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可以是小米,但第一台車不能是小米SU7!

2023-12-31     汽車扒一扒

原標題: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可以是小米,但第一台車不能是小米SU7!

年輕人的第一台車,小米SU7?

一部分年輕人能買得起小米SU7,但絕大多數年輕消費者都買不起小米SU7,這一定是一個客觀事實,跳出各位所在的信息繭房中來看一組數據,就知道現實生活沒有網際網路包裝出來的這麼美麗。

2022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1370元,這代表了大多數人的財富狀態,簡單來說,並不夠好。

這很能揭示出來,為什麼10萬級家用車一直都是霸榜狀態,從燃油車時代到現在的電動化時代,月銷量能破4萬的產品,基本上都是10萬左右的「入門產品」。

把比亞迪推上神壇的5台車,海豚、海鷗、秦、宋、元,定價都在15萬以內,足以見得絕大多數家庭只能拿出最多15萬預算買車。

其實我還是說多了,大銷量車型都是10萬以內,比如說哈弗H6、朗逸、軒逸這些,因為定價的合理化和親民屬性,獲得銷量的難度並不大。

所以我想問一句話,有多少年輕人能拿出20萬買台車?

統計局的另一組數據是,80%的家庭都是消費20萬以內的車型,注意這一組數據是以「家庭」為單位,而不是年輕人自己,年輕人買台20萬的小米汽車,首先就看能不能過得了家庭這一關。

小米手機可以是年輕人的第一部手機,並且不會有任何家庭成員反對,畢竟手機價格低,而且更換頻率高,換手機不會給家庭帶來生活壓力,畢竟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買個3000塊錢的小米手機沒問題。

但用買手機的思維來買小米汽車,問題可就得上升到家庭層面了。

首先就是財務上的壓力,年輕人首先就沒有太強的消費能力,買車資金有一大部分來源於家庭,汽車消費對品牌依賴度相對較高,核心的原因還是國內消費者無法將汽車定義為「快銷品」,因為使用周期普遍較長,僅次於房產。

所以,收入普通的家庭買車仍然是落到實處的價格、品牌、品質、服務和技術,而不是科技企業造車的PPT賣點。

不是說PPT賣點不好,而是這些點無法和工薪階層契合。小米汽車想賣給年輕人,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麼誰才是小米汽車的用戶群體呢?

追求科技、潮流、時尚的用戶,這些用戶群體才是小米汽車的用戶畫像,如果具象化,那麼大機率是30歲左右或者說收入能力不錯的群體,才有可能是小米汽車的消費群體。

這很像當年Model 3的用戶群體畫像,一個是收入普遍都不錯,另一個是善於嘗試新鮮事物。

之所以會有人認為年輕人會消費汽車,可能就是 「嘗試新鮮事物」這一點,但很顯然年輕消費者屬實是有心無力,沒有太多的收入和存款支撐。

所以,小米汽車的銷量從哪裡來?

換一種思路,過去花20萬左右買車的用戶群體,可能會選擇小米汽車,這部分人群的消費能力稍強,並且有很大一部分人群願意嘗試新鮮事物。

比如說雅閣、邁騰、3系、A4L這些用戶群體,大有可能被小米汽車轉化,畢竟小米走的是科技路線,將這些賣點放在傳統內燃機池子裡,非常有意思。

不過還是要回到開頭那個話題,年輕人沒有能力買小米汽車,但買小米汽車的人,年紀都不會特別大。

那麼,你對年輕的定義是什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c5fb4373b6ab029f50042f77ce226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