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基因香蕉要上位?香蕉會滅絕恐怕是真的,且新一輪已經來襲

2024-08-19     怪羅科普

我們現在吃的香蕉與70年前人們吃的香蕉是不一樣的,因為以前的香蕉早已功能性滅絕,沒有再被商業種植,而我們現在吃的香蕉也正在走向滅絕。

香蕉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水果之一,全球每年要消耗掉1000億根香蕉,差不多每天都要吃掉2.73 億根香蕉。

現代人們種植的香蕉種類繁多,大約有1000來個品種,其中被商業種植的就有幾百種,但是其中有一種占據了50%以上,那就是卡文迪許蕉(又稱香芽蕉),超市售賣的、價格便宜的基本就是這種香蕉。

香蕉界有兩種廣為傳播的疾病——香蕉葉斑病巴拿馬病,香蕉葉斑病會導致香蕉果實損失高達 50%,而巴拿馬病則會導致整個香蕉園團滅。

Daria Zelenska

上世紀50年代以前,最流行的香蕉品種叫作大麥克蕉,這種香蕉就是因為巴拿馬病,最終走向功能性滅絕的。

而現在卡文迪許蕉也面臨同樣的疾病,而且這次的致病菌株比上一次毒性更強,破壞力更大,一些專家預測到了2050年——即這種香蕉被商業種植的100年走向滅絕。

野生香蕉是有大且堅硬的種子Warut Roonguthai

一個科學奇蹟

卡文迪許蕉是兩種野生香蕉的雜交品種,是一種三倍體品種,所以不會產生種子,但它並不是什麼新品種,據信這個品種已經存在1000多年了。

大麥克蕉也是三倍體品種,但是它無論是口感、產量、還是運輸方面的表現都比卡文迪許蕉要好一點,所以在大麥克蕉還沒有滅絕的時代,卡文迪許蕉並沒有被重視。

在 20 世紀初巴拿馬病開始出現,並逐漸在全球開始蔓延。

這是一種被稱為尖孢鐮刀菌的真菌感染,這種真菌生活在土壤中——它們可以在土壤中休眠長達數十年,幾乎不可能根除。

香蕉的巴拿馬病植株從中間開始腐爛Liberato JR

大麥克蕉被這種真菌的R1菌株影響十分嚴重,到了上世紀50年代,果農對此已經無力抵抗,大麥克蕉被迫退出歷史舞台。

而卡文迪許蕉正好能夠抵禦R1菌株,而且在品相上和大麥克蕉相當(其中最關鍵的點就是它的皮較厚便於運輸),所以迅速成為替代品,並在今天超過50%種植的都是這種香蕉。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上世紀末,同一鐮刀菌屬的另一種菌株出現了,這個被稱為 TR4菌株,其毒性比R1菌株更強,破壞力更大,但卡文迪許蕉並無抗性。

卡文迪許蕉Steve Hopson

如今,TR4菌株早已在全球蔓延,據信,TR4菌株殺死的卡文迪許蕉已經遠遠超過了R1菌株殺死的大麥克蕉,因為卡文迪許蕉的種植面積是大麥克蕉的數十倍。

由於被TR4菌株感染就相當於是卡文迪許蕉的絕症,即便治療也要時不時復發,所以這種香蕉能夠存活至今被認為是一個科學奇蹟,科學家為此做了許多努力。

科學家力保卡文迪許蕉,並不是說這種香蕉有多優秀,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它的整銷售鏈路,從種植到運輸再到銷售端都是配套,目前還很難找到替代品,果農也很難推倒重新種植其它品種,所以只能這樣靠著科學的力量拖著它,給它續命。

不過,隨著TR4菌株的繼續蔓延,治療和管理的成本會持續增加,最終卡文迪許蕉也會變得沒有種植價值,退出歷史舞台。

為什麼香蕉都是滅絕結局?

其實,就算找到了新的香蕉品種,用不了多少年,它們的結局大機率也是一樣的。

有兩個主要的原因:

首先,香蕉是一種很難和其它作物一起種植的農作物,這會導致病害加劇。

香蕉的單一種植可以大大增加產量,甚至是土地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種植方式,一些種植園大到可以容納60個足球場,密密麻麻全是香蕉植株。

單一種植結果自然就無法確保生物多樣性,害蟲非常容易瘋狂增長,據信,2009年全世界共使用了250萬公斤的農藥,其中85%與香蕉生產有關。

其次,我們吃的香蕉基本都是無性生殖的作物,它們只是在複製自己,難以通過突變抵抗新疾病。

香蕉的塊根

我們吃的大部分香蕉都是沒有種子的,所以只能通過無性生殖種植,無論是大麥克蕉,還是現在卡文迪許蕉,都是最初一株雜交品種複製出來的。

至於如何複製?只要在它的塊根處切片一部分出來栽培,它就有機會重新長出一株新的香蕉植株,但是基因基本沒有變化。

香蕉園種成之後,其實就不需要再種植了,只要香蕉收穫之後,把植株砍掉,其塊根就會重新發芽。

致病菌會通過基因突變改變自己,而香蕉只是複製自己,所以被致病菌攻克只是時間問題,任何無性生殖的香蕉都不能例外。

那麼香蕉還有未來嗎?

現在採取許多措施保護香蕉,包括加強檢疫和控制,以及制定一些香蕉被感染之後的治療方案。

但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尖孢鐮刀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數十年,這些方法都只能治標不治本,而且隨著時間推移成本會越來越高,這會體現在我們購買香蕉的價格上。

除了想方設法保住現有的卡文迪許蕉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開發出抗病品種——這有兩種方式:

一個就是通過傳統的培育技術培育出和卡文迪許蕉類似的抗病品種;另外一個就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把其它具有抗病能力的植株上的抗病基因轉移到卡文迪許蕉上。

兩種方式現在都有人在嘗試,但似乎現在還都不是特別的成功(我沒有看到成功的報道)。

傳統方式培育出抗病個體效率往往不是很高,也不一定真的就能成功,所以我覺基因編輯技術或許才是便宜香蕉的未來,但缺點就是會被貼上令人恐懼的「轉基因」標籤。

牙買加正在售賣的大麥克蕉,據說口感比許多香蕉要好很多

最後,還有一點必須提一下,大麥克蕉其實現在依然還有人在種,並不是真的完全滅絕了,只是現在沒有人敢商業種植這個品種了,因為搞不好就會全部枯死,血本無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5f2cc82fd33cab94dade97607839d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