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旅行是不可能的,因為乘客無法呼吸,會死於窒息。」
——Dionysys Larder博士,1793-1859
「遠程購物雖然可行,但會失敗,因為女性喜歡走出家門,自己親手來挑商品。」
——時代周刊,1966
「未來工時會逐漸縮短,到21世紀,人們每周只需要工作15小時。」
——經濟學家約翰·凱恩斯,1930
這不是洋蔥新聞。
這是過去人們對未來一本正經的預測。
過去,人們對未來還充斥著不少浪漫幻想,比如這組19世紀末的法國藝術家們創作的展望2000年人類生活的明信片......
鯨魚巴士、飛行救火、航空計程車......
當然,也有一些腦洞,慢慢成真了.......
那時的人們如此渴望從家務中解放出來,想像有種機器能幫主婦打掃衛生——今天的掃地機器人,無疑比圖裡的器械看起來簡潔高效多了。
直升飛機~
現在房車已經帶著許多人週遊世界~
來看看更多准預言:
生活方式篇
—————
1、1910年中國人預言100年後上海博覽會
晚清小說家陸士諤在他的科幻小說《新中國》一書寫道,「萬國博覽會在上海浦東舉行」。還預言了中國會成為世界工廠。
雖然書中設定的是1951年,但他的設想總算在100年後實現了
「為迎接萬國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上海新建了浦東大橋、越江隧道、地下電車(地鐵)、新上海舞台、金融中心……」書里甚至還詳細描述了將電車建在地下還是架在高空的爭論。
2、1900年美國人預測照片實時分享
1900年,美國人沃特金斯組織了一場預測,對千禧年時的世界做出了28個猜想。
他預測在未來,照片可以遠程傳輸、實時分享。如果中國發生了什麼大事件,一小時後美國報紙上就會登出現場快照,而且照片會是彩色的。
除此之外,他還預測未來會出現清潔新能源、全球通電話、速食半成食品、大如蘋果的草莓、和一個全民健身的時代。
當時的美國人覺得,鍛鍊身體得從娃娃抓起,不然他們會變得又胖又蠢
這些跨度極大的預測居然在百年後一一應驗。
他做出預測的1900年,慈禧太后還在世呢。
3、1945年英國人預言攝像頭
全面圍獵個人隱私的時代的到來。
1945年,一檔英國廣播節目的播音員對100年後的世界做了預測。2018年這段音頻被翻出後火了, up主感嘆,他該不會是時空旅行者吧(只是說說啦)。
- 普通人獲得信息和娛樂的渠道不再那麼單一,大公司也不再能壟斷新聞與娛樂節目。
- 每個街角都會裝有攝像頭,它們能用來保護居民的安全,但是人們會徹底喪失隱私和自由。
預測者邀請2045年的人來核實他的預測,但他不用等那麼久了。2019年這些預測就成真了。
4、美國小說家預言入耳式耳機。
「於她耳內的那顆小小貝殼,因其特殊設計而能在耳內塞得緊緊實實的,那裡面,海洋的潮汐聲陣陣,隨後是音樂下的談話聲,然後是談話下的音樂聲,一點點地,漫步入她警覺的心靈.....」
雷·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在《華氏451度》一書中,預測了一種可攜式音頻設備。今天看來,不就是藍牙耳機嗎。
5、1993年AT&T預言20年後的智能化生活。
這一年,AT&T推出了「You Will」系列廣告,這組廣告由大衛·芬奇操刀,引導人們想像這樣一幅未來場景:
- 當其他同事被困在會議室里時,你卻可以一邊在海灘上曬太陽,一邊遠程開會。
- 電腦取代了汽車儀錶盤,可以隨時隨地為你導航。
- 門鎖具有語音識別功能,你再也不用擔心丟鑰匙了。
- 手錶手機二合一,你可以用手錶接聽電話
- ……
科技篇
—————
6、 法國小說家凡爾納的眾多神預言
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最具前瞻性的作者之一,他提前100年預測了很多事物,很多都應驗了......
- 登月預言
在1865年,《從地球到月球》里,凡爾納描寫的許多情形與100年後人們真正登月時的狀況極其相似。
重點是,人們發現,他預測的,包括發射地點(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降落地點、飛行時間、登月人數都與美國阿波羅計劃極其接近。
- 潛艇預言
讀過他的《海底兩萬里》,肯定記得小說中的巨型潛水艇「鸚鵡螺」號。現在來看,他描述的其實就是一艘現代版潛艇(那個年代雖然已經有潛艇,但功能非常基礎)。
該小說提前90年預測了電動潛艇的出現。
今天的潛艇,從潛艇工作原理,到設計結構,無處不印證著凡爾納書中的描述。
後來,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也特意取名叫鸚鵡螺號(USS Nautilus SSN-571,1954年下水)。
再後來,法國的無人駕駛機器人潛水艇也以此命名。
現代潛艇之父西蒙·萊克在自傳中的第一句話就是:「凡爾納是我一生的總舵手。」
7、 1968年電影預言iPad的出現
《2001太空漫遊》電影里,出現了一個神奇的畫面:兩名太空人正在用一種疑似iPad的東西讀新聞。
在小說版本中,作者克拉克是這樣描述這個設備的:「報紙上的內容會被電子傳輸過來,它會掃描來自地球的最新報告,然後一個接一個地變出世界上主要的電子報紙……當他按下這個按鈕時,一個郵件大小的矩形就會展開,直到它整齊地填滿螢幕。而當他看完這些後,他又可以閃回到首頁繼續選內容看...…一個人可以一輩子什麼也不做,只從新聞里吸收不斷變化的信息流。」
這一描述如此地符合現在的現實,以至於當蘋果向三星的平板電腦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時,三星便以此來為自己的Galaxy平板電腦辯護:iPad才不是蘋果的原創呢!
1983年,喬布斯才在一場演講中,第一次談到了他關於iPad的構想。喬布斯當時指出,在當下的技術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但他仍會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一直到2010年,在影片播出的42年後,iPad出現,影片中的情節成為了現實。
8、預言狂人喬布斯
作為預測狂人的喬布斯,測多錯多,對的也挺多。
1985年,喬布斯做出了三個精準的預測:
- 電腦會帶來免費的智力資源。
- 電腦會成為一種新媒介,而不僅是工具。
- 電腦會在全球掀起一場徹底的教育革命。
- 要知道,直到這條預測十年後,商業網站才逐漸開始湧現。
https://v.qq.com/x/page/i0760nx3nxx.html?start=9
1996年,喬布斯又預測了電商的發展和雲服務的來臨。
當時喬布斯就已經預見「網絡發展的核心是電商」。
他說,未來我們將不必存儲任何東西,取而代之的是,用「給自己發電郵」的方式來儲存資料。
他還預測未來的人們,每天接收到的資訊會多到讓他們無法吸收。
既然有準也有不准,人預測未來的意義在哪?
不一樣的未來,總是從人的想像力展開翅膀開始的。
你很難說後來發生的事情,與之前的預言沒有蛛絲馬跡的聯繫。
《未來簡史》里寫道,
「最好的預測未必是實現,而是對當下的影響。」
「而人們研究歷史不是為了預測未來,而是要將自己從過去中釋放出來,想像是否有另一種命運。」當人在思維里注入未來的維度,想像力才開始體現它的價值。
不妨來留言里聊聊,
想像一下100年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