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3號,肯亞在北京舉辦了一場「肯亞貿易、旅遊和投資論壇」。由於剛好趕在世園會的「肯亞國家日」,所以這次論壇的規格也稍微高一些。
肯亞方由出口貿易促進會主席帶團,到來的還有外交部副部長、貿易部副部長等多個部級領導,中方也出席了天津市商務局局長,還有各個大型企業的代表。可以說這次論壇在單個國家裡面規模是相對較大的。
肯亞近幾年在非洲的發展確實屬於較快的,它的開放度也比非洲其他國家稍微好一些,特別是在旅遊方面。而且和中國的合作在各方面都有。作為現在「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自然是希望能夠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論壇上肯亞的各個代表也相繼介紹了肯亞的經濟發展情況和投資情況,希望能夠讓參會的中方企業代表看到肯亞的發展機會。
作為一個國家舉辦的論壇,他是想通過這個論壇吸引來投資,幫助國家的發展。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肯亞代表的發言也是圍繞著希望中國企業能夠去那裡投資,實現兩國企業的雙贏。
作為中國企業,其實更多的是各個工程公司,他們希望能通過國家舉辦的論壇找到自己的項目,這個也是訴求。
近幾年,中非各國的合作越來越多,也越來越緊密,特別是中非合作論壇,更是為中非合作指引了一個方向。中非的合作,中國希望能夠參與到非洲的資源開發和國家建設中,幫助中國企業更多更廣的走出去。非洲國家也是希望能夠得到中國的資金和人才支持,幫助他們實現基礎的建設和發展經濟。
在這個大的環境下,也確實有不少企業走了出去。但實現的利益真的就如想的那樣嗎?
非洲國家目前面臨的問題有很多,他們需要快速的完善基礎設施。我們知道很多非洲國家的道路建設的很不完善,電力也不夠用,這是國民生活的基礎,是他們所必須的。他們的國內物資無法自己供應,需要實現初步的工業化,來滿足國民的需求。
在十年前,非洲國家的大部分生活物資和工業品是依靠進口,而中國的產品在非洲市場是最多的。從廚房裡到個人身上的,甚至工作中,所需的物品幾乎都能看到中國商品。那個時候是中國中小企業的貿易黃金期,只要能夠把物品發送到非洲,就能夠銷售出去,很多非洲民眾和政府也很喜歡中國進口的商品。
但隨著全球化和非洲國家自身經濟的發展和需要,他們發現這些中國物美價廉的商品已經充斥了整個國家,導致他們本國的企業不去發展自己的產品,商人更願意做這種輕鬆來錢快的生意,本國產品始終得不到發展。
又加上全球經濟的下滑,特別是資源型的國家,全球資源價格下跌,導致他們的外匯收入大大減少,依賴進口只能不斷消耗自己的外匯儲備,貿易逆差也不斷加大。
於是,各種原因的相加,非洲國家開始醒悟,他們決定要發展本國工業,以發展輕工業為主,帶動重工業的發展。所以在對外貿易上他們便開始各種設限,政策也不斷變化,總之就是開始變得苛刻。而國內,則開始鼓勵本國企業的發展。如果是需大量使用的產品,就讓本國負責的企業優先使用本國產品。
同時,非洲國家也鼓勵商人到中國自己採購商品,這樣即便是國家暫時無法滿足的商品,依然可以低價讓國民使用到,而本國的商人也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
多重的方式,開始讓中國的產品出口不是那麼容易,即便是仍然在當地占有一定市場的商品,利潤空間也開始大大折扣。所以,中國商人想要從非洲國家再尋找純貿易的機會已經不那麼容易,非洲國家也不那麼輕易的就給。只有建築工程公司,目前非洲國家本國的企業還不能夠代替。
於是到現在,非洲國家開始了本國產業的發展,此時他們的政策明顯和公開的支持到非洲投資建廠或者開公司,如果中國企業想要非洲市場,那麼就要以所在的國家為根據,本地產本地銷,或者銷往周邊國家,實際也是就將企業留在他們的國家。以此來幫助本國產業的發展,和為所在國家創造就業和稅收。
比如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是經濟較好的非洲國家,在前兩年便開始對車企限制,如果國外的汽車想要在阿爾及利亞賣,就必須在那裡建廠,哪怕只是在那裡組裝一個車輪。這樣的政策也讓一些車企不得不在那裡建廠。
所以,現在的非洲國家來中國只宣傳他們的投資政策有多麼好,再宣傳他們所具有的本土產品,他們需要的是中國企業能夠把錢帶到他們那裡去,也是需要中國人能夠把他們的產品買回中國來。畢竟,他們和中國的貿易逆差已經存在的太久太大了。而中國企業能不過在當地實現利益,就要看非洲國家對政策的具體實施了。
關注非洲,關注「物美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