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老兵回憶:我看著那個越南俘虜兵,想起了家鄉殺豬的情景

2020-07-16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解放軍老兵回憶:我看著那個越南俘虜兵,想起了家鄉殺豬的情景

1979年2月26日下午,我正在戰地醫院出口處站崗,就看見公路上有幾個兵推著一輛自行車,這種女式自行車很小的,可後尾架上橫掛著一個手腳都被捆綁的越南俘虜兵,因為車的尾架太小,所以有一個兵推著自行車兩邊各有一個兵,一個扶著俘虜的頭,一個扶著俘虜的腳。這個越軍俘虜約20多歲,雙眼賊溜溜的,蓬頭散發,光著的上軀露出一身黑里透紅的肌肉,一看就是個會打仗的狠角色。看到這就讓我想起了在老家的時候,鄉親們抓狗抓豬捆綁好後放在自行車架子上拖到鎮上去殺的情景。

這時,那些當兵就把俘虜帶到一個幹部的面前。只見他看著躺在公路上的越南俘虜問起話來,但是那個越南兵總是不說。

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越南俘虜聽不懂中國的話,還是怎麼回事。

這時,就有一個隨著部隊的越語翻譯官走了過來。可翻譯官問了那越南兵老半天,可這個俘虜還是不肯說話。

說實話的,從軍人的角度我還是很佩服這個越南兵,他真的很勇敢面對生死毫不畏懼。不管我方如何審問,他都不願意泄露越南的一點點軍事秘密。

此時此刻,槍炮聲已經遠去,前方的部隊已經進入了高平市內。公路兩側的山坡上及山溝里到處是部隊,經打聽,他們都是兄弟軍區的增援部隊,北京、武漢、南京、福州等軍區的都有。公路上的兩旁還停著一排排的解放牌汽車,其中有的車還牽引著加農炮和高射炮沿著公路的兩旁停著。

1979年2月27日。我們又開始護送第2批傷員。傷員人數沒有上一批的多,這次我們才用了9台車。

但是,這次送傷員的時間感覺特別久,回來的路上很安全的,因為這些路上全由我們部隊把守著,保證了整個運輸線路的暢通。

不知道過了多少天,我們已經回到了國內。並且把傷員送到了醫院也給予救治,但是那個醫院是地方醫院,還是部隊醫院,我也弄不清楚,也不知道是哪個地方。

當我回到原來所住的地方廣西龍州下凍公社叫堪大隊時,我們醫院已有一部分人從戰場上回國了。

他們是分兩批回國的,還有加強到各團衛生隊的救護組(一般是一名醫生和一名衛生員)的回國時間不詳。防疫所、藥房、門診,以及後勤人員救護任務稍輕,就於27日回國了。第二批主要是二所(內科)三所(外科)的醫護人員,他們是最後回國的……

對於運送回國內的傷員是如何救治的,我記得退伍後,高中同學高海雲(原湛江農墾第二醫院的放射科醫生),曾對我說有關這方面的事情。

他是這樣說的:

我是1978年第一軍醫大學(廣州)臨床放射治療系的學員。

1979年寒假期間,廣州所有學校都放假了,可是我們醫科大學的所有學員都不能放假。當時學校也沒有說明有什麼事情或者什麼原因,就連春節放假也不能回家,只能呆在學校里並且嚴格控制外出。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後,我在通過各種渠道的消息知道,原來這場戰爭早就應該開打的了,由於某些原因才推到現在。所以我們學校寒假不放假,就是為了配合和協助各醫院救治從前線下來的傷員。

從2月22號開始,我們學院就開始每天晚上都派學員到火車站去接送傷員。當時忘記了是在哪個火車站是軍用的還是民用的?現在也記憶不起來了。

在廣州的各大部隊醫院陸軍、空軍、海軍、武警醫院都參與進來,每天凌晨三點鐘一直到五點多。各部隊醫院都派人到火車站接傷員。

每天凌晨一點多點鐘,我們就集合在火車站靜靜的等待運送傷員的列車到來。火車站內燈火通明警戒森嚴,所有進出口全部由手持鋼槍的軍人把守,任何人不得是擅自進入。火車站外。等待運送傷員的大卡車像長龍一樣停靠在路邊。

列車到來時,我們這些學校的學員就按照原先所分配好的車廂,負責將傷員一個個安全地抬下列車,然後又把他送上部隊的大卡車上,每輛卡車安置著5個傷員左右。就這樣從前線部隊下來的傷員就在火車站被分到各個醫院接受治療。

看到這些傷痕累累斷肢殘腿的軍人,我們心情也很沉重,大家都是輕手輕腳的把他們抬起來慢慢的走下列車,然後又小心翼翼的把他們放在卡車上。

我們真的怕弄疼了他們,他們本身已經受傷了,我們不想在搬運過程中,因為我們的不小心又造成他們再一次的傷害和疼痛。

這些軍人和我們的年紀差不多,我們現在在讀書,他們為了祖國的安寧卻在前線打仗流血犧牲……

許多同學都留下了悲傷的眼淚……

中越戰爭的硝煙已經消失40年了。可當我看到自己的三等勛功章或是夜深人靜的時候,那些渾身是血、肌體殘缺不全的傷員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那種撕裂腦細胞的感覺真的把我摧殘的七零八落,痛不欲生……

現在人的年齡大了,記憶力也衰退了。但寫起這個回憶錄,讓我能夠將封存了40年的往事記錄下來,留給我的子孫後代做一個永久的紀念。

(全文完)

本文由朱英口述,周強撰寫 ,未經作者本人及「這才是戰爭」允許,任何媒體、自媒體不得轉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讀者歡迎轉發。

公眾號作者簡介:王正興,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RZkV3MBnkjnB-0zI6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