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規化管理的起因
自從吉林牛子厚以至外館沈家做財東前後將近三十年,從沒有虧累,每年總要給他們剩餘幾千元或萬餘元不等。外館沈崑患病時,由外館搬到虎坊橋科班養病,他常說:「我病死也要死在科班裡,因為我經營買賣一輩子,從沒見過象葉春善這樣兢兢業業一心為事業,給財東賺錢的人。我在北京和外地開了這麼多買賣,萬沒想到一個唱戲的,倒比我柜上那些穿木裙子的人(穿木裙子說的是站櫃檯的)還好的多,真使我感佩之至。」他終於病死在富連成科班,由科班出資辦理喪葬。以後才由其弟沈秀水接管,直至沈家虧累破產為止。
在葉春善尚健在的一九三五年(民國二十四年),沈家因銀號虧累,破產抵債。富連成科班因在沈姓名下,因此包括富連成社班的住房(虎坊橋路南〉和全部戲箱,一律被查封,由法院拍賣抵債。富社無法營業,只好停演,學生各自回家,等候處理完畢,再行返社。那時科班戲箱服裝道具等物,都是從幵辦喜連成起連年添制的,為數甚多,有時分三包(就是可分三處演出)。而法院認為,這都是沈姓財產,一律拉走,在法院標價萬餘元進行拍賣,而且購買者必須一次性買走,以致過了數月,也無人問津。富社當時很是為難,因為百數十學生,一般都已有所成就,現在在家閒住,如此下去,就要半途而廢,實與社班的辦學宗旨有悖。可如果再找財東,一時間也難找到,只好與法院商議降價。法院也正因為數月無人問津,允許降價為七千無,不能再降。萬般無奈之下,葉龍章等就把其父僅有的一所房屋賣掉,湊夠七千元,從法院把全部戲箱等物買回,前後不到四個月,又恢復排戲演戲,仍在前門外肉市廣和樓演出。此後社班就不再有財東,而是自負盈虧了。
社班成員合影
二、正規化管理的具體措施
葉春善逝世後,其長子葉龍章正式掌握科班一切事務。其二弟蔭章,是本科班鼓師,也幫助辦理社務、三弟盛章協助教藝和編排文武戲。最主要的是肖長華老先生幫其管理社務及教戲。肖長華先生和葉春善是兒女親家,又受先葉春善生前拜託,曾發誓言,在有生之年,一定幫助龍章把科班教育事業搞好,使其代代流傳下去。葉龍章對肖老也極這尊重,事無巨細,均向肖老報告請示,得益良多。在科的小五科世字輩,以及後來六科元字輩、七科韻字輩學生,均稱肖老為師爺。
葉龍章正式擔任社長後,對於科班制度做了一些改革,開始以正規化的方式管理京劇科班。
20世紀70年代,葉龍章與尚小雲合影
1、增添文化識字班,由傅佩芝老師專門教授識字、文化(即講授各出戲的簡單史料),每天上課兩小時,各生輪流學習。此外,科班還設立一個圖書室,供學員們查閱資料。
2、約請一個醫院為富社囑託醫院,為學生隨時看病,聘請該醫院醫生每周來社一次,為學生檢查,並講解衛生常識。同時科班內還開闢了一個淋浴室。
3、作息時間以搖鈴為號。把以前科班的舊制、起床時由老師拿竹板挨個抽打叫起改為搖鈴起床,並規定盥漱時間、武功練習時間、上文課時間以及收功、下課、就寢熄燈等一概以搖鈴為號。初改時,有些老先生感覺不習慣,以後也就逐漸習慣了。
4、定時探望學員。過去每天上午都有家長來社看望孩子,你來我往,有時不免眈誤孩子們上課練功。現在把家長看望學生時間改為每星期一次。星期日這天上午,武功提前一小時收工,文戲課休息,由早九點至十一點半定為家長探視學生的時間。專門騰出一間大庁,為家長與學生歡聚的地方。這一規定,家長、學生都感到滿意和愉快。同時還規定每三個月或半年開一次家長會,請各位家長對社方教學和生活管理提意見,當場由社長和各位老師解答,並採納家長們的合理建議,這也促進了家長與社方的聯繫。
5、建立學術座談會的制度。每月召開一次由老師們參加的座談會,由社長主持,會上老師們交流教學經驗,相互取長補短,以提髙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學進度。
6、擴大教學規模,一九三六年,社班又購置虎坊撟路北四十五號房一大所(即現在的晉陽飯莊)作為教學使用,又添制排戲罩棚、台板等設備。
7、聘請專職律師。為了應付官方和地痞流氓的敲詐勒索,社班聘請當時的著名律師蔡禮任富社班法律顧問。
葉龍章葬禮
三、正規化管理的效果
以上數項管理措施,極大地促進了富連成社班的發展,使之成為將來幾十年常立不倒根本原因,不愧為梨園界的「黃浦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