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趣味俗語故事-估計又難倒一幫人

2019-09-09     阿傑傳承閩南文化

三人五目過後沒長短腳話

一媒人為男女雙方提親,男方為獨眼,女方則系跛足,媒人只道其長,不說其短。在媒人精心安排下,男赴女家相親,女端坐床沿,男則立於門外,以門牆遮壞眼,用好眼往門內視其女,男女之短均巧妙隱藏,未被對方發現,婚事遂諧。此時,媒人為推卸日後責任,居中發話:「三人五目,過後沒長短腳話。」此語有含糊其辭,一語雙關意,即咱們三個人只有五隻眼睛,結婚後不能因為發現雙方的缺點而發生說長道短的事情,原諧趣語也,後引申為合作雙方,在事前須摸清對方的必要基本情況,避免以後有不愉快的事情發上,含規人處世臨事要精明、穩健意。


乞食皇帝命歹子狀元才

上聯之「皇帝命」一般人以為世上屬皇帝的命最好(閩南人以生活條件優裕、子孫滿堂、長壽或可坐享其成等情況為「好命」),而乞丐為等下之人,何來「好命」之說,因乞丐遊蕩四方,日食千家,又無須從事任何艱苦的勞作,而一般人則不管烈日似火,或凜冽寒風,均須艱苦耕耘,用十分辛苦換來微薄的收穫藉以維持生計,故認為乞丐比自己舒適「好命」,而好命即為皇帝命。引申懶惰笨拙者本應窮困潦倒,反而因外部環境較好有幸受人資助而生活無慮或偶得意外之財的人。

下聯「歹子」系指那些不務正業、遊手好閒、雞鳴狗盜之徒。然此輩往往偶有驚人之舉,如用花言巧語騙來一個看來不錯的姑娘做老婆,或用某些看似機智其實是極不光彩的手段騙來極實在的利益,與上聯喻乞丐為皇帝命一樣,將這些小伎倆喻之為有狀元之才,是一種無可奈何的羨慕,心境極其複雜,帶有褒義。


好人快過世憨子會飼父

上聯「好人快過世」指一般尚未到壽終正寢年紀的人而偏早謝世,但死者生前須是一個普遍受人尊敬的人,含惋惜哀悼之意。下聯「憨子」是指一些智商平常而無多大能耐或智商偏低的人(與下面「憨子不值沒生」中的「憨子」概念不同,此聯專指那些呆傻的人為「憨子」),雖不能有大作為,但仍能以任勞任怨的勞作獲取微薄之收入來勉強維持家庭生計的人。此種人雖不一定受人尊敬,卻大多讓人同情、憐憫、含褒意。

豬仔飼大不認豬哥做老爸

「豬哥」即專供配種的公豬,一般均由專人飼養。養戶受飼有母豬人家的約請在母豬發情期間,將公豬趕到該人家為母豬配種,所產豬仔自然不會知道它的「老爸」是誰。

引申為人在受到別人的栽培,牽承或其他援助,因而獲得了一定的成功後,反將以前有恩情於自己的人忘到九霄雲外,譏罵人之反面無情,或恩將仇報。

隔山不見子走船沒等父

上聯原名為「隔山不聽見子啼」,即眼不見心不煩。下聯「走船沒等父」,指漁民出海打魚時受潮汐時間的制約,須依潮汐的規律按時起錨出海,否則將錯過時間,倘此時同船夥伴中有人臨時外出,未能按時上船,即使是自己父親,也不能久等,必須按時升帆起航,免得誤了當天之魚汛。引申為凡約定好時間結伴出海、赴宴、辦事等,如有人未能如期到達指定集中地點時,即可援引「走船沒等父」為理由,逕自出發無須再等,事後失約者如有不滿或怨言時,也可用此語來反詰之。

有子未是窮沒錢卡慘死

上聯意為目前雖窮困,但仍將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子女身上,含有希望、期冀及進取之意。下聯則純屬哀嘆之語,意為窮不如死,有沉淪不振、無可奈何之嘆。

臭干格焰火窮鬼假英威

上聯意為鍋內的食物已經燒焦(閩南管燒焦,燒糊為「臭干」),而此時不是釜底抽薪反而加大火焰。喻人不顧實際情況,明知事已不可為而強為之,導致失敗。下聯一般為妻子在丈夫大發脾氣時對其丈夫的指罵,意為丈夫無大能耐,未能給家庭帶來豐厚的收入,給妻兒較舒適的生活條件,反而對其家庭成員動輒大發脾氣。

憨面瘋狗目賊力契兄膽

上聯譏人臨事未能冷靜、理智地去應付處理,卻呈一副呆頭呆腦且又氣勢洶洶之狀。下聯是指盜賊在作科時被人發覺,因情急而爆發出來超乎尋常的氣力,有如「狗急跳牆」也。契兄則專指與異性有不正當關係的男人,在與對方幽會時,往往須冒被人發覺的風險,但為了偷情,膽大妄為,不計後果之意。

舉香跟西公出門看山勢

上聯之「西公」即「道士」,凡喪事做道場超度亡靈時,都請道士做法事,其中各種規矩、儀式多得讓人不知所措,一般人從未經歷過,只能在道士身後跟著做各種諸如跪拜、磕頭、上香、進酒等動作。譏人無主見,凡事隨大流,隨聲附和等。下聯之「出門」,此處專指居住地以外的地方,即不論遠在萬里之外或鄰近地方,屬於自己尚未熟識的陌生地。「看山勢」則泛指該地的各種風土人情、禮儀習俗或地理環境。引申為對某些事件的來龍去脈摸清其底細,掂出其分量,避免做出損人損己,不合時宜、貽笑大方的蠢事。

一窮二麻風三擲四不著

上聯「麻風」,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而人們竟把窮困與麻風並列,且居之首位,可見人們對於貧窮的恐懼、厭惡、鄙視,視貧窮如麻風病,避之惟恐不及。含有哀嘆自己因貧窮而被人疏遠看不起之意。下聯之「擲」即賭博,意為在賭場上明明看準了有持勝把握一方時,欣然下注,卻偏偏屢賭屢輸,引申為在經營某項事業時,雖經過深思熟慮,周密論證,認為有成功把握,即投入資金,努力想把該事辦好,卻偏難獲成功,甚至一敗塗地,且又屢試不爽,皆以失利告終,含哀嘆自己命運不濟而非不盡力之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5dZGW0BJleJMoPMBox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