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工地里的音樂會!新出爐的「民工唱作團」藏不住了

2024-11-05     甬派

音樂會現場。

「我喜歡一出門,就為了家人,和自己的理想打拚……」11月3日中午,江北區邵家渡大橋及接線工程(新園路—北環快速路)土建施工Ⅲ標的工地上掌聲不斷,「同繪藝能美 共建精神家」寧波市政集團民工唱作團文藝展演走進項目部一線,為現場70餘名工友帶來了一場工地上的音樂會。

這裡,是點燃夢想的舞台;這裡,音符與鋼鐵奇妙碰撞。這是寧波市政集團「民工唱作團」成立後的首場演出,他們將舞台搬到了工地,來自五湖四海的工友們傾情獻唱。

一線工人多才多藝

養護分公司鄞州項目部的劉雅鋒用一曲《記得咱這家》,拉開了這場工地音樂會的序幕。

劉雅鋒來自河南,是一名修路工,2019年來到寧波。儘管首次登台唱歌略顯拘謹,但他覺得這是一次很特別的經歷,「項目部經常舉辦一些特色活動,雖然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但在項目部,就像在一個大家庭。」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輕輕跟著和……」熟悉的旋律響起,工友們情不自禁跟著哼唱起來。養護分公司海曙項目部的王志勇帶來了拿手曲目《有沒有那麼一首歌》。今年32歲的他是一名道路養護工,從學生時代就熱愛唱歌。他感慨道,這樣的音樂會形式新穎獨特,沒想到現場氣氛如此熱烈,「有時候工地不忙的時候,我們會一起去K歌,現在直接在工地開唱,實在太有意思了!」

一曲《挪威的森林》,獨特的煙嗓,讓王春多了一個「市政伍佰」的稱號。他熱愛搖滾,閒暇時經常在工地宿舍哼唱。這次民工唱作團的選拔,工友們立馬推薦了他。

橋隧分公司邵家渡大橋項目部的白登多吉和桂家蓉是一對夫妻,他們深情合唱了一曲《紅塵情歌》,贏得陣陣掌聲。盛裝出席的白登多吉來自西藏拉薩,是一名橋樑工,妻子在工地做保潔,夫妻倆在寧波工作了12年。以前,白登多吉輾轉去過大連、上海、重慶等城市,2012年來到寧波後就再也沒有離開。如今,一家三口在寧波安居樂業,他們深深愛上了這座城市,「這裡的氣候我很喜歡,城市很乾凈,這裡的人也很友善。」

他們中還有手藝人

民工唱作團不僅匯聚了一群熱愛唱歌的工人,還集結了一群獨居匠心的手藝人。音樂會現場,鄞州區長永大廈項目部的顧松干帶來了兩件根雕作品,一件是《蟹簍》,一件名為《匠心築夢》。顧松干是個「80後」安全員,喜歡根雕已有10多年了。

象山被譽為我國「竹根雕之鄉」,顧松干從16歲就開始拜師學藝,作品屢次獲獎,還被評為「竹根雕青年藝術家」。根雕《蟹簍》生動展現了象山的漁文化特色,蟹簍上的每一處紋理都被精心雕琢,從蟹簍里爬出來的一隻只螃蟹,更是栩栩如生。

根雕《匠心築夢》以魯班形象為主題,展現了一位睿智而專注的匠人形象,上面還刻上了市政集團的LOGO。魯班,作為中國古代傑出的工匠大師,他的名字代表著精湛的技藝和創新的精神。這件作品是對匠人精神的致敬和傳承,寓意在市政集團中,有這樣一群兢兢業業、默默奉獻的匠人,他們如同魯班一般,用心去雕琢每一個細節,用堅持和努力築就夢想,為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演出過程中,主辦方精心設置了「紅色工地安全知識問答」等互動環節,工友們對答如流,可見安全生產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

這場音樂會的所有節目都來自寧波市政集團民工唱作團成員,他們都是市政集團各基層單位在建項目中有才藝的產業工人。民工唱作團剛剛成立,目前已有11名成員,來自鋼筋工、架子工、木工等各個工種,平均年齡43歲。

據悉,這是民工唱作團的首場文藝演出,接下來他們將把節目送到更多的工地,提高產業工人的歸屬感、成就感、獲得感。

寧波晚報記者 薛曹盛 通訊員 朱爽 文/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20d5def35a3139275c9c65ec914fb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