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再度爆表,核心CPI創40年新高,暴力加息預期加大

2022-10-14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美國通脹再度爆表,核心CPI創40年新高,暴力加息預期加大

北京時間10月13日20時30分,美國公布了9月的CPI數據,又超市場預期。數據顯示,9月CPI同比上漲8.2%,預估為8.1%,前值為8.3%;美國9月CPI環比上漲0.4%,預估為0.2%,前值 為0.1%。

通脹數據發布後,美股期貨一度直線跳水;美元指數瞬間暴力拉升約80個點,報113.56;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直線跌破7.23,跌幅達0.9%;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破1美元兌換147日元,創下1998年8月以來的新低。

歷史上還沒有哪個時刻,全球投資者像今天這樣如此高度關注美國CPI數據。因為這個數據直接決定著美聯儲接下來的加息力度,加息力度則極大影響著美股的走勢和美元的走勢,同時也影響著美國經濟是否會陷入衰退,進而把這一系列的風險再傳遞到全球各個國家。

這次CPI超預期,美聯儲後期加息預期如何?綿綿加息路何時是個頭?

美國9月份CPI又超預期,

北京時間10月13日20時30分,美國公布了9月的CPI數據。數據顯示,美國9月CPI同比上漲8.2%,預估為8.1%,前值為8.3%;美國9月CPI環比上漲0.4%,預估為0.2%,前值 為0.1%。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6.6%,預期6.50%,前值6.30%。

通脹數據發布後,美股期貨直線跳水,納指期貨跌幅擴大至3%;美元指數瞬間暴力拉升約80個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直線跌破7.23;日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破1美元兌換147日元,創下1998年8月以來的新低。

我們看到,美國今天公布的9月CPI同比數據和環比數據再度超出預期。尤其是核心CPI數據創下40年來最高紀錄。這意味著,今年以來在美聯儲持續加息的舉措下,美國的通脹風險並未得到有效揭制,後期加息的預期仍舊高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CPI,另外兩個備受市場關注的數據:9月非農就業數據和PPI數據,均超出市場預期。

上周五公布的非農就業數據顯示,美國9月非農就業崗位增加了26.3萬,高於經濟學家普遍預測的25萬。美國9月失業率更是意外下降至3.5%,低於3.7%的前值和預期值。

昨日公布的PPI數據則顯示,美國9月PPI同比上升8.5%,高於市場預期的8.4%;環比上升0.4%,高於市場預期的0.2%,並扭轉了8月0.1%的跌勢。

按照日程,美聯儲將於11月2日公布新的議息結果。在超預期的非農就業數據和PPI數據公布後,市場普遍預計11月將加息75個基點。今天CPI公布,進一步加重了美元加息的預期。

巴克萊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至少在過去十年里,從來沒有出現過任何經濟指標像今天的CPI一樣與市場走勢呈現高度負相關。

CPI數據公布當日美股的走勢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就在上個月,當美聯儲公布了超預期的CPI數據後,標普500大跌4.32%,納斯達克更是暴跌5.16%。

價值線統計了今年前8次CPI數據公布後美股的走勢,發現標普和納指有7次都是收跌的,1次收漲。下跌的7次中,有6次CPI是超預期的,1次與預期持平;而上漲的一次,也恰好是美國月度CPI數據唯一一次低於預期的。

美國月度CPI數據與美股漲跌對應表:

或許正是因為CPI和美股走勢的相關性越來越強,在9月CPI數據公布前,多家大型投資機構已經大膽的給出了今晚美股走勢的預測。

摩根大通表示:

如果CPI同比漲幅高於8.3%,這將註定又是一個美股暴跌5%的日子;

如果CPI同比漲幅位於8.1%-8.3%,標普500指數跌幅可能在1.5%-2%之間;

如果CPI同比漲幅位於7.9%-8.0%,這可能足以引發一輪反彈;

如果CPI同比漲幅低於7.9%,標普500指數可能大漲2%-3%。

另一家知名投行高盛也給出了自己的預測:

如果CPI同比漲幅高於8.2%,標普500指數料將下跌逾3%;

如果CPI同比漲幅位於8%-8.2%,標普500指數料將下跌1%-2%;

如果CPI同比漲幅位於7.8%-7.9%,標普500指數料將上漲1%-2%;

如果CPI同比漲幅低於7.8%,標普500指數料將上漲逾3%。

除了對美股的影響外,9月美國CPI之所以受到特別關注的另一個原因在於,這是11月美國中期選舉前的最後一份CPI報告。如果表現不佳,或將對中期選舉的結果產生重要影響,繼而影響今後美國的經濟政策。

美國通脹六個月內下降一半?

能源及疫情壓力不容小覷

美國的通脹「高燒」未來到底還會持續多久,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世界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穆迪近日表示,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將在六個月內下降一半。

「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將從目前的8%以上腰斬一半,降至接近4%。但真正困難的部分是從4%回落到美聯儲的目標值。因為這將涉及到服務業的通貨膨脹,工資和勞動力市場必須冷卻下來。」穆迪首席經濟學家Mark Zandi表示。

但就短期來看,要想讓美國通脹降溫,面臨的困難依然不少,尤其是居高不下的能源價格,已然成了懸在拜登政府心頭的一把「利刃」。

美國為了壓低國際油價,今年以來大批釋放本國戰略儲備石油,期望強行壓低油價,但奈何能源大國俄羅斯的戰事持續不斷,以沙特為首的歐佩克也不買帳。本月5日,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組成的「歐佩克+」,決定聯手自今年11月起大幅減產,將原油總產量日均下調200萬桶。

美媒透露在歐佩克+宣布減產前,白宮曾試圖勸說沙特將減產計劃推遲一個月,但卻遭到了沙特的拒絕。為啥是一個月?因為2022年美國中期選舉即將於11月8日舉行,石油價格的波動難免影響到拜登所在民主黨的選情。

眾所周知,沙特一向是美國在中東的「小弟」,為了說服沙特增產,今年7月,拜登還放下身段親訪沙特。遭此背刺,拜登多少有些意難平。美媒還透露,白宮認為沙特此舉無異於「站隊」俄羅斯,拜登甚至私下警告,沙特做法「必有後果」。

除了能源價格,通脹短期面臨的另一大挑戰可能是疫情。隨著北半球秋冬季來臨,公眾室內活動增多,疫情監測顯示,美國北部一些地區的感染病例數和住院病例數已經開始增加,新冠病毒傳播有加劇的跡象。

疫情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已成為推高美國通脹的直接原因之一。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日前發布分析報告說,在約1600萬受新冠影響的工作年齡人口中,有200萬至400萬人無法工作。如取中間值計算,意味著美國1.8%的勞動力因此無法工作。

面臨著能源和疫情的雙重壓力,美國通脹能否如期下降,讓我們拭目以待。

通脹高燒不退,美聯儲加息步伐何時放緩?

10月12日,美聯儲公布了9月貨幣政策會議紀要。資料顯示,許多與會者強調「在抑制通脹方面,採取太少行動可能比採取太多行動付出更高代價」,「歷史經驗表明,過早結束旨在抑制通脹的緊縮貨幣政策是危險的」。

芝商所「美聯儲觀察」(FedWatch)工具顯示,目前,市場對於美聯儲將在11月會議上加息75個基點至3.75%-4%區間的預期有所加強。10月12日,市場預期美聯儲11月加息75個基點的機率高達81.7%,加息50個基點的機率為18.3%;而僅一周前,加息75個和50個基點的機率分別為65.9%、34.1%。此後12月美聯儲或將繼續加息,市場對美聯儲12月加息幅度的預期集中於50個基點。

中金公司分析師劉政寧等指出現在就期待政策轉向還為時尚早。當前美國勞動力市場依舊強勁,勞動力供給未出現實質性改善,這意味著通脹風險還未解除。目前來看,9月非農數據比市場預期更好,這將大大增加11月加息75個基點的機率。

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指出,考慮到美聯儲前瞻指引規律、實際利率水平,預計加息終點為5%左右,年內後續加息125個基點的機率較高。當前供給端通脹有所緩解,但需求仍具有韌性,能源價格未來下跌空間有限,年內通脹回落速度或偏慢。若供應端沒有新衝擊,明年一季度美聯儲停止加息機率較大。若地緣政治衝突進一步升級,或OPEC+大規模減產等方面導致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升,則美國加息路徑將更為激進,且屆時停止加息時點的不確定性將提高。

附件

今年美國CPI與加息對應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5d3a2a95c9b3b3c59c6d9a8e790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