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作者 | 祥燎
最近有兩部劇,讓觀眾感受到什麼叫「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漫改真人劇《異人之下》,雖然拿下豆瓣8.1的評分,但不少原著黨仍不買帳。
有個差評甚至說:「就像UP主自製的低成本網劇。」
但很快,他們就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低成本網劇」了。
改編自同一部漫畫的微短劇《馮寶寶與張楚嵐》在騰訊視頻上線後,之前不滿《異人之下》的觀眾驚呼:這是盜版和正版的區別嗎?
在選角上,二者就有著肉眼可見的差距。
不過就是這樣一部看似不入流的短劇,至今還在騰訊視頻的電視劇熱搜榜上,高居第六。
短劇真是越來越讓人上頭了。
快手的數據顯示,2022年其微短劇日活用戶已超過2.6億;抖音的數據顯示,2022年抖音短劇日播放用戶比2021年增長了67%,日播放量增長了99%。
在上億用戶的追捧下,《撿個BOSS當女友》、《婿霸天下》、《保安總裁的千金小嬌妻》、《總裁的億萬囚妻》等種種光看名字就覺得刺激的短劇,開始瘋狂撈金。
短劇的慶賀蛋糕
一直處在鄙視鏈底端的短劇,怎麼突然翻身了?
戰神、虐戀、穿越、逆襲……
總有一款短劇讓人上頭
過去如果你承認愛看短劇,很難不被人劃分到屌絲陣營。
畢竟,國內短劇鼻祖正是2012年上線的自稱屌絲的《屌絲男士》。
轉折點發生在三年前,國家廣電總局將單集時長不足10分鐘的網絡影視劇作品,定義為「微短劇」,並正式納入監管。
短劇被納入正規軍後,正式爆發。
今年1-8月,在國家廣電總局備案的微短劇數量有1695部。在各大平台,每個月都各有幾十部短劇上架。
愛看短劇的人也不藏著掖著了,大方承認「我是土狗我愛看」,有人甚至認為:不輸騰訊S+級別的電視劇。
相比前幾年的「歪嘴龍王」,如今的短劇主打一個繼往開來。
首先,依舊是簡單粗暴的爽點呈現,讓人瘋狂分泌多巴胺。
開篇第一句台詞,深知抓眼球的重要性,前六秒的完播率絕對驚艷。
後續劇情的台詞和情節,也充斥著狗血和高燃。那些S級大製作拖了十幾集才姍姍來遲的暴爽時刻,短劇能在三五分鐘的時間裡給你裝滿一籮筐。
幾年前的爆款短劇《這個男主不太冷》,就在全程不間斷上演女主手撕渣男、暴打小三、收穫真命男主。
去年上線的快手短劇《長公主在上》,讓猛男們「寬衣解帶」,收穫新時代女性的一致叫好。
短劇讓你爽的方式,還在變得越來越多種多樣。
一夜暴富、逆襲打臉、扮豬吃虎、重生復仇、穿越異世……總之,總有一種爽在等著你。
其次,短劇題材也在百花齊放。
雖然短劇題材基本可以簡單地區分為「女頻向和男頻向」兩種,但細究起來,可謂百花齊放,比如有戰神、穿越、重生、鑒寶、虐戀、豪門、贅婿、神醫、甜寵。
今年7月上線的短劇《哎呀!皇后娘娘來打工》,就集結了穿越、豪門、復仇等元素,說的是某朝皇后被奸臣所害命喪朝堂,再睜眼時成了現代豪門太太,在勾心鬥角中進行降維打擊。
這部短劇上線即爆,24小時用戶充值金額破了1200萬。
除了這些常見題材,還有很多充滿腦洞的設定。比如,「男主穿越到文化程度極低的異世界,靠幾個成語、幾句詩詞當上詩仙」「物價貶值100萬倍,存款8000的廢材男主成為世界首富」。
還有看似正經的選秀類短劇,實則也在竭盡全力地吸睛。
如今,勢頭正勁的短劇甚至沖向了海外。
在海外,中國短劇繼續因地制宜,推出霸總、狼人等題材的短劇,成功拿下老外。
去年8月,網文頭部廠商中文在線在海外上線了短劇APP「ReelShort」。今年7月,ReelShort的月總流水達到了600萬美元。
《我那富豪老公的雙重人生》
有暴利可圖,人們自然蜂擁而至。
有業內人士表示:橫店目前在拍的20個劇組中,差不多十七八個左右的劇組都是在拍短劇。
24小時狂賺千萬,
揭秘爽文短劇的暴利密碼
短劇賺錢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第一是平台分帳。
意思是,製作方自己出錢製作好短劇,後期在平台上投放,進行收益分帳。今年一季度,騰訊視頻的微短劇《招惹》,上線兩周就拿到了800萬的分帳。
第二是品牌植入。
抖音達人「姜十七」今年推出的短劇《以成長來裝束》和《全是愛與你》,就在劇情里植入了韓束的明星單品,幫助韓束在抖音平台連續7個月取得3位數增長。
上個月上線的短劇《反抗背後》,則迎來了珀萊雅的植入。
第三是會員付費。
長視頻網站至今都沒能很好地培養出大眾的付費習慣,但短劇做到了。
今年的爆款短劇《無雙》,就達成了用戶充值票房過億元的壯舉,據說第二部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中。
而且要注意,短劇付費並不便宜。
有些短劇多達百集,每集解鎖費用從幾毛到幾塊不等,看完全集要幾十到數百塊。有位保安大哥坦承:最多的時候一天能充值600塊錢。
看兩部短劇的錢,都夠在長視頻網站充個年卡了。
雖然短劇賺錢的方式很明晰,但是能賺錢的前提還是要有流量、有人願意充值。
為此,短劇的製作方早已形成了一個成熟又好用的套路。
簡單來說就是:控制成本、控制內容。
之前的「歪嘴龍王」系列,隨便在野外或賓館房間,就能上演豪門恩怨和贅婿逆襲。
如今的短劇投入雖然有所升級,但仍不改「摳」的本質。
比如有一個爆款短劇《無上戰神》,有幾十集的內容都是在同一個場景下,男主對著曾經欺負過女主的一群人,變著花樣地打嘴炮,伴隨著間歇性的扇耳光。
拍攝時更是兵貴神速,省錢至上。何時反轉、何時出現爆點,幾乎全是按部就班,愣是把講究創意的內容行業做成了標準的流水線作業。
一位業內人士說:「一個製片方,一個月可以同時開拍十幾部短劇。」
這樣下來,即便是多達百集的短劇,成本也能控制在10萬以內。
比起控制成本,控制內容更是決定能否賺錢的關鍵。
這方面的要義,就是緊緊圍繞用戶需求和痛點。
內容題材上,除了屢試不爽的逆襲、暴富等,有的短劇還緊跟熱點。比如電影《孤注一擲》上映後,緬北詐騙備受關注,有人就立馬拍了一部《孤注一擲之無路可逃》。
選角上,要求極度臉譜化。誰是有錢人、校草、綠茶,一眼就得讓人看出來。
演繹時,接地氣、放大反差和人設是王道,所以總能看到各種誇張演技。一名參與拍攝的人說,甲方(短劇公司)對成片質量要求不高,如果說有什麼特殊的需求,那就是「總說再low一點」。
有時,他們還會貼心地根據觀眾反饋,定製劇情走向。
最後最關鍵的是把控節奏。每當即將上演讓人慾罷不能的情節時,也就到了用戶付費解鎖下一集的時候。
自古套路得人心,那是因為套路里儘是「人心所向」。
非主流短劇,能撕下「無腦」標籤嗎?
短劇的套路太直白,製作太粗糙,因此在很多人看來,依舊難登大雅之堂。
快手娛樂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於軻,曾這樣總結微短劇的爆款公式:爆款短劇=情緒價值(共鳴、幻想)+人物塑造(長期人設)+當下話題(熱點)。
同樣的爆款公式,導致了短劇同質化嚴重。
為了脫穎而出,一些短劇不光要拼內容,還要拼砸錢投流的硬實力。
所以在許多平台,你能看到很多短劇的精彩剪輯視頻,吸引用戶點擊觀看。
席捲各大平台的短劇,就此成為了新型「電子榨菜」。
不過現如今,參考涪陵榨菜連連漲價,連榨菜都要消費升級了,短劇也到了不得不變的時候。
最明顯的變化是:製作短劇的門檻,越來越高了。
分帳成績高達3249萬元的短劇《拜託了!別寵我》,前三季的投入金額2000多萬元,宣發成本幾百萬,和那些投入成本幾萬幾十萬的短劇有天壤之別。
長視頻網站和短視頻平台,都在短劇領域加大力度地卷。
此前看不上短劇的影視公司,也紛紛殺入該行業。
短劇《二十九》就是由曾經出品過《二十而已》、《三十不惑》的檸萌影視操刀,還請來專業演員楊蓉和王一菲當主角。
各方面成本提高後,不少短劇開始有了質的升級。
比如拍攝手法,《二十九》的第一集只有3分27秒,卻有八十多個鏡頭,還採用了現場收音、滑軌拍攝等專業製作。
還有在場景上,他們也不再摳摳搜搜。短劇《招惹》,輾轉歌舞廳、杜家、倉庫、馬路、火車站等場景,高度還原民國風情;畫面上,以虛擬人柳夜熙為主角的短劇《地支迷陣》,用以假亂真的人物建模場景,直接驚艷了網友。
這些都在表明,如今的短劇絕不全是登不上檯面的作品。
甚至比起某些不走心的電視劇,短劇在質量上已經有了打臉的實力。
去年2月開播的短劇《長公主在上》,正片在快手播放超4億次,看得不少人意猶未盡。完結時,#長公主在上能加更嗎#的話題還竄上了熱搜,網友留言:「請以後的古偶按這個標準捲起來」。
前不久的爆火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雖然只是兩位UP主自製的作品,但光在抖音就獲贊2千多萬,還得到一眾官媒的認可。
短劇不一定質量差,正經的電視劇也不一定水平高。
短劇也好,上星劇也好,質量有高有低,但形式沒有好壞之分。
誰能讓人們認可,誰就可以是主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