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鏈首次參戰,無人機鋪天蓋地,民用高科技,完全顛覆了俄烏戰爭

2022-08-29     佐羅軍事

原標題:星鏈首次參戰,無人機鋪天蓋地,民用高科技,完全顛覆了俄烏戰爭

星鏈首次參戰,無人機鋪天蓋地,民用高科技,完全顛覆了俄烏戰爭

一輛俄軍的BMP-2步兵戰車正在悄悄前進,殊不知,頭頂上一架烏軍無人機已經盯住了它。就在這輛步兵戰車向烏軍陣地衝擊的時候,一顆無人機上掛載的炸彈,從天而降,準確地落入BMP-2步兵戰車,在劇烈的爆炸中,步兵戰車灰飛煙滅。

這是現在俄烏戰爭中真實的一幕,俄軍步兵戰車頭頂的那架烏軍無人機,也是這次俄烏戰爭中最常見的情景,有大量四軸民用無人機充斥著戰場。

在俄烏戰爭中,除繼續深化軍用無人機在現代化戰爭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外,俄烏雙方限於種種因素(產能、資金、技術等),都將民用無人機經過簡單改造後,投入到一線作戰中去,鑒於其取得了不錯的效用,故而深受雙方所擁躉。

從商用市場上購買的四軸民用無人機價格便宜、性能夠用,並且因為其超低空飛行且雷達特徵極小的特點,使得對方的野戰防空系統對其無能為力。很多無人機的價格不到人民幣3000元,帶有衛星定位裝置,像素1200萬,能抗5級風,電池可持續飛行30分鐘,可在海拔4000米以下飛行,遙控距離2千米以上.....

小型四軸無人機的性能足以滿足軍隊在偵察、炮兵較射時的要求,甚至某些無人機能還夠掛載小型炸彈直接攻擊敵人。如此便宜的價格甚至可以讓使用者把它們當做像普通炮彈那樣的消耗品一次性使用。故而,在這次俄烏戰爭中,俄軍的烏軍都採購了大量四軸無人裝備給自己軍隊使用。

俄軍和烏軍都將一些商用四旋翼無人機經過改造後,使其能攜帶手榴彈、VOG-17型30毫米榴彈等彈藥,當做小型轟炸機來使用。

俄烏雙方利用小型四旋翼無人機,用於對隱蔽在建築物、坑道工事內的敵人發動打擊以及清除地雷等行動。作為全球民用無人機行業內的翹楚,東方大國的相關產品在俄烏衝突中大放異彩。

例如Mavic系列旋翼無人機,翼展0.203米、滯空時間30分鐘左右、最高時速達46.67千米。仰仗著較為強悍的機載電子設備,使得該機除在民用領域收穫一眾好評外,俄烏雙方更是將其用來進行戰術偵察、目標定位等任務。為此,俄前總參謀長巴魯耶夫斯基還為此大加讚賞,稱大疆創新科技公司的產品系所謂「現代戰爭的真正象徵」

俄羅斯駐華大使館和俄前總參謀長盛讚大疆,說DJ四軸無人機給身管火炮和火箭炮的作戰帶來了一場革命,成為現代化戰爭的象徵。

然而DJ很低調:」莫害我,大J是純民用的,俺們只是會飛的照相機。」

由此可見,通過這場俄烏戰爭,民用無人機在軍事行動中的出場次數及運用範圍將會愈加廣泛。

但需要指出的是,民用無人機如何出神入化,如何強悍云云,本質上還是無法同軍用產品相比擬。如在整體可靠性、極端作戰環境下的適應性、維修性、安全性及裝備保障性等方面,兩者可謂是有著天壤之別,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民用無人機可視作是遂行軍事行動的一種次要補充手段。

當然,民用無人機也並非一無是處,造價低廉,便於大規模量產、攜帶使用相對方便等,也是軍用產品所不能忽視的。

如據多家外媒報道,澳大利亞將向烏克蘭提供300架Drone-40型巡飛彈,作為特克斯防務公司的全新產品,Drone-40本質上是一款採用模塊化設計,擁有旋翼系統的40毫米低速榴彈,該機長180毫米、全重200克、最大起飛重量300克、巡航時間達30~60分鐘、最大速度72千米/小時、最大射程20公里。

這種無人機式巡飛彈可配備全動光電攝像機、電子戰系統、雷射指示器、煙霧/閃光系統及小型高爆或是半穿甲戰鬥部在內的多種載荷。除使用40毫米榴彈發射器發射外,Drone-40還可通過手持發射進行部署,更精妙之處在於該型巡飛彈,可用智慧型手機進行控制。

這種像保溫杯一樣的巡飛彈,中國也有一款類似的產品,那就是彩虹817巡飛彈,重量0.85公斤,可裝在步兵的挎包里隨時投放。

此外,俄軍的「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也上場了。烏軍在頓巴斯和扎波羅熱地區的戰場上就發現了這種特殊的無人機。

這是「柳葉刀」自殺式無人機首次被發現在烏克蘭投入作戰使用。「柳葉刀」無人機由俄羅斯卡拉什尼科夫集團研製生產。戰鬥部3公斤,續航時間半小時。其缺點是系統的集成化設計不夠好,彈翼不可摺疊,需要臨時組裝,發射導軌太長太重,不利於野戰攜帶。

其實,中國研製的類似「柳葉刀」這樣的十字翼無人機也有好幾款,但都是摺疊彈翼的筒式發射的靈巧型,設計水平比俄羅斯「柳葉刀」高得多。

例如高德紅外的S570,中天公司的ZT-25,航天科工的CM-501X,航天科技的CH-90和北方工業公司的飛龍10巡飛彈彈。

此外,還有一項民用技術,嚴格地說是軍民兩用技術在這次戰爭中大放異彩,那就是埃隆馬斯克的星鏈。

據說在開戰之初,俄軍便對烏軍的指揮通訊系統進行了干擾,但烏軍採購了大量的星鏈通訊設備,從而保障了自己的戰場通訊。

這也提醒我們,星鏈計劃作為美國支持下的衛星通訊系統,在俄烏戰場已經初露猙獰,需要我們高度關注。

這次俄烏戰爭中雙方使用民用裝備作戰也對我們做出了一個反向的警告,那就是某些核心的民用技術,比如通訊、定位等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能受制於國外。例如俄軍的指揮官就頻頻因為使用民用通訊設備,暴露自身位置而遭到烏軍的攻擊,俄軍為此付出了血的代價,俄軍有4位少將在戰場上陣亡,這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這就是為什麼,我國必須要獨立自主地發展自己的北斗定位系統和保密通信數據鏈系統,我們國家不遺餘力的支持華為5G通訊技術和晶片製造技術發展的原因。無論是軍用還是民用的,真正的高精尖技術是買不來的,只能依靠自己的埋頭研發創新,這些技術在戰爭時期可能會至關重要,甚至有可能成為戰爭的勝負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2f48cf841118c53265963a932b1f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