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才明白的道理:有些人的閒事最好不管,往往好心沒好報

2019-10-02     唯晨說

​文/唯晨

社會上很多事情並不公平,比如一人視另一人為朋友,竭力相助,而另一人卻視前者為呆瓜,萬般利用。如此一來,兩人之間總歸是由情生怨,由怨生恨。人與人之間原本都能相安無事,至於傷害和仇恨,總有一人要率先捅出第一刀。

捅刀之人著實可惡,可挨刀之人也確實愚蠢。要知道人皆有其道,道不同不相為謀。人到中年當明白一個道理,做什麼事之前都應深思熟慮,不可莽撞而行。行善也要掌握尺度,否則不光容易適得其反,還總會好心不得好報。

因此,人到中年當管好自己,莫惹塵埃,以下三種人的閒事最好不管,避而遠之,才不會給自己添堵。

不懂感恩之人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感恩之心,如何判斷「白眼狼」是一種技能。受了別人恩惠卻不知感恩,一副理所當然姿態之人的閒事不可管。一旦管了這種閒事,不僅管不好還會給自己惹來難以擺脫的煩惱。

張志和哥哥張先雖是一母所生,卻性情迥異。哥哥行事乖張,無論什麼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辦,若有半分不合心意便大發雷霆。

而弟弟張志雖然年歲小卻事事為旁人考慮,做事周全,且不計個人得失。兩兄弟長大後各自成家,暴躁的哥哥常常因掙不到錢而打罵妻子跟孩子,弟弟看在父母的面子上頻頻接濟哥哥。時常自己掏腰包給哥哥家貼補米麵糧油。

為此嫂子和侄子都對他十分恭敬。哥哥不僅不覺得弟弟是在幫扶自己,反倒覺得弟弟自私,給予的財物太少。畢竟弟弟家生活確實比哥哥家生活好。

​個人能力的不同導致兄弟兩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張志有心帶著哥哥一起做生意,卻因為張先的脾氣不好,接連談黃了好幾個客戶。為了及時止損,張志委婉地讓哥哥另謀高就,當然辭退之前給了他不少「補償金」,說是補償金,其實就是為了保住哥哥的自尊而找了個合適的藉口給錢。

卻沒想到,張先不僅體會不到弟弟的苦心,還到處說弟弟沒良心,先是讓自己跟著他一起賺錢,吃了不少苦找到發財門路後,竟過河拆橋,翻臉不認人,將自己趕了出來。

不明所以的人對張志指指點點,說他人品不好,連自己親哥哥都坑。稍微知道點內幕的人則笑著問張先:「既然你有能力,何必要跟著他干,自己單幹豈不更好。」

這樣的事情在兄弟二人的家鄉傳得紛紛揚揚,怎麼說的都有。張家兄弟儼然成了茶餘飯後的消遣。

不懂感恩之人從一開始都不應該給予幫扶。生命中若與這種人糾纏不清只會給自己添堵。

心無善念之人

農夫與蛇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說一個農夫在大雪天遇到一條凍僵了的毒蛇。農夫心善,想著無論如何也是條生命,不能見死不救。於是他撿起雪地里的蛇捂入懷中,隨著溫度的改變,原本已經被凍僵了的毒蛇慢慢恢復了知覺。等它徹底甦醒過來後狠狠地在農夫胸口上啄了下去。

農夫身中劇毒臨死時痛悔地說:「我可憐惡人,不辨好壞,結果害了自己,才遭到這樣的報應。如果有來世,我絕不憐惜像毒蛇一樣的惡人。」

與此故事有同工之妙的另一則故事是東郭先生和狼,唯一不同的是,毒蛇屬於被動接受幫助而後恩怨不分,而狼則是主動尋求幫助,過後翻臉不認人。

東郭先生是個讀書人,一天在途中遇到一匹被獵人追捕的狼,狼在東郭先生面前可憐兮兮苦苦哀求,請東郭先生把它藏到裝書的布袋裡,好躲過獵人的追捕。為此還承諾只要躲過這一劫定會好好報答救命之恩。

​東郭先生對追來的獵人撒了謊,救下了受傷的狼。結果狼見獵人走遠便露出惡狠狠的真面目說:「我現在餓極了,你既然已經做了一件好事,那就再做一件好事吧,讓我把你吃掉。」

就在此時,恰好有一個扛著鋤頭的農夫路過,東郭先生馬上拉著農夫要求評理,狼卻說自己不是那恩將仇報之徒。農夫聽完後看了一眼再次裝出可憐兮兮模樣的狼,搖搖頭表示不信東郭先生的布袋能裝下狼。要求他們再演示一遍才給評理。

等狼再次鑽進布袋,農夫二話不說揮起鋤頭就將袋子裡的狼打死了。然後對東郭先生說:「你對狼講仁慈,實在是糊塗呀。」

這世上心無善念之人如毒蛇惡狼,萬不可招惹更不能幫扶。於心無善念之人而言,所有的善良不過是對其邪惡之氣的助長。

人到中年,不可盲目善良,不光要對事更要對人。很多時候壞人之所以壞,並不是因為他做了一件壞事,而是他打心眼裡就沒有端正的三觀,如懲善揚惡的窮奇一般。

善變多疑之人

三國中最為多疑之人非曹操莫屬,關於曹操殺楊修之事也算是眾所皆知。楊修本人才華橫溢聰慧超人,但有一點不好,那便是清高。

一個頻頻能夠猜中曹操心思的人一旦清高,即便一心為其籌謀,仍舊躲不掉被除去的命運。

且不說楊修之事,有傳聞曹操帳中夜間無人敢靠近,其原因是曹操會夢中殺人。因曹操天性多疑,唯恐別人趁自己睡覺的時候將自己殺害,於是常常跟身邊的人說:「我夢中喜歡殺人,在我睡著的時候大家不要靠近。」此話最初並無驚起太多波瀾。

一天曹操在帳中睡覺,被子掉在了地上,一個侍衛見被子掉落恐其著涼,便上前去撿起被子小心翼翼地給他蓋上。卻不料曹操從夢中驚醒,跳起來拔劍殺了侍衛。

這便是多疑之人的可怕之處,心思多疑,情緒善變,即便身邊的人殫精竭慮為其而謀,仍舊會被誤解被傷害。

人到中年,早就應該明白,多疑之人的閒事不可管。管得太多除了勞心費力還有可能會蒙受其害。

這世上,閒事不可多管,閒話不可輕信。餘生管好自己,問心無愧,莫惹塵埃。

今日話題:你有沒有被人誤會過好心?期待你的留言點評。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h4XjG0BMH2_cNUgoX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