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崩了!一個「鬼故事」7000億蒸發

2022-08-19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全崩了!一個「鬼故事」7000億蒸發

今日大盤震盪走低,創業板指領跌,超3500股下跌,兩市總市值蒸發超7000億元,成交額11202億,較上個交易日放量661億。

01

光伏大跌

帶崩熱門賽道

昨日還火到發燙,誰想風雲突變。今日光伏收盤大跌近3%,組件巨頭天合光能領跌,收盤跌超15%,晶澳科技、海泰新能跌超8%;隆基綠能亞瑪頓海優新材等跌超7%。

光伏作為熱門賽道的領軍品種,大跌也帶崩了整個熱門賽道股,減速器、一體化壓鑄、TOPCON電池培育鑽石等跌幅靠前。

02

龍虎榜:機構砸盤

外資、營業部接盤

而從盤後龍虎榜數據看,天合光能呈現外資與機構席位激烈博弈的狀態。

龍虎榜數據顯示,今日共6個機構席位出現在龍虎榜單上,分別位列買三、買四、賣一、賣三、賣四、賣五,合計凈賣出6.77億元。

滬股通則占據了買一、賣二的位置,凈買入1.51億元,占當日成交總額的2.85%。此外2家實力營業部分別位列買二、買五,合計買入5.18億元。

03

又是通威的鍋?

綜合市場觀點看,今日賽道股大跌的「導火索」源於一則消息。8月17日,第五批光伏項目光伏組件設備集中採購中標候選人公示,通威、隆基等3家企業入圍。

據網,此次集采將選擇一家組件供應商作為第一中標候選人,通威投標單價為1.942元/瓦, 比隆基低了8分錢,比二線公司憶晶光電還低了5分錢,其中還包括了本次招標的1000公里運費。

中標此次央企大單,同時也意味著通威正式切入光伏組件板塊。分析人士認為,通威大舉進軍組件並首先打起價格戰,因該公司有矽料的優勢,所以有底氣打,其他一體化組件廠無此優勢,而近期走勢又含矽料降價讓利到下游的預期。

也有網友發了帖子,解釋通威為何親自下場,切入組件賽道,大意是原本的巨頭都尋求一體化,通威也坐不住了。

海通證券表示,中長期看,組件由於下遊客戶分散的特點,本身市場集中度就比上游各個製造環節要低得多,行業第一名的市占率也就在20%左右,而且市占率提升的難度也比較大,因此有新的實力強的企業進入,更多是清掃二三線組件市場份額,不會對於前4名組件企業產生巨大衝擊。

海通證券認為,當前行業的核心點在於需求增長,競爭是次要矛盾。光伏行業的投資邏輯始終是需求>供給,從增速角度看,22-24年又是歷史上少有的連續3年高增長時期,不光是組件,各個環節的競爭激烈程度都會比市場擔憂的要好。

天風證券認為,從報價看,通威較三線企業億晶光電低5分以上,較一線企業隆基低8分,幅度較大。如果按這個幅度持續下去,國內地面電站市場會出現通威份額提升,專業組件廠被迫退出,僅剩一體化企業的情況。

天風證券表示,但全球範圍看,國內地面電站是對價格最為敏感的市場,因此也是價格手段最有效的地方;而分布式需要鋪設渠道,海外地面電站需要可融資性評級,都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所以這些細分市場的盈利尚不受影響。

04

這些公司紛紛跨界

不過從產業角度看,也有觀點認為,當許多上市公司紛紛跨界光伏的時候,需警惕會否見頂。

分析人士表示,A股歷史上有過兩次超級泡沫。第一次是06-07的地產泡沫,最極端的時候三分之一的上市公司主業為地產或謀劃轉型為地產。

第二次是13-15年的網際網路金融泡沫,當時上市公司也紛紛計劃轉型網際網路金融,甚至講個轉型故事,股價就干幾倍。

從事後來看,上述兩次最終結果都是留下「一地雞毛」,真的從轉型中受益的公司少之又少。

而今年隨著光伏等賽道大熱,不少上市公司又紛紛開始籌劃「跨界」光伏了。

據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有等20家企業宣布擬「跨界」切入光伏賽道。

仔細梳理,有不少公司跨界幅度較大,比如地產行業的藍光發展;養豬行業的正邦科技;乳製品行業的皇氏集團;賣獸藥的綠康生化;做玩具的沐邦高科

有的甚至業績巨虧,比如正邦科技,中報預告虧損38億元-46億元,卻還公告要花400億跨界光伏,引來深交所關注函。

客觀的說,跨界本身無可厚非,比如鈞達股份就是成功典型,原來主營是汽車零部件,通過收購捷泰科技,全面轉型N 型TOPCon電池,股價走出8倍大牛,吸引包括華夏行業景氣在內的眾多公募機構扎堆入駐。

05

監管層出手嚴防蹭熱點

但有的個股,則被認為有蹭熱點的嫌疑。比如做玩具的沐邦高科,受益於跨界消息,4月27至今漲幅超155%。

8月16日,沐邦高科收到上交所問詢函,要求該公司披露此前光伏電池項目投資框架協議終止的原因,自查是否存在誇大項目規模誤導投資者,以及是否存在利用無約束性大額投資框架協議迎合市場熱點,配合炒作股價的情形。

而因跨界事件,還有綠康生化、正邦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問詢函或關注函。同時,不少上市公司跨界被叫停,如綠康生化的跨界併購。

今年4月,中國證監會曾經表示,近年來一些上市公司違背經濟規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亂投資,業務多而不精、規模大而不強。有的因過度多元化、金融化導致主業空心化、脫實向虛,面臨較大風險,給利益和市場穩定帶來不利影響。證監會將繼續完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穩健發展,著力提升發展的效率和效益。對於片面追求多元發展的,嚴格監管其併購和融資行為。

在交易所層面,對上市公司的跨界併購行為也予以重點關注,尤其嚴防上市公司利用披露跨界併購消息進行炒熱點的行為。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a8598e6f99915e495d6d6b439a26a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