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汽車投資人俱樂部」成立,2023新汽車CES圓滿落幕

2023-11-13     汽車商業評論

撰文 / 黃大路

編輯 / 張 南

一場為期三天的大Show落下帷幕。

11月12日,2023世界新汽車技術合作生態展完成首秀。11月11日,第八屆中國汽車零部件年度貢獻獎——鈴軒獎盛大發布;11月10日~12日,2023中國汽車供應鏈峰會成功舉辦。

至此,這場以展覽、峰會、盛典三位一體的強大交流平台橫空出世。

新汽車時代,供應鏈逐漸從幕後走向台前,面對千載難逢的機遇,也遭遇了世紀難題。

全球地緣政治經濟發生變化,供應鏈本土化與國際化到底要如何配合;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越來越到深水區,沒有作業可抄,主機廠和汽車供應鏈雙方關係很大程度上有一種錯位的感覺,到底誰幫助誰,怎麼樣端正關係,怎麼樣擺正位置……

這些問題,需要一個強大的合作生態圈來引領和解決。在江蘇崑山,主機廠採購人,主機廠研發人,各個領域投資人共同匯聚在了這條賽道之上,共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

「合作、生態,有合作有生態才能重塑和蟬蛻,重塑和蟬蛻也是首屆新汽車CES的核心主題。我們確實需要變,變得越來越好,要蛻掉一層皮,換新的服裝才能變。」 軒轅之學校長、汽車商業評論總編輯、世界新汽車技術合作生態協會會長賈可博士說。

這是新汽車CES(Collaboration Ecosystem Show)的由來,「中國的CES,某種意義上,它已經不是一個展覽,而是我們整個行業精神風貌的展現,希望大家一起共建、共創、共贏。」賈可博士說。

新汽車CES第三天,新汽車投資人俱樂部正式成立,它致力於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創新投融資頭部生態圈,重點匯聚產業資本和政府背景資本(主機廠、Tier1、領軍企業)以及市場化資本的頂流機構專業投資人,形成以行業交流、技術探討、企業賦能、產業對接等為目的地的汽車產業投資人的集聚地。

「一方面做好投資,讓新汽車人有充足的子彈,能夠不僅在國內練好身體也能夠出海。第二個也能夠助推整車企業在全球化的發展。因為唯有發展、唯有全球化,開有開放才有未來。」賈可博士說。

以下是11月12日上台嘉賓的精彩語錄合集(按議程順序):

場景方法論提出者,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新汽車的新出海,不僅僅是模式的複製和技術的輸出,更是全新的連接能力和信任關係的構建。

浙江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海外事業總經理杜林:我們現在出海所遇到的挑戰:首先是戰略的定位不清楚。戰略其實是一種選擇,選擇沒有對錯,但是你要選擇好,這個要先想清楚,老外還是比較認可能夠一直陪伴他們成長的供應鏈和供應商;其次是全球化視野和管理體系缺乏;還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和環境的挑戰,比如文化、思維、人才的轉變。怎麼去跟海外客戶他們所想的東西去融合?要有開放性、多樣性、包容性以及對當地法務、稅務、財務合規的了解,最後是供應鏈的韌性,這是考驗我們做製造行業的企業非常重要的一點。

上海帥翼馳新材料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程帥:我們覺得本土化很重要,到任何地方企業本土化能夠做得非常好,才是真正的國際化。我們不能光想著自己掙錢,要想著能夠為我們的客戶、為當地的人民、為當地的政府帶去什麼。墨西哥當地的熔煉技術、配套運輸、工藝管理跟中國存在比較大的差距,我去是可以給當地的工藝提供價值,培訓新的功能,也可以幫助客戶降低成本,幫助他獲取更好的訂單,對當地客戶有利,我自己在市場才有機會。

蘇州優樂賽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延安:對於汽車供應鏈這個話題,過去主要是圍繞主機廠開展的,近些年我們中國的汽車供應鏈汽車勢力大力攀升,尤其是以電池作為代表的,全球的市占率不斷提高,電氣化智能座艙等這些技術也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蘇州海櫟森視覺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餘力:我以前在外資企業,在美資企業和德資企業乾了十來年,頭三年我是做國際本土化,後面十來年我乾的是本土國際化,幫助協同我的中國本土供應商走出去,這個過程當中我發現,企業出海,無論你是企業一號位,還是核心管理層,在這個過程當中,都要做到躬身入局。

Kaytus公司歐洲區副總經理李鋼:出海第一個面臨的問題就是合規的問題,因為我們在海外第一先接觸的是律所相關的人。大家知道在歐洲有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電池保護法、地理合規條例和ESG評價等等,一大堆合規的要求,這是作為每一個出海的企業都需要考慮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感受到文化的差異,他們對規則的尊重,這個讓我印象深刻。

聖讓汽車系統(常熟)有限公司總經理呂昭洋:出海融入當地很重要。中國文化里的包容文化很高級。中國人講究和而不同,這個非常的重要,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要用天下的情懷來看這個世界,用共生、共存、共贏的方式來看待我們和國外的交往。我們中國人出海更多的是這種心態,這很重要。

柏德皮革(中國)有限公司CEO周文明:經過20多年,我們在全球建了十幾個廠,發現有些經濟效益好,有些不好,差異很大。我一直在想,為什麼出海在有的國家成功,有的國家不成功,除了當地的文化、經濟、市場,還有哪些是屬於我們企業層管理上面的原因?我發現一個規律,在當地高度本土化的公司就相對容易成功,反之,如果老是用一些總部的人,老是用本部的觀念,不願意授權,不放權就不容易成功。我們中國就是典型的例子,整個中國管理層沒有老外,研發等全部都是高度本土化。

森揚國際汽車城總經理楊宏偉:這幾年我為什麼要做新能源車?是因為我不懂新能源車,我只懂進口車,是我歐洲、北美、中東的外商,他們天天找我,說能不能幫我買比亞迪、理想、長城、歐拉。我說這些車我都不知道,你們怎麼知道?他說現在在國外就需要這個。我一想,我做這個也不懂,我就找到了賈可校長,因為我得進這個圈子,要不然我不了解新能源車。就這麼一折騰,現在一年也做了二十幾個億了。

偉創力汽車事業部亞太區負責人王殿巍:我們出海的時候,一定要做正確的事情,永遠要不停地refresh你的思維,永遠要做正確的事。但是做的正確事,昨天這麼做對了,今天再這麼做可能就不對了。我們一定要用動態看待事物的發展,整合好你的資源,做正確的事情,而且一定要不停地自我挑戰,不停地自我革新。

軒轅之學巨浪1期學員楊淳輝:你到墨西哥的時候,你一定要看美國人拍的墨西哥電影,至少看30部以上,這些電影會給你一些了解當地文化,了解當地的基本做法。還有就是同行的學習。這些系統性的知識積累並不在於你做什麼,而是說你要防範風險,因為風險它根本不是你遇到的風險,有很多東西你根本預料不到比如前人經驗還有電影上的那些東西,你連續看了幾十部下來你就會有感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b30e2b623676d78c4c7076f4caa3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