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的成敗在於:選擇是否懂得長遠、運作是否懂得細節、結果是否懂得總結。
選擇項目:突擊創富其結果是突擊失敗,因為欲速則不達;細敲慢打其結果也是拖沓失敗,因為沒誰拖得起。做事業所要選擇的最好是中性事業,既不能快也不能慢的事業,只有不緊不慢的事業才是最有成功希望的事業。因為不是太快,才儲存得了運作的空間;因為不是太慢,才抓住得了成功的時間。
其一、人生最大的投資是時間,時間是人的一生投資的最大成本,而並非經濟。一個事業,無論投資了多大資金,這輩子還有挽回的餘地,但投資出去的時間是沒辦法挽回的。每個事業人真正懂得制定計劃的,是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有效的計劃,而絕非想當然的估算值。
一些看似無風險的事業,但是所用出去的時間是最大的風險。很多項目風險在於資金投入或資金安全,往往很多人吃了虧也許不會再吃第二次虧,以往的損失通過其他方式還能找回來,但如果是在時間上所受到了損失,是這輩子也不可能挽回了。所以,很多項目不在於資金投入了多少,而要換算下是要投入多少時間。
但時間是需要空間來運動的,如果違背了這個原則,不給時間留有餘地,也只能是給事業帶來失敗。所以天底下是沒有「賺快錢」項目的,因為沒有運作的空間,也就沒有了賺錢的時間。所謂會賺錢的人,是營造了一定空間,留出足夠時間賺錢的人。因此所謂「快錢」也只有操盤手或組織里的人才擁有這樣的空間和時間,他們都能賺錢,其他的就只能塞錢。
做事業必須換算需要投入所少時間,但並非越快越好,因為還必須換算能擁有多少足夠的運作空間。一些人之所有這方面屢屢失敗,在於不懂得時間和空間的關係,而單純考慮的只是時間問題,卻忽略了空間這一致命的要素。
選擇項目:有舍才能有得,世上不存在絕對不投資的項目,物競天擇,必須等價交換。即使一些項目「消費創業」也得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並且也得攢足「儲備資金」。
其二、自古交易三大類,以物換物、以物換錢、以錢換錢,都離不開用什麼換什麼的定律。把這個原理上升到哲學領域,就是有舍才能有得。人們進入現代模式的交易,淘汰了「以物換物」模式,但一直延續著「以物換錢」和「以錢換錢」兩種模式,前者稱作產品經營,後者稱作金融交易。當然還有一種特殊的「以物換錢」方式,就是把自己「出售」給對方,要麼出售體力、要麼出售腦力,把自己當做了特殊的產品。
無論什麼方式,只能是用等價的「舍」才能換來等價的「得」,超出這個原則就只能靠非法所得。表面上一些富豪只是用了不起眼的資金換來了巨富,這只是人們看得見的「四兩撥千斤」,實際上這些人背後的付出是常人難以做到的,同樣是用了巨大的付出才換來了巨大的財富。比方說,很多富商不僅付出了巨額的時間和精力,同時還付出了健康。因為這些人顧此失彼,很難在生活小節上照顧好自己,不得不付出健康的代價,凡成功者都是大磨難者。而健康是無價的,捨去健康換財富,多數人是不願意冒這個風險的,所以財富擁有者只是少數人。要說富人與窮人觀念不一樣,這才是真正的不一樣的觀念。
這也正是很多人不願意選擇產品經營項目,而是選擇了金融投資的原因。產品類項目付出的經濟、時間、精力和健康要多得多,但只要付出必有所得;而金融類投資雖然賺了時間、精力或健康,但不是投資給的自己,而是投資給的別人,不確定因素分秒存在,所失去的不僅僅是本人資金,有可能是負債纍纍,往往是「捨去的」得不到,還會倒貼太多。這是因為付出的「不等價」,與產品類項目的付出結果截然相反。這是無法推倒的規律,也是常人所說的「天意不可違」。
那麼股市為什麼還是有不少人賺錢?是因為股市的投資去向,是正規機構的企業,擁有了「股權」,相當於參與了企業的經營投資,也算企業的一分子。企業的各項付出與投資人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股市裡的一部分人還是有回報的,但也只是少數人。
選擇項目:技能型項目優於普通勞動性項目,智商要求高的項目同時能帶動情商。成功在於智能而非體能,若智能結合體能雙向發展的項目,成功率高於一般項目。
其三、除了體育競技,商業中大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成功者不多見。原因在於,商業的「商」是智商和情商的結合體,商業場上是「鬥智」人的專利,沒有頭腦的人是很難生存的。
人的智商有先天生就的、有後天培育的,都有「先知」的特點。這先知無非就是信息量、知識量超越了常人,判斷事物的運動結果比較準確。而信息量和知識量是需要不斷探求和補充的,並非生下來就具備,必須要加強平日裡的學習。凡成功者都是大智慧者,其實也沒有什麼奧秘,無非就是大量的信息和知識匯總得出正確答案的結果。
由此可以說明,一個人的成功是學出來的,加上對天時地利人和要素的及時把握和付出,肯定就改變了一個人的命運。就甩開事業不說,即使學校里的一個「學霸」只會學習,也同樣能改變命運。因此成功與否全在於一個人學習程度與否。原因很簡單,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個高度智能化時代,早已淘汰了不學無術者,而容留的只是樂意學習者。
技能性不高的項目,普通勞動者可以作為「短工」嘗試一下,一分勞動一份收入即可,干則有不幹則無。但如果讓一個項目能做到「一勞永逸」就得學習技能,如同擁有工具的人幹活和沒有工具的人幹活完全是兩個概念。若想事業成功,必須先考慮有沒有勞動工具,而這個「工具」正是技能,而項目技能並非高深莫測,凡願意學習都能擁有。因此,大凡成功者所付出的一切中,學習力占了七分、運作力只占了三分。
選擇項目:即使選擇正確也並非就能成功,成功者往往是少數人。選擇的正確不代表成功的到來,擺在每個人面前的有個選擇命題,就是「要」還是「不要」。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是真正落實到實處,才是一個人的真心想「要」。
其四、真是想要成功必須預備好要付出的代價,不是付出金錢多少,而是付出了多少時間、多少精力、多少汗水,把一切付出都用於事業上,而並非虛度時日。應該說,這種付出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但恰恰卻只有少數人願意做到。原因很簡單,人的一種惰性在使怪,而惰性消磨掉了人的信念或信仰。一個沒有信念或信仰的人,事業順利時能勉強走幾步,遇到不順時就怨天尤人。
事業上,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並非客觀理由和別人的不是,首先戰勝自己也才能戰勝客觀難題和別人的問題,這叫「不破不立」。因為你做成什麼樣別人才能照著你做成什麼樣,你成為一面鏡子別人才能照出自己是什麼樣。能戰勝自己的人都是有一定信仰的人,都是肯付出的人。根據吸引力法則,付出最多的人就是最成功的人、付出一般的人是一般收穫的人、沒有付出的人是沒有任何收穫是不想要成功的人。對於前兩者我們學習和幫扶,對於最後者儘量帶動。
「人間正道是滄桑」,不經歷「滄桑」就沒有成功,沒有什麼成功是白撿來的,是通過「滄桑」苦出來的,怕苦、怕累是與成功無緣的人。做事業這一關最難闖,很多人也就敗在這一關。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方向走對了不怕路遙遠,即使披荊斬棘早晚能走到終點。這就是一個人信念或信仰。樹立信念或信仰意識,是帶領團隊的寶貴法寶。
沒有坎坷的事業世上根本不存在,但方法為什麼會比困難多?是因為同樣的困難每個人都會遇上,數量是相對固定不變的,也就那麼多,解決一個少一個,解決完了也就沒有了;而人的能動性是無限的,只要肯開動腦筋,泉思就能噴涌,所能開發出來的方法要比有限的困難多得多。
選擇項目:幾個領域要關注選擇。儘管項目千千萬,歸納起來也就三大經營領域——傳統經營類、電商(微商)經營類、直銷經營類;兩大經營範疇——產品類和金融類;一大經營對象——客戶。把這些細節合併如何選擇,也關係到選擇項目的成功問題。如果避開金融風險性項目,對於經營產品我們怎樣選項目?
其五、傳統經營類項目,在我國已經歷了漫長的幾千年歷史,遇到新的經濟模式的誕生,正在逐步走向衰退。尤其是要投入大筆資金的創業,很難再是當代人創業的首選項目。並且這類項目的投入,不亞於投入風險超高的金融項目。因而很多人把眼光轉向了投入不高的電商(微商)領域,雖然高科技開發了商業領域,彌補了滯後的傳統經濟不足。但十幾年過去後,電商(微商)並非人們想像的那麼神奇,這類模式只是比傳統經濟多出了一個營銷工具,或多出了一個營銷渠道,但交易方式從骨子裡還是滲透出傳統經濟的模式,只是換了個環境經營傳統生意而已,地面不好銷售的產品,拿到網上照樣也不好銷售。同時,電商(微商)很難大眾普及化,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懂電腦、也不習慣上網,多數人還是習慣傳統型交易。雖然移動網際網路普及率較高,但手機螢幕有限、內存不高,以及各種弊端的不適,很難全方位推廣,造成微商沒法再進行下去。那麼,還有一條路可以選擇,就是人們最不願意選擇的「直銷」。
之所以人們不願意選擇直銷,在於長期以來對於直銷的誤解,尤其是直銷與傳銷兩者很難辨別清楚,總以為直銷不會長久。實際上,審時度勢重新認識直銷,不難發現選擇這個模式是最容易成功的道路。
從以上我們對於傳統經營和電商(微商)經營兩大領域的分析,不難看出傳統模式是不能當做趨勢的,電商(微商)雖然憑藉高科成為未來趨勢,但種種弊端暴露出來後,這種趨勢只能是這個工具能作為趨勢,經營模式是不能當做趨勢的。就直銷而言,不是也同樣能藉助網際網路工具運營嗎?
工具的先進絕對不能代表經濟模式的先進。而直銷就跨出了這一大步,完全改變了以往的經營模式,把消費者能變為消費商,這是傳統經濟與電商(微商)是無法做到的。再比如,直銷的團隊上下協同經營,通過小團隊能變為更大團隊,利用市場倍增原理打開市場局面,這是傳統經營與電商(微商)經營都無法做到的。還比如交易方式,直銷完全是一種全新的社交模式的交易,屬於名副其實的「分享經濟」。這種模式對於新的經濟領域,開闢了一條真正新的營銷道路。
因此,直銷藉助電商社交平台,結合傳統經濟的優勢,以最新的面貌展現在人們面前。雖然直銷遇到過種種風波,但仍能挺立至今,國家從來沒有說過要取締直銷,相反還要把直銷整頓得很有秩序,讓其發展更有保障。所以,直銷在三大經濟領域中,是國家最看好的一種模式,是絕對有把握能長期運作下去的。
這是一種技能項目,雖然(18歲以上)任何人只需消費就能參與創業,但學習技能是直銷創業成功所要求的最大內功。也只有技能型項目,才最容易成功。因為學會一門技能等於得到一套工具,有了工具就不擔心什麼時候成功了,只是時間問題。當然還得立下橫心,樹立信仰觀念,苦上三年五年準保收入能超過白領。
我們選擇項目,一是一定要選擇長久事業,能讓我們儲備大量的學習時間和運作空間;二是在幾個項目領域中,從細節分析能發覺什麼項目值得做、什麼項目只能放棄;三是我們能有充分的時間總結以往操作的失誤與某些環節的進步,從而揚長避短,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