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根據戰史評出了老蔣手下最「善於奔跑」的長腿將軍,每一個的逃命本事都能碾壓《亮劍》中不善於奔跑的暫七師師長常乃超。
余程萬、唐生智、黃傑、桂永清、韓復榘、胡宗南、蔣鼎文、湯恩伯、劉峙、孫元良,這十個長腿將軍的逃跑功夫跟原第十三兵團中將司令李彌相比,還真是小巫見大巫——李彌不但善於奔跑,而且總能在奔跑中升官晉銜:在東北戰敗逃跑,他的第八師擴編為第八軍,他本人升任中將軍長;從東北跑到淮海,又從第八軍中將軍長晉升為第十三兵團中將司令;在淮海戰敗逃到雲南,被盧漢逮住後又設計出逃,最後一溜煙逃入緬甸,還被老蔣任命為「雲南省政府主席兼雲南綏靖公署主任」。
雲南已經解放,老蔣給李彌的司令、主席和主任官銜當然都是空的,但是李彌巧奔妙逃而沒被老蔣罵著「娘希匹」免職槍斃,也算將軍中的一朵奇葩了。
李彌的逃跑功夫有多「高」,我們僅看他在淮海戰場的表現就知道了。第十三兵團第九軍第三師少將師長周藩寫了一篇《掩護李彌化裝潛逃概述》,繪聲繪色地回憶了李彌如何用精湛的演技騙過了自己的手下,也騙過了戰俘管理人員,而掩護他的周藩則在投誠後進了華東解放軍官教導團學習。
這裡要解釋一下,周藩學習的地方應該這樣斷句:華東/解放/軍官/教導團,周藩的身份是被解放的蔣軍軍官,就像俘虜後參加我軍的蔣軍士兵被稱為「解放戰士」一樣,中間少了一個「軍」字,意義卻大有不同。
李彌為了能在淮海戰場逃得姓名,可謂煞費苦心,連哭帶鬧、裝瘋賣傻的脊樑,用三十六計來考量,就是金蟬脫殼、渾水摸魚、瞞天過海、調虎離山、李代桃僵、假痴不癲、走為上計。
李彌如何連施七計逃出生天,咱們還是來看看被他推出來頂缸的少將師長周藩的回憶錄。
1948年11月30日早飯後,李彌帶著數十輛滿載彈藥的大卡車來到徐州九里山新營房的第三師師部,這可把師長周藩樂壞了——他認為李彌把整個十三兵團的僅存彈藥都拉過來,自己逃跑就更有希望了。
但是李彌接下來的舉動,讓周藩大失所望:李彌一進師部,就一屁股坐在周藩的行軍床上,看著五萬分之一軍統地圖開始自言自語:「這麼大的一個總部,幾個兵團好幾十萬人,還有成千上萬的車、馬、炮兵、戰車,都擠到一條路上怎麼走得動呀?叫我們在後面掩護他們走,這不是明明叫我們當替死鬼犧牲掉嗎?(本文黑體字,除特別註明外,均出自周藩回憶錄)」
李彌之所以如此悲觀,是因為杜聿明想讓他的十三兵團斷後,掩護邱清泉和孫元良兩兵團及總部直屬隊經蕭縣到永城。
李彌告訴周藩,杜聿明的那條路根本就走不通,咱們還是離他們遠一點,免得擠成一坨坨被解放軍圍殲:「就看誰跑得快。如果不這樣,給他們拉著放在屁股後頭,是跑不脫的。如果他們(指杜、邱等)沒衝出去,我們衝出去了,那我們就成功了。」
說完這番話,李彌馬上命令周藩第三師全部開拔,並且切斷跟杜聿明總部的一切聯繫。杜聿明好不容易跟李彌取得了聯繫,在電話里(李的部下發現一根電話線,接通後才發現那是直通杜聿明的,李彌氣得想殺人)命令李彌馬上停下來:「部隊暫在前面不遠的地區宿營待命。總統(指蔣)空投了命令,另有新的指示,著即派人到總部指揮所受領書面命令!(第十三兵團第八軍少將參謀長袁劍飛回憶《李彌兵團被殲記》)」
李彌才不會去見杜聿明,他讓袁劍飛去應付老杜,自己繼續西逃。
李彌一直躲著杜聿明,就這樣一直跑到了1949年1月10日,終於跑不動了,他絕望地告訴周藩:「東邊都垮掉了。杜老總拿不出辦法,可又拉著不放我們走。老跟著混亂的隊伍挨冷槍,被打死不合算,我們就到周樓去守住再說,免得亂槍打死了。」
周藩點頭答應,一轉頭卻不見了李彌,當時蔣軍已經全面潰敗亂成一鍋粥,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師長周藩居然把兵團司令李彌弄丟了。
要不怎麼說李彌善於奔跑呢,周藩摸黑跑到周樓據點,李彌居然也追過來了,還怒罵周藩不該把他丟掉不管,弄得周藩哭笑不得:一轉臉您老人家就沒影兒了,誰知道您跑得比我還快!
小小的周樓據點一下子湧進了許多中將少將,能擠進去隱蔽部的只有第三師第七團代團長高樹楷、第九團代團長甫青雲、直屬部隊搜索營長潘少雄等少數幾個校官——之所以出現這麼多代團長,是因為正牌團長不是被打死就是逃掉了。
面對這些殘兵敗將,李彌還在給大家打氣:「南京老頭子他們正在講和平停戰,快有結果了。只要你們能守幾天,就有希望放你出去。」
周藩愁眉苦臉地申訴:「沒有吃沒有喝的,怎麼能守住?等南京談判,那不就餓死了!」
李彌拍拍他的肩膀:「和談快成功了,三兩天就行。」
說完之後,李彌倒頭就睡,直到被解放軍的炮擊驚醒——一枚炮彈落在隱蔽部頂上,炮兵營楊營長一隻手被炸掉,第九團營長王德奎一條腿被炸傷。
李彌張開眼睛說了一句話後又開始裝睡:「你們都當過參謀長,還想不出辦法嗎?」
周藩這才明白:「他是要我投降講條件,讓他們得個機會混出去。部下救長官,義不容辭,責無旁貸。我考慮一下,如果不降堅持打下去,部下都犧牲,長官不得救,自己也活不成,同歸於盡。部下和長官的死活都擺在我的身上。他們都不願意死,想活下去。我也想活下去,不願意死,因此決心投降。」
李彌跟邱清泉不同,邱清泉是一條道走到黑,寧肯撞死在南牆下也不知道回頭,而李彌見勢不妙,就準備開溜了。
李彌一看周藩願意背鍋,馬上提出了投降的條件,周藩一聽,就知道李彌在裝睡的時候早就想好了退路:「第一條,投降後保證官兵生命安全,不殺我們;第二條,投降後不論官兵,凡是不願意乾的不強留,放他回家;第三條,投降後所有傷員官兵必須護送醫院治療,重傷者應先派車急送後方治療。答應我們這三條就投降。若不答應我們就拖到晚上再說。天黑了看不見,我們就好溜掉。」
不但周藩明白了,讀者諸君肯定也看出了李彌的用意:他的三個條件,有兩個可以掩護他化裝逃跑!
周藩按照李彌的意思寫好了投降書,解放軍答應後要求主官前去報到,李彌馬上涕淚橫流嚎啕大哭——裝哭而有眼淚,李彌的演技不拿小金人都屈才了:「我不能死呀!我死不得呀!我若能回去,對你們的家屬我一定要照顧的。你們都可以放心!」
周藩當然明白李彌裝哭是讓他去報到,反正自己也打算投誠了,就言不由衷地安慰李彌:別哭了,我去還不成嗎?
一聽周藩肯代替自己投降,李彌馬上擦乾眼淚迅速行動,命令同鄉心腹、第九團代團長甫青雲去找士兵的棉大衣和膠鞋,而且強調一定要找傷兵染血的大衣。
換上傷兵的行頭,李彌眼淚汪汪地哀求前去洽降的第三師師長周藩、第九軍參謀長顧隆、第三師參謀長張炳琪、軍部軍需主任周濟等不要揭露他:「你們去吧,如果我能回去,我會照顧你們的家屬,你們放心吧!」
戰場不是兒戲,但有時候逃跑還真需要靠演技,李彌最後全須全尾地逃掉了。看了這個第十三兵團第九軍第三師少將師長周藩的回憶,您能發現李彌是怎麼逃出淮海戰場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