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雨雨雨雨+冷冷冷冷,氣溫低至14℃!陽新人挺住

2019-10-14     雲上陽新

一場秋雨一場涼

秋天第一場雨就要來啦

大家準備好了嗎

冷冷冷+雨雨雨

降溫!!降溫!!降溫!!

沒錯!今年下半年

第一波冷空氣已經「發貨」!

還一有場大型秋雨連續劇在等著你喲~

明天雨雨雨

後天雨雨雨

打眼一看都是雨雨雨

自從十月國慶之後

天氣突然轉涼

最高溫直降11°C

在小編眼裡

陽新沒有秋天

直接從夏季過渡到了初冬的天氣

陽新的四季是這樣的

9月8日寒露剛剛過去

小編提醒各位小夥伴們出門記得帶雨具一場秋雨一場寒請及時關注最新預報合理添加衣物

接下來

小編帶你了解

秋季如何養生

起居養生

1、早睡早起養陽氣

寒露過後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人們的起居時間也應當做相應調整。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就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斷,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

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因此秋季養生就要做到「早睡早起」。為避免血栓的形成,應該順應節氣,分時調養,確保健康。

2、灸臍養秋

如果因為脾胃寒涼而造成腹瀉,你可以用艾灸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方1厘米左右,進行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

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進行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進行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現代人經常使用的一種艾灸方法:

取一塊姜,切厚片,在上面紮上幾個眼兒,放在臍上,點燃艾炷,在薑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

3、足部保暖防受涼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過後,氣溫逐漸降低,因此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夏季的涼鞋基本可以收起來,以防「寒從足生」。

可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這樣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

4、適時添衣防感冒

寒露過後,天氣寒冷,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的市民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

俗話說「春捂秋凍」,秋天適度經受些寒冷有利於提高皮膚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年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服別換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

飲食養生

1、養陰防燥少吃辣

寒露後,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許多人會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症狀,即咽干、鼻燥、皮膚乾燥等。

在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有胡蘿蔔、冬瓜、蓮藕、銀耳等,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早餐應吃溫食,最好喝熱藥粥,因為粳米、糯米均有極好的健脾胃、補中氣的作用,像甘蔗粥、玉竹粥、沙參粥、生地粥、黃精粥等。

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應多吃些紅棗、蓮子、山藥、鴨、魚、肉等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

2、多吃山藥、蘿蔔等「根」菜

寒露節氣養生保健不妨多吃些山藥、蘿蔔等「根」菜。

山藥中的B族維生素的含量是大米的數倍,礦物質中鉀含量極其豐富。此外,山藥對於糖尿病有輔助療效,除了易產生飽腹感,有利於控制食量外,甘露聚糖還有改善糖代謝,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功用。

由於山藥中澱粉含量較高,因此在食用山藥時,最好能用山藥代替一部分主食,也就是適當減少主食的量,尤其是糖尿病人,以免帶來能量過剩的問題。

3、空腹吃柿子最不宜

民諺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紅了皮。」

柿子所含維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一般一天最好不要食用超過一個。

柿子有清熱去燥、潤肺化痰、軟堅、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能。

柿子富含果膠,它是一種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有良好的潤腸通便作用,對於糾正便秘,保持腸道正常菌群生長等有很好的作用。它還可以緩解乾咳、喉痛、高血壓等症。

所以,柿子是慢性支氣管炎、高血壓、動脈硬化、內外痔瘡患者的天然保健食品。新鮮柿子含碘也很高。

以下三類人群不宜吃柿子:

風寒咳嗽的人不適合吃柿子;

寒性腹瀉的人不適合吃柿子;

脾胃虛寒、寒性腹痛和嘔吐患者不適合吃柿子。

此外,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

柿子不要空腹吃,一次不要吃太多,吃柿子後不要再吃酸性食物,柿子不熟不可以吃;藥理研究發現,新鮮柿含碘量高,甲亢等患者最好不要吃。

4、禦寒暖身喝紅茶

寒露時節,天氣轉涼,人體的生理機能也開始減退,很多女性會出現體寒、手腳冰涼等症狀,不敢吃冷的東西。

想要增強身體對氣候的適應能力,尤其對於虛寒體質,最好減少綠茶、白茶、黃茶等性寒之茶的飲用。

可以改喝茶性較溫的紅茶,既可以禦寒暖身,還可以養胃助消化、預防感冒等疾病。

秋季後天氣漸涼,喝紅茶再合適不過。紅茶屬於溫熱性質的,紅茶溫補不傷胃,能幫助女性暖胃驅寒。

5、朝鹽晚蜜防秋燥

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發現皮膚越來越乾燥,不少人以為,只要多喝水,就可以補充水分啦。真相卻是,光喝白開水,水分反而易流失。

不過,如果在白開水中加入少許食鹽,情況就大不同了,這種方法,與補充生理鹽水是一個道理。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延緩衰老的飲食良方,同時還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在秋天經常服用蜂蜜,還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6、適當養胃

秋天氣溫漸漸變涼,而胃腸道對於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嚴重。

首先要注意保暖,入秋以後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注意蓋好棉被。

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的關係,因此要注意情緒的健康,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來源 | 黃石日報綜合網絡

編髮 | 清清

在這裡看上陽新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4lyym0BMH2_cNUggSo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