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寧波網記者 林微微 通訊員 許晴
你認為婚姻與生育是否必須緊密相連?步入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在婚姻關係中,雙方應該如何妥善處理經濟問題,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影響婚姻和生育穩定性最主要的因素是什麼?
……
近日,寧波市婦女活動中心婚育服務課題組對育齡人群進行了深度調研,了解和掌握他們在婚姻和生育方面的觀念和態度。
此次調研活動從一萬個樣本庫里隨機抽取188份有效問卷,調查對象包括年齡在22歲至49歲之間的育齡群體。研究團隊從婚姻觀念、生育觀念等維度剖析,觀察和分析了育齡群體在婚育方面的各種觀點和看法。
晚婚趨勢明顯
催婚催生壓力大
在188個有效樣本中,受訪對象涵蓋「75後」到「00後」,年齡跨度達28歲,廣泛的年齡分布,能較好代表不同年齡段的人群。他們絕大多數擁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本科學歷受訪者占60%,碩士研究生受訪者占33%,博士研究生學歷的受訪者比例較少,占總數的3%。
在這群具有較高素質的育齡群體中,未婚人士占據了絕大多數,比例高達56%,已婚人士則占40%。其中,在那些有過婚姻經歷(包括離婚、再婚、喪偶)的受訪者中,有半數受訪者是在31歲到35歲之間結婚,低於平均初婚年齡,顯示出明顯的晚婚趨勢。
面對晚婚晚育,是否有壓力?有高達6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確實感受到了較為強烈的催婚壓力。此外,還有25%的受訪者表示,他們不僅僅承受著催婚的壓力,同時還面臨著催生的壓力,他們需要在個人選擇和家庭期望之間找到平衡。
晚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合適對象難找是主因
婚姻是人生大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傳統的婚姻價值觀念。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徘徊在婚姻殿堂之外。
調研中,對「理想結婚年齡」的問題,57%受訪者希望在26歲到30歲之間結婚,然而,實際上,在這一理想年齡範圍內成功結婚的人數卻與期望值存在較大的差距。另外,32%的人傾向在31歲到35歲步入婚姻殿堂,他們表明更願意選擇一個相對較晚的結婚時間。
進一步分析發現,在這些希望30歲以後結婚的人群中,69%的人認為「晚婚」的主要原因是結婚對象難找。此外大約30%的人認為,價值觀的變化、個人的發展、心理準備不足、經濟壓力等因素也是推遲他們結婚的重要原因。這些因素可能包括職業規劃、教育進修、個人興趣愛好以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等,這些都可能影響一個人在何時選擇結婚的決定。
婚姻是人生的必需品?
社會觀念呈現多元化
育齡人群對婚姻的看法呈現兩極分化趨勢。有高達64%的受訪者認為婚姻不是人生的必需品,也有超過三成的人堅定地認為婚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還有3%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拒絕進入婚姻。
他們結婚的目的則更加多樣化和複雜化,超六成的受訪者認為結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組建家庭,更是為了獲得精神慰藉和支持。他們希望通過婚姻找到一個能相互依靠、分享生活的人,以此應對各種挑戰和壓力。
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結婚是為了鞏固和加深彼此之間的愛情,或者實現經濟互助,共同承擔生活開支,提高彼此生活質量。生育後代在結婚目的中的排名相對較低。同樣,社會認可和外界的看法也逐漸失去了其在婚姻決策中的重要性。
育齡群體對結婚目的不再局限於傳統觀念,而是更加注重個人的情感需求和生活質量。這種現象的背後,是社會觀念的多元化和個體選擇的自由化。
婚姻穩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大到經濟分配,小到家務分工
婚姻穩定的影響因素有哪些?這份調查關注經濟分配和家務分工,它們直接關係到夫妻雙方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感受。
家務分工是婚姻生活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存在。在調查中,有70%的受訪者表示應該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靈活分工。他們認為,家務分工應該根據各自的時間、能力和偏好來決定,而不是固守傳統的性別角色。另外,23%的受訪者支持男女平等分工,家務應平等分配給夫妻雙方,以體現公平和尊重。極少數受訪者認為男性或者女性該多做一些家務。
調查中,四成受訪者認為經濟問題是影響婚姻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怎樣處理婚姻中的「財政大權」分配,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
67%的受訪者表示應該共同管理財務,大額開支協商決定。他們認為共同管理可以增強夫妻之間的信任和合作。13%的受訪者認為應該各自管理自己的財務,這樣可以保持經濟獨立,減少因金錢問題引起的矛盾。另外,17%的受訪者表示支持更有經濟管理經驗和能力的一方主導,另一方參與決策的方式。
生還是不生?
這是個問題
結婚生娃,不再是人生單行道,而是多元化生活方式中的一種。
調研發現,大多數受訪者對生育持有開放的態度。63%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可以接受生育,但這並不是人生中必須完成的事情。換句話說,生育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一個強制性的選擇,而是一個可選的選項。28%的受訪者認為生育是必須的。不生育受訪者占10%。相對而言,不生育的受訪者僅占10%,這表明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中,選擇不生育的人群相對較少。
在必須生育和可以生育的170個樣本中,38%受訪者計劃只生育一個孩子,22%受訪者願意生二孩,選擇三孩和多多益善的人占3%,此外,還有37%的人表示順其自然生育。75%的人認為生男生女都一樣,甚至希望生女孩的人數超過希望生男孩的人數。
養育「人類幼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是一項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的「任務」。有生育意願的受訪者中,67%的人希望父母雙方能夠共同承擔起養育幼兒的責任。因為養育孩子不僅僅是母親的責任,父親也應該積極參與其中,共同分擔育兒的重擔,建立起更加親密的親子關係。
另外,有21%的受訪者則希望長輩能參與到撫養過程中。長輩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智慧,能夠為年輕父母提供寶貴的建議和支持。長輩的參與不僅能夠幫助年輕父母更好地應對育兒中的各種挑戰,還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的關愛和陪伴。
調研發現,絕大部分有生育意願的群體,大部分人在成為父母之前,對於未來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等方面缺乏長遠的規劃。僅有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制定了詳細的生育計劃,並且在經濟方面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以確保能夠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