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推崇直銷的文章發表後,遭到了眾多網友的反駁、謾罵,卻找不到有人來贊同觀點,大有「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之勢。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直銷的產品不好、是直銷企業有問題,還是經營方式被人們所不齒?
先來看看網友們怎樣評價直銷的。
以上各種評論,個別人言語確實有失偏頗,但共同點都是對直銷的極度憎惡。若仔細揣摩我們可以察覺,大家對直銷的產品沒有攻擊,對直銷企業也沒有說「不」,大家唯獨所憎惡的就是直銷的營銷方式。
這也許就是直銷至今不被歡迎的禍根所在,雖然直銷已經運營了幾十年,但總是伴隨著風風雨雨舉步維艱,雖然幾十年不倒的直銷,有其存在的價值,表現在強大的生命力上,但沒有肥沃的土壤就很難健康成長。這種遠渡重洋來到傳統環境的東西,其主要在於營銷方式水土不服,造成了諸多問題的出現。
問題一,營銷方式的根源在於營銷系統的制度,有什麼樣的營銷系統制度,就會出現什麼樣的營銷方式。多年的直銷給人帶來一種錯覺在於:只有多層次的團隊營銷,才能算的上真正的直銷,離開了這種模式就不能算是直銷。
其實,直銷的意義在於:生產廠家繞開了中間層層批發商的盤剝,直接把產品銷售給消費者,避免了中間商抬高的價格,讓客戶能得到廠家價格銷售的產品。比如生產廠家的產品批發給省級代理的、省級代理又批發給市級代理、市級代理又批發給縣級代理、縣級代理又批發給鄉鎮級代理等,這四級批發商層層批發下來,自然就抬高了產品價格,最終拿給消費者的產品是經過了四級或四級以上抬高過價格的產品,消費者承擔了中間環節的所有費用。真正的直銷是不需要消費者來承擔中間環節各種費用的,能拿到手的是十分廉價產品的。
而表面上看,目前的直銷是繞過了中間環節的所有批發商,但產品進入這類直銷領域後,由於經營方式是多層次經營,每一層次都要發獎金,甚至獎金髮到了12層或15層,比中間商批發產品還多了若干層(級),造成產品虛高不下。這已經不是真正意義的直銷了,而是藉助直銷名義經營,並沒有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實惠,而是比批發商拿給消費者的產品價格還高。
直銷員把產品銷售給消費者賺到了獎金,但很少顧及消費者的感受。這種價格,明顯的傷害了剛需消費者的需求,難怪會有人罵爹罵娘了。
問題二,這種制度與傳銷制度一脈相承,為傳銷大行其道提供了溫床。由於是多層次營銷,很多直銷用升級作為誘餌,將產品打包或套餐出售,鼓動會員一次性購買幾萬產品,並承諾只有購買了幾萬的產品就能保證或幫助購買者成功。至於會怎麼成功,上面人會宣稱直銷的特點在於有「神秘感」,能保證你成功就是了,不能多問。
可真正購買了,上面人馬上會給你上課,只有勞動所得才是成功者的本分,天上哪有掉餡餅的好事。並且會用制度激發你的鬥志,比方說,你帶進一位繳納三萬九的客戶,按30%提成換算就能拿到一萬多的提成,帶進三個人(提成+各項獎金)就能回本,以後就大賺特賺了。此外還吹噓,因為是「高級會員」會給這些會員下面放人,幫助這些會員快速賺錢、快速成功。
其事實如何呢?這些所謂高級會員等來的結果還是漫漫的等待,就在人們憎惡直銷的環境里,哪裡會那麼容易吸引一位客戶繳納三萬九呢,能有這三萬九不是去做別的事情了嗎?很多會員是受到鼓動後借錢或貸款購買的級別,沒錢還款就只能鋌而走險去騙別人。
本來直銷是一種先進的營銷模式,由於制度的老化,卻變成了多家企業的傳銷工具;本來直銷是以銷售產品為本位,可這種制度讓直銷變了味,成為了集資或資本運作的合法金融場所,與產品幾乎沒有太大關聯。
問題三,這種制度是造成諸多「難民」的主要原因,因為這種制度賺錢的主要工具就是團隊,離開了團隊要想賺到滿意的收入是很難很難的,更別說如何成功了。可有能力組建團隊的人寥寥無幾,沒有能力的人或者沒有太多閒暇時間的人,只能是有能力人的組建對象。加上制度的呆板不像傳統行業能有保底工資,能解決一個人基本生活問題,這行業只能是銷售出去了產品或引進了消費會員才能有收入,切新手提成特低,前幾個月幾乎要靠個人積蓄來維持生活。這種狀況能有幾個人能堅持呢,即使想堅持也得是有飯吃的人才能堅持下去。因而,這種制度不造就大批「難民」才怪。
問題四,高價的產品不利於零售。按理直銷是零售和團購雙向運營的行業,如果產品價格不高,會員實在不好建造團隊,靠零售也是可以存活下去的,但市場普遍認為:直銷的產品還是不錯的,就是價格太高,太多的人根本消費不起,直銷搞零售這條道幾乎被堵死了。為此會員只能靠打造團隊來賺錢,但大多數人沒有這個能力,不願加盟直銷,就出現了忽悠、瞎承諾甚至是欺騙現象。
在一些培訓會上,上課老師針對保健品銷售難問題,為學員出具了一些術語,其中有個說辭是:今天你認為產品太貴,明天進了醫院還會傾家蕩產。這個道理誰都明白,可前提是在沒有生病之前也必須得用錢來買產品啊,如果吃了保健品就能保證不進醫院,誰敢如此承認呢?如果不能打這個包票,那麼這個道理又怎麼能成立呢?
一個人的健康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維護,保健品只能是為一個人的健康起到輔助作用,卻不能把所有健康問題都包攬下來。這個道理每個普通百姓都是很清楚的,高價的保健品自然適合高收入人群的需要,很難普及到民間。直銷產品銷售難,最重要原因還是在於價格不是平民化,無法普及。
以上幾點是目前直銷的致命軟肋,最重要問題還是系統制度跟不上時代潮流,造成了直銷界屢屢出現問題。這次的「百日行動」所針對的保健品虛假宣傳和涉嫌傳銷,都與直銷制度問題有關。如果制度合理完善,能改善多層次運作方式,就有可能避免產品價格虛高、傳銷和虛假宣傳問題,也能解決一再出現的「難民」問題,自然會讓直銷更加健康的發展下去。
在以往直銷出現問題時,往往是只治皮毛不動脛骨,未來的直銷肯定還會出現一些問題。如若是從制度的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抓住了問題的要害,打蛇就打到了七寸。
有人認為,制度改掉多層次等於回到了傳統營銷模式,就不存在直銷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多層次模式不是直銷的專利,而是傳銷的專利。老百姓總是分不清直銷和傳銷的關係,就在於直銷與傳銷的制度相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直銷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取消了中間環節,把廠家價格產品直接供應給消費者,誰規定非得多層次才是直銷行為呢,單層次或作為廠家與消費者的銜接人行為就不是直銷了?
直銷模式的特點在於「社交模式」或「分享經濟」,而並非非得什麼多層次。國外的直銷之所以能蓬勃發展,就在於直銷並非只存在多層次一種,而是多向發展。況且,世界多數國家都很反感「老鼠會」模式,很難有這類模式的生存空間。直銷要想健康發展,就必須像割除毒瘤一樣,去掉不健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