉強,湖北省襄陽市,2020年2月11日)
從武漢封城到現在已經20天,雖然不在疫情最嚴重的地方,但我們自覺不出門在家堅守,偶爾到院子裡放放風也是全副武裝,如臨大敵。
(詩悠子)
十幾年了,第一次回家鄉過春節!疫情讓湖北成為了重災區,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趕緊刷新聞看數據,患病的人、救治的醫生,四面八方的支援,國家救治的措施和進展,無一不牽動著緊懸的心。感嘆生命的脆弱,人類的渺小……除此外,能做的就是和家人一起做好自我防護,默默地祈禱早日戰勝病魔。
(郝樹國,黑龍江哈爾濱市,2020年2月22日)
今天哈爾濱大雪,氣溫零下18度,因為疫情貓在家裡的第三十天,剛好看完的第四本書,留照以示紀念。
(譚盛,深圳市南山區,2020年2月9日)
春節前剛換了一份新工作。疫情下只好在家辦公,來熟悉公司和準備相應的市場推廣資料。我夫人是某科技公司的一個小頭目,最近一周,每天不是電話會議就是電話會議,忙活的儘是組織調整和人員去留的問題,據說月底要裁員20%以上。
(李林,山東省東營市)
2020年2月9日,是中小學校開學的第一天。這次疫情學校實施停課不停學,通過網絡授課,上高中一年級的女兒在家中正在通過學校的直播學習。截止目前,我所在的城市還沒有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例。
( Vivienne,加拿大安大略省Vaughn市,2020年1月24日)
除夕那天,也就是武漢「封城」的第二天,我在離家不遠的St. Padre Pio教堂前的雕塑下帶上口罩自拍了一張,並在雪地里畫了個十字架,祈福國內的親人。
(盧承德,江蘇省蘇州市)
疫情發生以來,我一直宅在家裡足不出戶,在老伴和社區志願者的關心照顧下,平安無事。圖為前幾天我居住的社區,年輕人上門服務,為小區患慢性疾病的老人送醫送藥,感謝他們在肺炎疫情期間堅持為老人服務。
(錢海峰,江蘇省無錫市,2020年2月7日)
春運期間,我坐了10趟列車繼續拍攝著春運項目,曾路過湖北。按照規定,我必須居家隔離2周。拍攝時,我要在每趟列車的各個車廂來回走動,在大家都不戴口罩的時候,我也沒戴,接觸了大量乘客,成為一名潛在的病毒感染者。
我倒不是非常擔心,10年背包獨行,有過一些經歷,遇事不會很慌張,唯一讓我不安的是,和父母住在一起,深知盡力自我隔離,也不可能做到完全不接觸,心裡自我安慰:我不會有事不會感染。我一直在關注所乘坐的列車是否有確診病例,核對後沒有,如吃了一粒定心丸。
居家隔離期間,社區工作人員挺負責,每天電話詢問身體是否不適,並視頻,說家裡有什麼需要社區可以幫忙解決。隔些天,社區派人送來了我需要的日常小菜,放在門口隔門告知。居家隔離這些天,我天天在家燒菜,媽媽還表揚了我。
隔離期滿,上門檢查身體,一切正常,我站在家門口手拿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告知書,請社區工作人員拍張照片,說:非常時期,留個紀念。拿到告知書後沒有立馬出門,沒有什麼特別高興激動,心裡依然很平靜。
(張曉武,浙江省杭州市)
今年年前離家,趕往杭州陪愛人過年。那時,我已經明顯感到疫情來臨,可沒想到嚴重到這個程度,只好自覺的把自己隔離在租的房子裡。
愛人是醫生,繼續做她該做的工作,我每天面對海量的信息,擬理解現實的真相,但我看不見真相,而生命個體的消失卻如此真切如此悲涼。手機里生命百態各展其性,我不敢也不會輕易相信,卻不得不信,疫情把我們的遮羞布一塊一塊拉下,不是所有的好就是好,我堅信這個世界的因果關係,時間會來證明。
這段時間裡,攝影似乎在離我遠去,就如戴著十層口罩,發出的聲音如此遙遠,真實的我們是如此的虛弱,反省災難,敬畏生命,我選擇尊重。我給自己拍了一張,虛弱的燈光下,我在努力看見光的方向,或許改變也會由此而起。
(皆大歡喜)
今年過了個特殊的年,宅在家裡哪裡都不能去,上網刷微博,心情跌宕起伏不知說啥好,拍了這張片子表達我此時的心情。
(楊曉蓉,湖南省郴州市,2020年2月13日)
車窗內向外看的孩子。一群被禁錮了的人,一個被禁錮的春天。
(吳國勇,深圳市福田區,2020年春節)
戴口罩的朋友圈。除了宅家,人們也紛紛換上帶口罩的微信頭像。這些頭像有的是自拍照,有的是愛寵照,有人採用動漫設計,有的只是簡單在原有的頭像上P了一個口罩,還有人給名畫或著名景點戴上口罩。
宅家的無聊讓人們有充足的時間去做各種創意,表達抵禦病毒複雜而多元的態度。也包括無聊的我,去扒朋友們的這些微信頭像。說實話,扒這些頭像是不是涉及「盜竊」我心裡沒底,畢竟沒法給主人一一打招呼。統一說聲抱歉!如果你看到有你的頭像而你又不願意,請告訴我撤下來。
另外,用網上收集的抗疫一線白衣天使們的工作肖像來包圍這些戴口罩的微信頭像,是想表達對於他們的敬意。正是他們直面病毒的頑強甚至犧牲,讓宅家的廣大民眾保證了安全。
疫情還沒結束,生活仍然繼續,「千家萬戶—1000個中國家庭庚子疫期的宅家日常」照片徵集也持續進行中。由於篇幅所限,本文從海量照片中挑選、呈現了51幅作品,複製文下連結在瀏覽器中打開,也可參與投稿,記錄當下,為武漢加油!
https://app95CrSHm48594.h5.xeknow.com/st/1gh7so3F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gPr9pHAB3uTiws8KNNY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