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管控反擊戰!國內限制鎵鍺原料出口,這能扭轉局面嗎?

2023-07-04     傑夫視點

原標題:晶片管控反擊戰!國內限制鎵鍺原料出口,這能扭轉局面嗎?

隨著美國、荷蘭和日本針對中國發起的出口管控新規一一出台,國內的半導體以及晶片行業自然要受到極大的衝擊,毫不誇張地說,如果這些新規嚴格執行的話,那麼甚至能給國內生產成熟工藝晶片都造成困難,畢竟按照荷蘭的新規,國內廠商之前購買以及運行的DUV光刻機,以後申請維護都要荷蘭政府允許才行。

而之前全球業內人士都才預測,針對西方國家的管控條例,我國肯定會出台相對應的反制措施。果不其然,國內商務部海關總署於7月3日晚正式公告,對鎵、鍺等半導體晶片製造重要原料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在出台反制措施之後,有的人歡欣鼓舞,認為我們也能卡西方晶片行業的脖子了;有的人則相對謹慎,認為這類原料並非國內獨有,卡原料遠不如卡技術那樣有效。那麼實際情況到底是如何呢?現在我們就簡單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要知道,雖然說的是鎵、鍺原料,但實際上包括的類別不少,就各原料物項來看,鎵相關包含有:金屬鎵、氮化鎵、磷化鎵、砷化鎵、銦鎵砷、硒化鎵、銻化鎵。鍺相關物項則有:金屬鍺、區熔鍺錠、磷鍺鋅、鍺外延生長襯底、二氧化鍺、四氯化鍺。這些金屬外觀呈銀白色,通常被歸類為小眾金屬,在自然界中通常不會單獨存在,往往是做為其他主流原物料如鋅或氧化鋁精鍊後產生的濃縮副產品。

實際上相比起原油或者其他金屬,甚至是稀土部分,鎵與鍺的市場規模其實並不大。比如美國去年金屬鎵和砷化鎵晶圓進口僅約2.25億美元,不過相關原料主要應用在很多關鍵的領域,所以這次國內的管控對全球來說,依然有比較明顯的影響。我們現在的結論是,卡海外半導體的脖子談不上,也沒這個能力,但的確對海外半導體的發展會構成一定的障礙。

這兩類金屬在晶圓製造、通訊設備和國防等領域有著廣泛特殊應用。其中,鎵會用於半導體化合物,通過與其他元素融合,具備較矽更高的載子遷移率,常用於電視、手機顯示、太陽能面板和雷達等。鍺則可用於包括光纖通信、夜視眼鏡和太空探索等,比如說多數衛星都採用基於鍺元素的太陽能電池供電。

如果從晶片行業而言,這兩種金屬就顯得地位超群了。根據之前的統計,2022年氮化鎵晶片銷售額為24.7億美元,並預期到2030年將增至193億美元;另砷化鎵晶片則預期將由2022年的14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34億美元。比如說我們目前比較常用的充電器,就大量採用了氮化鎵材料。

國內既然敢出台鎵與鍺的出口管控新規,那肯定說明我們是有底氣的,或者說我們在這部分原料上占有絕對的生產和市場優勢。據歐盟最新發布的關鍵原物料調查報告發現,國內占鎵、鍺原料的全球供給比重分別為94%、83%。也就是說當我們對這兩種原料進行出口管控之後,全球採用這兩種原料生產的產品,包括晶片以及各類成品,都會大大受到影響。畢竟最大出口原料的國家不輕易出口了,那麼產能自然就會下來,成本自然也會提升。

但是要注意的是,為什麼我們說靠鎵、鍺的管控無法卡海外脖子?那是因為鎵、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只不過在現有環境下,導入其他替代原料的成本更高,且可能阻礙成品性能,畢竟使用新的替代原料,也需要技術去攻克,雖然說難度可能不會太高,但這也需要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最明顯的還是成本會有不小的提升。所以海外不少媒體都認為,國內禁令將對半導體產業產生立竿見影的反應,特別是在高端晶片方面。

另一個我們不認為依靠鎵、鍺管控能卡別人脖子的原因是,儘管中國是這兩種金屬及原料的最大出產國,但不代表其他國家沒有。只是因為國內大量出口,而且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加工技術,所以其他國家直接買來用就行了。另外也是因為國內出口數量占據了全球大多數份額,而且價格低廉,所以其他國家也很少去勘察以及開採相關原料。

事實上像德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以前也開採出口了不少鎵、鍺這類原料,但是因為國內賣得太多也賣得便宜,所以德國這些國家乾脆就降低了產能。但就和我們說的一樣,降低產能是一回事,但是這些原料海外還是有的。而且在國內出台禁令後,國際上的鎵、鍺原料必然價格提升,這樣其他海外地區的供應商反而可以增加產能,來滿足需求。

最後要說的是,中國的確是這類金屬目前勘測後,被認為是全球存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但也有其他國家擁有不小的存儲量。除國內外,其他蘊藏鎵產能國家還包括俄羅斯和烏克蘭,主要做為氧化鋁的副產品生產,而在日本和韓國則是做為鋅的副產品生產。而在北美主要是回收利用,而在歐洲也有比利時、德國等國家銷售鎵、鍺等原料。

所以國內出台鎵、鍺的管控後,最明顯的會是短期內半導體行業的價格抬升以及產能的下滑,而這些晶片如果進入國內後,國內的廠商也同樣會以一個比過去更高的價格購買,至於抬升後的成本會讓誰來分攤,這個就不用我們多贅言了。簡而言之,國內的這波晶片管控反擊戰,說不上卡誰的脖子,因為真正卡脖子的不是原材料而是技術,但可以肯定的是會讓整個海外半導體產業比較難受,這就和俄羅斯斷供歐洲天然氣一個道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8306ce6a43440fa0f7e6a22fe712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