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亞軌道,中國太空飛行器一飛沖天,技術領先一流,將改變未來格局

2022-08-27     佐羅軍事

原標題:地球亞軌道,中國太空飛行器一飛沖天,技術領先一流,將改變未來格局

地球亞軌道,中國太空飛行器一飛沖天,技術領先一流,將改變未來格局

中國亞軌道運載器重複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相關技術已經領先世界。既有可能推動改變未來跨國旅行與運輸的交通形式,也將讓普通人有機會體驗到太空旅行。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發布消息稱,由航天科技一院自主 研製的升力式亞軌道運載器重複使用飛行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這是該型亞軌道運載器繼2021年執行飛行演示驗證首飛任務後取得的又一次成功。

圖註:中國航天的亞軌道運載器想像圖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僅有中美英三個國家正在研製新一代亞軌道飛行器,其中英國已經在「太空船二號」上實現了初步的亞軌道載人飛行與水平降落,而美國的「新謝潑德」飛行器雖然也能載人,但仍然使用傳統的返回艙+降落傘的形式回收。

圖註:英國的太空船二號亞軌道飛行器

中國此次試驗的亞軌道運載器雖然沒有搭載乘員,但展現自主飛行能力與水平降落能力,其整體技術水平已超過美國,與英國不相上下,達到了世界領先的水平。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此次試驗充分驗證了運載器在亞軌道進行可重複往來飛行的可行性,將為未來全球物流運輸與人員流動的方式提供一種全新且高效的選擇,在民用航空及運輸領域中掀起一場變革。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亞軌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空間,通常指代海拔2萬米以上10萬米以下的空域。

這一空域最大的特點是空氣高度稀薄,以至於傳統設計的機翼無法獲得足夠的升力,同時噴氣式發動機也會因為氧氣含量過低而無法充分燃燒提供動力。

截至目前,全世界也只有米格31截擊機、黑鳥偵察機等經過特殊設計的機體才能在2萬米以上的空域飛行,而且最高也只能飛到3萬米。

圖註:黑鳥偵察機

不過,空氣稀薄也有一定的好處,那就是空氣阻力更低,飛行器所受到的干擾也更少。米格-31會被稱為「3馬赫的不鏽鋼」,就是因為2萬米高空的空氣阻力足夠小,能夠讓機體將速度提升到接近3馬赫。如果是在2萬米以下的話,米格-31就算油門踩死也只能飛2.5馬赫。

圖註:米格-31截擊機

可以說,如果能夠在亞軌道實現常態化飛行的話,那麼整個航空領域飛行效率都將得到極大地提升。平均13個小時的中美跨太平洋航班甚至可以縮短到3個小時以內。

而這也是此次中國亞軌道運載器試驗成功所展現的應用價值。

因為從目前透露的消息來看,該型運載器已經具備了獨自在亞軌道空間進行自主飛行,並水平降落在常規機場的能力。接下來只需要將用於起飛的火箭替換成具備水平起飛能力的復合動力發動機,那麼該型運載器就將具備一定的實用價值。

考慮到中國正在火箭基組合動力(RBCC)、渦輪基組合動力(TBCC)、復合預冷吸氣式火箭發動機(SABRE) 等多種形式的復合動力發動機領域中多管齊下,只要解決起飛階段的工程難題,那麼此次發射的亞軌道運載器就有可能成為真正的亞軌道空間運輸機。

圖註:中國航天的騰雲工程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始終堅定支持「太空非軍事化」倡議,亞軌道運載器以及中國未來可能發展的亞軌道運輸機都是民用設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其汙衊成亞軌道轟炸機,純粹是為了給自己發展太空軍事力量,組建太空軍的行為找藉口罷了。

總的來說,此次亞軌道運載器試驗成功,意味著中國已經在這一領域中打好了穩定的基礎。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完善運載器的設計,使其具備實用化價值了。

結合過去中國在航天領域上的發展效率來看,相信不遠的未來,我們能夠親眼見到中國的亞軌道飛行器到底長什麼樣子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69b5adc94375f36cc295a5f27ae01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