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邏輯:競爭與鬥爭實現理想社會?

2019-08-05     感知主義者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28)

問:這不就是南轅北轍嗎?

答:人們只嫌車慢,所做的就是快馬加鞭,北去得更遠。人們也不是沒有發覺,物質財富越多,人反而越貪婪;生活變化越快,人際關係越緊張;文明程度越發達,人性惡的一面越誇張;科技手段越高明,人間鴻溝越拓寬……現代人類所做的一切,只是在不斷地改變著生活的內容與形態,但絕沒有改變苦難生活的本質,也沒有改變人與人之間的競爭關係和利害關係,更沒有使所有人都過上輕鬆、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

問:這種狀態是人的智慧能力太強還是太弱造成的?

答:與智能無關,是人類對存在的根本性認識錯誤造成的。人將生命與物質都看作客觀的獨立的存在,從這個認識開始,人類就註定要走這條彎路,要吃這些苦頭。

問:既然這樣,人為什麼不悔改?

答:不是人不知悔改,是不知錯,更不知錯在哪裡。人用一個主觀認識,將自己限定在生存競爭的邏輯模式中,竟不敢越雷池半步,任由一個糊塗的理念左右自己數千年而不覺,實在可嘆!

問:問題是,現在能改過來嗎?

答:當然可以改,而且必須改。人們再這樣讓自己吃苦受罪完全沒有必要,人們再朝這個方向走下去將只有窮途末路。重新認識並確定存在目的,把世界觀改過來,這並不是不可能或做不到的事,換個立場看世界,換個方式重新做人,一切就會改變過來,那就將是換了一個世界,換了另一類人。

問:人們會在這裡打上一百個問號:可能嗎?

答:其實並不是可能與不可能之爭,人們從未設想過改變存在的前提,人們想像的是,沿著生存競爭的道路走下去,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終會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與改善,人與人的關係在平等和睦的基礎上和平共處,人們聯結成命運共同體,最終實現理想的大同世界。

問:這裡的問號同樣多,可能嗎?

答:人們主觀的設計看似可能,大同社會的藍圖描繪得很具體:大道之世,人人有德,人人敬老,人人愛幼,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這些對人的道德要求人們一直在強調,生產分配的革新一直在進行,無人不飽暖的願望一直在實現。且不說這樣的"各盡其能,各取所需"的狀態能否實現,難道實現了就是人類社會的最高理想嗎?智慧人類對人最高理想的存在狀態想像竟如此簡陋嗎?

問:這些描繪與實現的目標好像並不很理想?

答:這是生存競爭邏輯模式的極端結果,這是窮盡了人們想像力的作品。在以競爭生存,優勝劣汰的規則下能演繹出什麼樣的社會形態和什麼樣的人間關係?這個根本性的限定讓人最多只能考慮到溫飽與平等,要做到這兩點,已經讓人們難如登天,難道還能想像出更理想的社會來嗎?

問:這就是限定下的答案,螺螄殼裡能做得下多大的道場?

答:生存為本,競爭為律,不但限制了人們的想像,更限制了其他方面的可能性,在這條狹窄的道路上,人能夠走到大同社會的境地嗎?

問:人用生存邏輯出了一道大難題。

答:既要有競爭生存的勝負,又要保證平等和睦;既要生命的獨立意志,又要人們相親相愛;既要人各自滿足所需,又要社會和諧穩定;既要你是你、我是我,又要你我不發生矛盾……這些兩難的要求人們怎麼做得到?就是一時做到了,能是常態嗎?能做成常態,能保證是本態嗎?

問:人們從未發現生存邏輯與我們的願望本身就是矛盾的?

答:人們竟然容忍了這種邏輯上的矛盾:生命是獨立的,怎麼做到無私?物質是獨立的,怎麼可能有源?勝負必較,怎麼可能有平等?真假有別,怎麼能無分別心?愛恨分明,怎麼能親密無間?美醜相比,怎麼能沒有差別?生存原理就註定了必須有優勝劣汰,有你死我活,有善惡之別,有美醜之分,有親疏遠近,有愛恨情仇……只有這種二元對立的局面,才能支持生存競爭的原理,只有二元相抗的差別,才是生存邏輯的正常演繹結果。所以,人們如果違背生存邏輯原則,主觀願望再美好也是徒勞的,因為你執行的根本理念不允許。

問:人們從未發現實現不了理想的問題在哪裡?

答:正是,理想社會的邏輯與現行的邏輯不相符合,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我們在不動搖不改變生存理念的前提下,去實現非生存理念的狀態,這就是逼著老母豬下蛋——不講道理。

問:這個比喻好狠毒。

答:這是人們常犯的錯誤,犯了還毫不知覺。我們想像的天堂上的狀態和大同社會的秩序,是生存競爭邏輯模式的產物嗎?那純屬人的一廂情願。生存邏輯的必然產物就是現在的社會,現在的人與人關係,而且,往下的結果就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人利用物質毀壞物質到盡頭,人與人相爭相鬥到最後一個人存在,因為競爭邏輯決定二人必須決出勝負,只能有一個生命獨在才可以結束爭鬥。

問:這邏輯越到後來越恐怖。

答:對,這就是人們從不懷疑的生存競爭邏輯。

問:不是不懷疑,是無從懷疑吧?

答:人們不懷疑生存邏輯的合理性是找不到生存以外的任何根據,如果人們認識到生命的原理是一種錯誤的釋義,生存理念就會崩潰。人類社會就不會是現在的形態,人類就可能寫下另外的文明史。(接下)

本書《感知新世界》已在亞馬遜、京東上架銷售,如需完整了解感知論,進亞馬遜、京東搜索:感知新世界,即可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RFfYWwBUcHTFCnfjV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