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陸軍不玩小口徑了,啟用6.8毫米大威力步槍,中國跟不跟?

2022-05-08     佐羅軍事

原標題:美國陸軍不玩小口徑了,啟用6.8毫米大威力步槍,中國跟不跟?

美國陸軍不玩小口徑了,啟用6.8毫米大威力步槍,中國跟不跟?

據觀察者網援引美國火器論壇(TFAB)網站報道,西格紹爾公司對外稱,該公司推出的6.8毫米口徑系列槍族贏得美陸軍NGSW項目,即「下一代班組武器」的合同,初始價格約2040萬美元。據悉,西格紹爾公司將在此後10年內,以固定價格向美陸軍生產系列槍械,此外還包括配套的火控系統及通用槍彈等。

在2018年10月4日,美陸軍合同司令部正式發布「下一代班組武器」項目招標書,該項目由多個子系統組成。分別是NGSW-步槍(簡稱NGSW-R),NGSW-自動步槍(簡稱NGSW-AR,需要指出的是,美軍內部的口中的「自動步槍」即我們所熟知的輕機槍),除此之外,包括NGSW-FC火控系統及6.8毫米通用彈藥。

該項目在發布之初,旨在取代美軍現役裝備的5.56毫米AR系列卡賓槍及M249輕機槍等槍械,但在2019年1月的第二版項目招標書中,美陸軍又擴大該項目替代範圍,即取代美陸軍現役裝備所有5.56毫米槍族。該項目要求苛刻同時,最大的亮點在於,競標公司要同時研製該項目所規定的6.8毫米通用槍彈、卡賓槍及輕機槍等,研製周期被控制在27個月內,採購總數達10萬具之多。

之所以推出NGSW項目,按照美陸軍給出的說法稱,系由於現役M16、M4/M4A1及M249等5.56毫米小口徑班組武器在較遠射程上表現不佳。隨著單兵防護水平的提高,交戰距離的逐漸拉大,導致小口徑槍械對敵有生力量的殺傷力低於預期。

小口徑武器具有重量輕、後坐力小、初速高、易於射擊等突出優勢,在城市居民地及速決戰中表現出色,但一旦轉入山地或平原戰時,其總體表現就大幅縮水。因而基於多年作戰所積累的相關經驗及分析主流國家輕武器的發展趨勢後,美陸軍決定採用6.8毫米口徑槍族。美國陸軍如此做的目的只有一點,即在5.56毫米口徑槍族的基礎上增大威力及提高射程,同時又將後坐力及槍彈重量保持在可控範圍內。

此外便是火控系統,美陸軍給出的競標要求是,該系統須體積小,重量輕(全重須控制在0.91千克內)。主要用途為確保槍械能精準命中敵方目標,甚至於是自動調整槍械姿態以此提高命中率。其設計難點在於,如何將普通光學瞄準鏡、彈道計算機、雷射測距儀及相關傳感器內置於其中;同時還要保證體積與重量不能超標,此外還要適用各種作戰環境。

該項目發布之初,共吸引16家承包商參與競標,時至今日,其競標過程可用16進5、5進3、及3進1等數字序列來形容。真正進入美陸軍實彈測試環節的三家承包商,除如今笑到最後的西格紹爾公司外,還有通用動力與德士隆兩家公司。

至於三家承包商的具體區別,在於西格紹爾公司全攬NGSW項目的所有產品,後兩者則採取合作模式,如通用動力選擇與義大利伯萊塔公司聯手,德士隆則與溫徹斯特及HK公司結為攻守同盟。

通用動力給出的競標方案較為大膽,換句話說便是無比激進,首先是通用彈藥領域,通用動力公司推出聚合物材質構成的槍彈。其最突出的特徵除環保外,還具備提升射擊精度、減少熱量傳遞、相較於常規黃銅子彈減重達30%、減輕後勤保障壓力及開支等優勢。

NGSW-R領域,其設計構型採用無托設計,方案代號RM277,此外,通用動力又將名為「導氣短後坐,脈衝平衡」的新生技術運用到其中,其直觀優勢就是可有效降低槍械擊發時所附帶的後坐力,且彈匣容量只有20發。

德士隆公司推出的方案雖不如通用動力那般激進,但也有亮點。比如通用彈藥領域,德士隆選擇使用埋頭彈構型,且材質同為聚合物。埋頭彈並非什麼新生事物,其採用兩極點火的工作原理,即當底火被擊發後,輻射發射藥開始燃燒,將彈頭推出彈殼,這時輔助發射藥隨即引燃主裝藥,主裝藥燃燒再推動彈頭開始飛出槍管。

與傳統槍彈相比,埋頭彈主要具備抗自燃能力強、可有效縮短彈體長度,降低槍彈質量、經濟實用,性價比高等突出優勢。當然,其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缺陷,如需研製與其符合技術要求的發射藥,這裡面涉及裝藥設計與材料配方等領域,再者便是加工工藝極其複雜等問題。儘管缺陷依舊存在且長期難以解決,但隨著高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已表明對上述問題給出了一個合理妥善的解決方案,否則德士隆也不會將其正式投標。

至於最大贏家西格紹爾公司的方案,相較於前兩者來說,通篇只能用「保守」來形容。通用彈藥領域,西格紹爾公司在材質上既不使用聚合物,構型上也否決埋頭彈設計,繼續保持傳統構型,唯一的亮點就是所謂的混合式子彈。所謂混合式,即指槍彈主體繼續沿用黃銅材質,彈底卻使用較輕的鋼製材料。

混合式子彈減重相較於傳統槍彈可達23.5%,但是仍不如前兩者(通用動力30%、德士隆則達35%),但好在通過美陸軍的指標,即有效減重須達20%。該槍彈優勢如下,威力大幅度提升、初速也較傳統全銅彈殼提高60~90米/秒,儘管看似不如前兩者,但卻頗各美陸軍的青睞。至於在NGSW-R領域,西格紹爾公司則在2015年推出的SIG MCX卡賓槍基礎上,做進一步優化設計,研製出內部代號MCX spear「長矛」的產品參與競標。

如今,令人浮想聯翩的美軍NGSW項目終於落下帷幕,總體方案較為保守的西格紹爾公司笑到最後,這一點可謂是令他們始料未及。不論是該項目發布之初,還是在此後的多輪測試中,西格紹爾與通用動力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即以「太子陪讀」的身份來參與這場競標的。有此一說的原因,源於美陸軍將德士隆公司研發的武器性能參數等指標,直接套用為NGSW項目的招標要求。故而德士隆也被多家承包商認為是美軍心目中真正的「東宮太子」。

因此不論是西格紹爾,還是通用動力,都在競標過程中顯得頗為敷衍,一方面提供方案,一方面又不對外公布,全心全意面向市場使勁蹭NGSW項目的熱度。但當競標進入到2021年,情況卻陡然發生變化,德士隆公司宣布退出,通用動力則與西格紹爾進入最後的決賽圈。

時間來到2022年3月,通用動力又宣布退出,究其原因,在於其槍械無托構型設計難以取得一線作戰人員的擁躉。再反過來講過早退場的德士隆公司,美軍之所以青睞德士隆公司方案,除了暗含「拋磚引玉」的用意外,還抱著「姑且試一下」的心態,畢竟它的方案的確有過人之處。可難點就在於,儘管埋頭彈具備多項優勢,且德士隆已攻克多項技術難題,但缺乏大規模運用,此外便是加工工藝極其複雜,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加重美陸軍在相關方面的成本支出,因此出局已成必然。

至於西格紹爾,總體方案看似保守,但並不意味著其落後,相反在美陸軍眼中,它極為成熟且相當有效,技術風險度可以降到最低,因此美陸軍最終選擇西格紹爾公司也就不再難以理解了。

美國不玩5.56毫米小口徑步槍,改為6.8毫米口徑的全威力子彈。很多人關心我國是否也要跟進,將現行的5.8毫米口徑也改為6.8毫米子彈?

中國很可能會針對6.8毫米左右的中口徑全威力子彈進行一定研究,但應該不會馬上就更改口徑。近些年,中國對新型口徑的槍械一直進行預研,很多型號的研製已經在進行中,例如新式的8.6毫米狙擊步槍。說明中國對於新概念口徑武器是及時跟蹤的,但未必會大規模換裝,很可能應用於出口武器。

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國軍隊正在大批量的換代QBZ-191自動步槍、QBU-191精準步槍、QJS-161班用機槍等新一代系列槍械,這些槍械都是按照5.8毫米口徑子彈設計的,而6.8毫米中口徑全威力子彈對槍械的要求完全不同,無法直接應用於QBZ-191自動步槍等系列槍械。

由於6.8毫米口徑子彈的發射藥能量較大,SIGMCXSpear上使用了高膛壓技術,膛壓高達500MPa,而現役普通步槍的膛壓只有300~400MPa。需要應用槍管自緊等新技術來製造槍械,這樣一來成本就是個大問題。

新型6.8毫米口徑槍械的後坐力非常大,要比現役的5.8毫米步槍的後坐力大得多,6.8槍彈是否能得到部隊的肯定,也是個未知數。因此中國不太可能急於更換5.8毫米為6.8口徑,我們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美國的應用情況,萬一美國選錯了掉溝里了呢,歷史上美國選錯子彈的情況又不是沒有先例,先讓美國子彈飛一會兒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3c1c16093215ed134e7dce0882d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