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7億中國人都近視了,是基因緣故,還是說環境決定的?

2023-02-23     怪羅科普

原標題:超過7億中國人都近視了,是基因緣故,還是說環境決定的?

有一個數據可能會讓許多人大吃一驚,中國的近視群體已經超過7億了,占到總人口的一半左右。

其中完成高中學業的群體超過80%都是近視的,而小學畢業的近視率也已經達到了35.6%。

由於近視與學業高度關聯,所以我們很容易聯想到,不好的生活習慣,或者學習的環境很可能是近視的關鍵。

其實,早在400多年前,德國天文學家開普勒就已經推測近視與近距離工作有關,而且受到了廣泛認可。

在之後的幾百年里,人們又提出了許多可能導致近視的環境因素,還因此發明了許多預防近視的設備,這些設備在過去的學校里廣泛存在。

比如這種有一個靈活拖杆的課桌,往後推可以拖住學生的下巴,從而避免近距離閱讀,往前拉可以拖住書本,拉遠閱讀距離。

不過,進入20世紀之後,醫學得到了更大的發展,人們很快就意識到,近視不僅僅是環境因素,它更多的可能是遺傳因素,而且很多防近視的設施和方法,實際上沒啥作用。

1928年,一名波蘭裔的英國眼科醫生——阿諾德·索斯比 (Arnold Sorsby)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闡述的就是近視很可能是遺傳的。

阿諾德發現,東倫敦學校的猶太男孩比非猶太男孩近視的機率高許多,而且同樣在猶太社區中,男孩的近視情況遠高於女孩,所以他推測近視或許和遺傳有關係。

在此之後,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了阿諾德,比如高度近視的夫妻,他們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現近視,某些地區的人比其它地區更容易近視等等。

不過,近視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的爭論並沒有因此結束,在過去的100來年裡,這個話題一直在爭論不休。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近視!

人到底為什麼會近視?

我們的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機一樣在工作,它的成像原理也和相機一樣,類似凸透鏡成像,只是眼睛是更複雜的系統,而不是簡單的一面凸透鏡了事。

當物體反射的光線進入眼睛時,經過一系列眼部結構的折射,最終在視網膜上成像,然後錄入大腦進行分析,讓大腦做出反應。

如果光線進入眼睛形成的像在視網膜的前面,那麼這個時候就是近視了,如果在後面則是遠視。

之所以近視的人可以看清楚近物,而無法看清遠物,其實原因就是因為眼睛的成像原理和凸透鏡類似,當物距縮小(更近)的時候,像距就會拉長。

簡單地說,凸透鏡成像時,當物體靠近鏡面,其另一邊形成的像就會遠離鏡面,對於眼睛而言,形成的像就會更接近視網膜,這個時候自然就看得更清楚了。

在光線到達視網膜的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成像無法到達視網膜。

所以,實際上近視有許多種不同的形式,只是我們的感覺都一樣,然後被我們統稱為近視了。

比較常見的有,角膜和晶狀體的屈光力出現問題,你可以把這兩個眼部結構簡單理解為眼球的凸透鏡,當兩者屈光力出現問題時候,成像的位置自然出現偏差。

近視的雷射矯正手術正是通過改變角膜的厚度,來改變它的屈光力,進而達到矯正的效果。

角膜和晶狀體類似的還有房水和玻璃體的折射率,這兩個眼部結構會對光線進行折射,如果折率出現偏差,自然也會導致近視。

不知道你發現了沒有,我們前面提到過凸透鏡成像時,改變物體的距離就會改變成像的位置,但是正常的眼睛,無論看近物,還是遠物,它都是清晰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眼睛還有一個自動調節的功能,這是基因工程強大的體現,通過調節,眼睛可以讓遠近的物都能顯示在視網膜上。

所以近視的第三種情況就是調節出現了問題,導致成像無法出現在正確的位置,不過對於年輕人而言,它的影響一般是出現假性近視,做好休息就能重新恢復功能,這個主要影響的是老年人的遠視。

第四種,也是最普遍的一種——「軸性近視」,也就是我們的眼軸長得太長造成的,絕大部分人都屬於這種。

簡單地說,就是我們的視網膜距離「凸透鏡」太遠了,最終導致成像無法到達視網膜。

由於眼軸的長度通常只在身體發育過程中發生變化,所以大部分人的近視通常發生在青少年時期。

近視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近視的種類實在太多了,所以它不是任何先天和後天的單一情況能夠描述的。

現在最普遍的觀點是,近視是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參與的「產物」。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已經確定了近200個與屈光不正或近視有關的基因位點,這些基因在人群中普遍存在,不過通常被認為風險較低,而且基本是隱性特徵。

換句話說,在沒有環境因素的情況下,近視要通過遺傳發生的機率並不算特別高。

不過,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遺傳因素在近視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他們相信遺傳和環境相互作用,最終導致近視的可能性很高。

但是,我這個視頻的內容主要參考了這篇文章,文章是2019年發表在澳大利亞雜誌《臨床和實驗驗光》上的,作者在文中明確指出,目前只有非常有限的證據表明基因和環境相互作用在近視中起作用

所以,雖然遺傳很關鍵,有些人天生確實就會近視,但是它並不是現在全世界近視群體顯著增加的主要原因,現在的主要原因只能是環境,或者說是後天。

簡單地說,現在我們的學習和工作方式的改變,最終導致了我們近視的顯著增加。

那麼,如果許多近視都是後天的,那到底什麼才會導致我們近視呢,我們又要如何預防呢?

這裡有一個有趣的事實,由於亞洲近視群的非常多,所以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漢字都被認為是導致近視的關鍵因素。

不過,好在後面人們發現主要語言是英語的新加坡,近視比例也很高,才洗脫漢字的嫌疑。

其實,現在關於後天導致的近視因素中有最直接證據的,不是你距離多近看書,也不是你學習習慣怎麼樣,而是光線

我們前面提到過,大部分近視患者都是眼軸太長導致的,現在已經有證據表明,太陽光線能夠有效阻止眼軸生長,從而影響近視發生

最初,人們通常認為近距離的閱讀和工作會導致近視,但是很快有人就發現,如果是在戶外閱讀和工作的話,即便是較近距離,也不太容易導致近視。

直到最近幾年,人們才發現,原來在陽光下,視網膜中的多巴胺釋放會增加,而多巴胺的釋放可以阻擋眼軸生長。

一些學者認為,人類在長期演化過程中,眼睛在晝夜循環中產生視網膜多巴胺,室內照明可能會破壞這種多巴胺分泌,並最終導致眼睛不規則生長,這可能就是大部分近視的本質。

可能有觀眾會問,人造的光源為什麼不行。

人造的光源確實很難取代自然光,這是因為太陽光的光譜足夠全,而目前並不是特別清楚哪些波長範圍的光對人眼的影響最大。

所以,不管怎麼樣,如果想要儘可能避免自己或者孩子患上近視的話,那麼目前已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增加戶外運動。

參考資料:

[1].https://doi.org/10.1111/cxo.12845

[2] .https://doi.org/10.1016/j.preteyeres.2017.06.003

[3] .https://doi.org/10.1523/JNEUROSCI.0711-12.2012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4c478741e823857171ddd825a968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