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下葬沒有右手和小腿,臉上還戴著面具,沈醉提供的三個信息藏著什麼秘密?

2024-08-17     半壺老酒半支煙

戴笠摔死在岱山困雨溝,這是現在公認的說法,但是筆者看了沈醉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寫的《我所知道的戴笠》,卻發現他寫的是「戴山」而不是「岱山」:「專機撞的山叫戴山,山腰上有一條水溝叫困雨溝,在戴山山腳下有一座不大的戴家廟。」

戴笠字雨農,這一點大家都知道,「戴山」為什麼時候改名「岱山」也很不好說,如果那座山下確實有戴家廟,那麼就能肯定沈醉的描述是正確的。

不管是岱山還是戴山,這麼多巧合湊在一起都大有文章:戴笠是蔣家首席特務,沈醉也當過特訓班教官,他們都知道世上根本就沒那麼多巧合,所以戴笠「死」在戴上,極有可能是一個精心設計的局——連沈醉也未必能確定戴笠墓里埋的就是戴笠。

沈醉最後看到的「戴笠」是這樣的:「左邊臼齒上下鑲有六個金牙,右手和小腿已找不到,從夾得緊緊的左膀內所存留的殘破衣片也可以斷定是他生前穿著的衣服。」

在沒有DNA檢測的1946年,即使是受過美特培訓的軍統特務,也只能從牙齒和衣服來判斷死者身份。

以戴笠當時的權勢,要找一個同樣鑲有六顆金牙的替身並不困難,困難的可能是找一個身高和體型乃至右手完全一樣的人卻不容易——戴笠槍法不如沈醉,但他畢竟也是個槍迷,平生最愛的「三件寶」,第一是學生,第二是手槍,第三是汽車,整天握手槍的人,右手肯定跟一般人不一樣。

戴笠的右手沒了,小腿也沒了,那半截焦炭唯一跟戴笠相像的居然是六顆假牙,沈醉事後調查發現,戴笠等人並非摔死而是燒死的,所以戴笠缺手斷腳是不合常理的:「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飛機撞在山上後並未完全毀壞,由於汽油著火,才把所有的人燒死。」

既然飛機保存還算完好,其他如龔仙舫、金玉波、馬佩衡、徐焱等人都能從體型上辨認出來,為什麼一定坐在最舒服、最安全地方的戴笠支離破碎?

沈醉說龔仙舫等人還能看出「身材高矮肥瘦」,只有戴笠面目全非,戴笠死後,很多人的表現也令人大跌眼鏡:「都正在暗中慶幸,他們所擔心怕出問題的財產,也都可以穩穩落入自己手中……甚至軍統內部一些人莫不人心大快。」

戴笠乾了半輩子特務工作,最後眾叛親離,那些軍統高官下了戴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到酒店大吃大喝,沈醉說只有他自己吃不下,那就是說其他人都很暢快。

毫無疑問,戴笠做人很失敗,他就是不撞戴山,也活不多久了,這一點戴笠十分清楚,被他稱為「念觀兄」的文強(時任軍統局東北辦事處處長兼任東北行營督察處處長、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中將處長)在《戴笠其人》一書中記錄了戴笠「出事」前的惶惶不可終日。

據文強回憶,戴笠是看到老蔣的一封電報後才出現了反常:「他在臨死前的一段時間裡,精神非常煩惱苦悶,唯恐蔣介石將他一腳踢開。他曾說過『伴君如伴虎』,他這個做奴才的也不是一帆風順,幾次到了要被『賜死』的關頭。」

戴笠跟文強說這些話,顯然是預感到老蔣這回是真的要將他「賜死」了,前四次因為有人求情才倖免一死,這次恐怕是萬難逃脫了。

文強說要不是老蔣此前手下留情,「戴笠縱有十個頭顱,也早被如剪草芥般割掉了」——文強都能看出老蔣動了殺機,戴笠又豈能看不出來?

文強與沈醉不同:文強直到九十多歲高齡,還在感激戴笠幫他在軍統時期就晉升中將,所以在回憶錄中極少痛罵戴笠,而作為戴笠的「徒弟」,沈醉罵戴笠,可是毫不留情。

沈醉一開始說自己在戴笠墜機後傷心得吃不下飯,幾年後又說戴笠「惡貫滿盈,死於非命,這個兇狠殘暴的劊子手,便這樣結束了生命,這個搞了大半輩子特務活動的惡魔,在暴雨中淋了三天三夜。」

什麼叫「死於非命」?書香世家出身的沈醉當然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這四個字後來才用來形容在意外的災禍中斃命,原文卻是出自《孟子·盡心上》:「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桎梏是拘禁犯人的刑具,戴笠死於非命,也就是非正常死亡而被「處置」,能處置戴笠的,可能就只有老蔣了,所以文強在回憶錄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蔣親自主祭,假惺惺地流了眼淚,家屬們嚎啕大哭,毛人鳳則揮手制止……」

在淮海戰役中以「徐州剿總前線指揮部副參謀長、代參謀長」身份被俘的文強十分倔強,所以直到1975年才最後一批特赦,他跟老蔣的兩個兒子關係都很好,在回憶錄中不罵戴笠,也極少批評老蔣,但是偏偏在戴笠一事上說老蔣「假惺惺」,肯定是事出有因——戴笠臨死前的最後幾天,文強一直跟他在一起,戴笠最後一封「乞命電報」,也是文強替他擬定拍發的,但那封電報被毛人鳳扣留,並沒有轉呈老蔣。

參加完戴笠的追悼會,文強才知道毛人鳳扣押了那份電報,毛人鳳給出的理由居然是電報中有些話措辭不當,這就更令人驚詫了:毛人鳳一向對戴笠俯首帖耳唯命是從,事關戴笠生死的電報,他為什麼敢扣留?戴笠給老蔣的電報,毛人鳳只負責轉呈,他什麼時候有權利對其中文字進行審核了?

作為戴笠最後接觸最多的軍統中將特務,文強所知道的戴笠行程及目的,跟沈醉描述的並不一致。

沈醉說戴笠當時是想先到上海,請唐生明給他為胡蝶辦理與潘有聲離婚的手續,好無牽無掛地與胡蝶過半輩子。所以他於3月17日由天津動身,不直接飛重慶見老蔣而先去上海,便是想和胡蝶見一見,住上一兩天再走。

文強則是另外一個說法,而這種說法似乎更可信:「戴笠急於飛南京去見何應欽,表面上是彙報關於肅奸及遣送日僑兩項工作情況,但骨子裡卻是為了拖延蔣介石來電促返渝,他想的是出國一游,希望得到何應欽的支持。」

讀者諸君可以試想一下,戴笠已經知道自己危在旦夕,又怎麼敢像沈醉說的那樣,在老蔣電令催促的情況下跑去上海搞什麼「結婚」?

沈醉的回憶錄雖然不盡不實,但也透露了三個關鍵信息,其一就是戴笠所乘飛機有問題:戴笠出行,一般都是乘坐中美情報合作所的四發動機巨型運輸機,但是1946年3月16日,他由北平出發的時候,坐的卻是航空委員會撥給他使用的一架C—47型雙發螺旋槳運輸機。

航空委員會歸誰管,熟悉那段歷史的讀者諸君當然知道,宋女士為什麼一定要給戴笠調配這樣一架雙發飛機,可能就誰也不知道了。

沈醉提供的第二個信息,是戴笠下葬的時候,臉上戴了一個面具,而那副面具,是根據戴笠的照片畫的。

戴著面具下葬,並不是當時的傳統,一般面目全非者,都是用白布包好,象徵性地畫上五官就可以了。

沈醉提供的第三個信息,是毛人鳳與沈醉密商,並由替他們包攬工程撈錢的陸根泉密商,搞了一個打不開的墳墓:「決定用水泥炭渣攪拌灌在墓穴內,使棺木與整個墓穴凝結成為一大塊,這樣便不容易把棺材打開。」

戴笠死的時候,老蔣的敗相還不明顯,所以怕人毀墓鞭屍之說並不可信,我們有理由懷疑毛人鳳和沈醉真正害怕的,是哪天老蔣派人「驗明正身」。

文強和沈醉對戴笠之死的回憶有很多不同之處,誰說的準確似乎無法考證,所以戴笠是意外墜機還是被老蔣「賜死」也就成了一個謎,睿智的讀者諸君,從沈醉提供的三個關鍵信息中,是不是也能發現一些秘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b34287b32f5b80d0705d86476163fd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