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低迷,倉庫堆滿存貨;美國人真的不買東西了嗎?

2022-06-21     聯宇物流

原標題:零售低迷,倉庫堆滿存貨;美國人真的不買東西了嗎?

上周亞馬遜prime day會員日正式定檔7月12日-13日。歡呼的聲音稀稀拉拉,相比往年的萬眾期待,今年的大促氣氛似乎格外平靜。

旺季前夕,即期運價不斷探底,部分主力船東美西的spot rate 已經跌到$8000以下。新入局的船東報價也下探到$7000以下。 與此同時,歐美各大零售商紛紛表示:庫存太多啦,大減價清倉啦!

零售低迷,倉庫堆滿存貨;美國人真的不買東西了嗎?

01

448億美金的庫存如何是好?

近期,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過去兩周,標普消費指數中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的庫存增加了44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6%。

5月中,沃爾瑪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公布當天,沃爾瑪股價創下1987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沃爾瑪執行長董明倫(Doug McMillon)指出,沃爾瑪面臨著庫存激增的問題,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消費者轉向購買食品和其他基本商品。據悉, 第一季度沃爾瑪庫存增加了 32.01%,其中五分之一來自提前到貨的商品。

沃爾瑪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簡明資產負債表

美國家居裝飾建材零售商家得寶(Home Depot)也公布了一季度財報。在庫存指標上,家得寶面臨同沃爾瑪一樣的嚴峻形勢,今年5月庫存同比去年增加31.91%。

家得寶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利潤表

美國零售巨頭塔吉特(Target)在發布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後也經歷股價暴跌。塔吉特表示,因為對戶外家具、小型家電和一些電子產品的需求下降速度快於預期,同時供應鏈干擾使許多商品的到貨時間錯過了理想的銷售期間,4月份庫存同比去年增長43.12%。

塔吉特2022年第一季度財報,簡明資產負債表

還有更多難逃庫存魔咒的零售巨頭:

  • 百思買(Best Buy)一季度庫存同比增加9.39%。
  • 開市客(Costco )相較去年同期庫存猛增26%。
  • 梅西百貨(Macy's)庫存同比增長17.16%。

各大零售商們財報發布後都表示高企的庫存將會拖累整個2022年度的盈利表現。 為消耗過剩的庫存, 紛紛開始實施積極的降價策略來降庫存。

零售業巨頭一向是消費市場風向標,疊加通脹因素,我們可以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除了必需品,美國人真的不消費了。

02

實體零售低迷,電商依舊給力

美國商務部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零售環比下降0.3%。報告顯示,5月份13個零售類別中有6個出現下滑,包括電子產品、家具和電子商務。其中食品雜貨銷售額增長1.2%,但這可能反映的是物價上漲,而不是購買活動的增加。

對於這份報告,American Shipper和密西根州立大學 商學院供應鏈管理副教授Jason Miller進行了一次對話,Miller表示:「扣除通脹因素,再看一下未經季節調整的數據——因為自COVID疫情以來,經季節調整的數據非常不穩定——我們仍比2019年5月高出18%。」

Miller認為更好的方法是關注特定行業——家具和家居用品,因為這顯然是一個高度貨櫃化的行業。與 2019 年 5 月相比,今年 5 月的銷售額仍增長了 4%。

圖源:American Shipper,基於 Jason Miller 的數據和政府數據。該數據經通脹調整和非季節性調整。

同時,Miller指出:很多消費行為已經轉移到線上,轉移到電子商務平台,包括電子產品和電器的購買。

服裝進口比 2019 年 5 月增長了 15.5%。

體育用品、愛好、樂器和書籍。這些都結合在一起。與 2019 年 5 月相比,5 月份的銷售額增長了 30%。自 2020 年 6 月以來,這一類別一直在瘋狂增長。

03

Just in case?Just in time?

美國人真的不消費了嗎?

其實這個問題也在各大實體零售商對財報解讀中給出了回答:沃爾瑪和梅西百貨等零售商選擇給銷售速度較慢的商品打折,為需求量大的商品騰出空間。塔吉特則表示希望出清庫存,給眼下消費者需求最旺盛的食品、美妝品和返校用品等高需求的產品騰出庫存。

消費還在,只是買的東西不一樣了。

同時,他們也解答了為什麼會有如此高庫存的出現:供應鏈混亂、消費轉型,大規模補倉的「後遺症」。在疫情封鎖期間的消費者行為研究已經不適用於全面放開的市場環境。

百思買財務長表示利潤下降主要是受到較低的產品利潤和更高的供應鏈成本影響。Cosco因考慮到2021年消費者需求突增,為防供應鏈惡化,公司決定補充庫存,這才導致高庫存的發生。梅西百貨表示「由於供應鏈的限制放寬了,導致從海外收到貨物的時間比預期得早。 看來上年的世紀擁堵真的給所有人都留下了不小的應激反應。

疫情時代的一個流行理論——庫存銷售比受到某種引力的拉動。要麼回到疫情前的比例,要麼更高,因為供應鏈危機表明「just in time(及時)」不起作用,所以我們要切換到「just in case(以防萬一)」,從而增加庫存與銷售的比例。這種心態導致目前庫存率高企。

Miller給出了他的看法:但即使是那些庫存高企的公司,也仍有假日商品需要進口,節日的商品就是節日的商品。即使被困於高庫存中,他們還是要為接下來的節假日旺季下進口訂單。

一邊快速增長的出口,一邊堆積如山的庫存,一邊持續增長的消費,因為供應鏈的擁堵,運得快的才能享受市場紅利,遲遲不能上架的望眼欲穿。

美森為什麼能乘著跨境電商的東風一戰封神?因為對比傳統貨,電商對時效的追求更加極致。時效快2天、保證及時簽收,每KG的價格可以貴2元。

因為讓商家充分搶占了市場先機,在起跑線上遙遙領先於同行,不僅是物流產品的選擇,還有對市場的敏銳。先到的吃肉,後來者可能連湯都搶不到。這就是跨境電商市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0dcc2ae6e1937f8505f81d3a857b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