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作者舒生
王老師,前兩天因為我改卷少給學生1分鬧的不愉快,現在我盡力冷靜下來,做出如下回應:
這篇文章我將對你以「你」相稱,而不是像你在群里那樣以「您」回應我,因為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不需要用這種虛偽或者流於俗套的區別來「對付」我們熟識的人,更遑論這是經常打交道的同事。
希望你不要覺得我不尊敬你。我是尊重任何人的,作為頂頭上司,那就更要尊敬不是?但因為這次鬧的事,我不想做「軟骨頭」了,也就是說,我豁出去了。
群里矛盾激化後,牽扯出了許多工作上的話題。你說的有我認可的,也有我牴觸的。當然,無論我贊成或反對,都不重要。矛盾和分歧始終存在,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總會發生不愉快。關鍵在於怎麼處理它。你在群里說,出現問題,值得我們反思,但是遇見問題我們也要解決。你說得非常正確,充分體現了你(此處用「您」是不是效果更好?)作為領導的沉著冷靜、高瞻遠矚和顧全大局,但你那樣把消息發到群里,那樣的質問,這是來解決問題的,還是來找我茬的?
如果是教育教學爭鳴的話,你我都有權利據理力爭,因此你說我太不專業,那也不過是各言其是而已。如果是我們小組決定的事、安排的工作,這就不是學術爭鳴,而是必須要完成的任務了。
上一次月考我批改「中華文化的特徵」那一小題,逐漸忘了小組規定的批改要求,給自己加了戲,所以犯了錯。當時你在另一群里質問我為何沒按要求來,我陳說我的理由,而事實上,那就是我的錯,因為這是規定好了的,是命令。當時我就承諾,以後改卷一定要按規定來。當我知道自己錯了,並且感覺著其他同事群里意味深長的沉默,內心更不是滋味,所以我特別感謝你當時的包容和理解。你可能不知道或不相信,在昨天發生這事前,我其實由衷敬佩你的做事風格。偶爾會背著調侃下你,那也是帶著崇拜與親切感的。
這次月考下來,小組(其實就是你讓我改的)又讓改答案封閉的小題,標準答案分別是「改革開放」和「創新」,第一個答有「改革開放」即給2分,第二個只答「創新」二字2分,還有其他字扣一分。鄭老師說的時候怕我出錯,著重強調了兩次。我要感謝大家提醒啊,但問題還是來了。
昨天上午我剛到辦公位不久,整個辦公室就擠滿了學生。那是下課吧,學生爭先恐後,吵吵嚷嚷,都非常關心自己的分數。當此時,我一邊感嘆應試教育的偉大功績,一邊坐下來翻閱學生的月考訂正狀況,然後就收到你發在群里質問我的消息。
你先發兩張截圖,一張是學生所答,一張是我的打分。隨即發問:「L老師,這道題是您批改的,請問孩子錯在哪裡?我們的標準答案就是『改革開放、創新』為什麼給她批3分呢?」
我先看的文字,沒有看到第一張截圖,所以我一下子猶如驚弓之鳥,懵逼了。過了四五秒鐘我回了一點神,於是點開第一張圖片看,看了幾秒才明白「老大」何以來勢洶洶了。為了搞清楚問題所在,我一字一字再看你的發問。
有理有據,滴水不漏,這回你還有什麼好狡辯呢?——對啊,我該怎麼回答呢,鐵的證據,以她的行事風格……
一時間實在不知道回答什麼好,我把手機扔到桌面上,又立馬抓回來看你發的消息。就我這豬腦子記性,說不定漏了什麼重要信息吧。
我睜大眼睛努力看清每個標點符號,確保它確有非同尋常之處。首先,這發的可不是一個供閒聊的群,而是我們學科有領導在的工作群(我甚至以為高中政治老師也在裡面)。我一下渾身發熱,血涌大腦。再看發問,以「您」稱呼我,禮節多周到啊!一句「請問孩子錯在哪裡?」,飽含了對學生的多少關愛啊,又怎樣高妙地傳達出對不按要求改卷讓學生無辜失分行徑的憤恨,我仿佛看到創夢園那邊辦公室里有人正在冷笑,這是終於抓到把柄要痛打落水狗除之而後快的冷笑……
我癱坐在椅子上,什麼工作都沒心思了。學生問我也只是支吾一聲。
既然來者不善,我能不做出點回應嗎?我要道歉嗎?得了吧,道歉道歉,去他娘的的道歉,只有賤骨頭才會道歉,我絕不會為「五斗米折腰」……我想著想著,已氣急敗壞,拳頭已在捶桌子,但還有所保留。
我先用你改的論文問題來針尖對麥芒,現在看來,當時太不理智了,或者說,反唇相譏不得要領。這也提醒我注意,即使要硬抗到底,也有保持理智,否則又給人抓到把柄不是?
我應該直接說出來,哪怕這可能牽扯到其他同事。為什麼這樣針對我呢?為什麼把它發到那個群里?不能事先問我一下嗎?或者在另一個閒聊群里「敲打」我也行。為什麼要以這種方式?是的,我確實少給學生打了1分,也許還有個別學生也少給了1分,或者個別學生我又多給了1分,這些確實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成績排名,針對這些情況,我從來沒有否認我自身的問題,但為何單單這樣對我呢?這一次我已經完全按照小組規定改了,四五百份試卷,個別多給或少給1分難道也要這樣鞭撻嗎?改試卷不是有一定的容錯率嗎?誰能保證絕對正確?你能嗎?你們改的就沒有問題嗎?你們改的就完全妥當?
出卷子,你自己沒點問題嗎?最後說小論文那個題,要求是寫感悟,答案和答題格式是有一定開放性的。也沒有說要寫標題。那個問題說「結合材料二」,可「材料二」在哪裡?——這不也是你作為出題人粗心犯的錯誤?在之前的月考或周測中,類似錯誤你也犯過。還有上次月考最後9分那個小題,讓舉例玉屏文化,並宣傳介紹一種。廣州學生有幾個知道貴州這個偏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你是我們的學科領頭人,這種題廣州中考會考嗎?考得機率有多大?此前你一直強調要按廣州考法來,我在平板上發幾個題供部分學生自主學習,你就幾次批評我沒有考慮學生的實際。我那只是幾個供自主學習的題而已,你這個題考完學生噓聲一片,我該作何感想呢?這是9分啊,要說此事還真不算小。事情出來後,你自己都覺得不妥,但我們並沒有聽到你為此說一句道歉的話。明明錯了,還在勉強地自圓其說,很明顯,你在維護你作為領導者的權威。這點如果格局放大,其實認錯又有何妨,毛主席還在幾千人大會上厲聲自我批評呢,你一個——但我們看在心裡,也能理解,所以這次爆發以前,我從不曾想過要拿這些說事,只是你既已這樣對我,我又何必顧及情面呢?
為什麼不能善意一點呢?個別學生改錯了,能不能在他們面前替改卷的老師辯解一句?粗心大意,不是在誰的身上都可能發生嗎?在我身上可能更嚴重一點,畢竟我們每個人的智力、經驗、認知、反應、改過能力有差別,而我是那種資質非常平庸的人,這種天生的缺陷我何嘗不想全改掉,但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啊,所以剛畢業的大學生都能做好的事,我可能要花十倍二十倍的時間和精力才能做好,對此我也很自卑,但也要安慰自己不是?
歐巴馬四五十歲就當了總統,拜登八十歲才當上;拿破崙二十八歲就統帥三軍,姜子牙八十二歲還在渭河邊釣魚;雷軍、李彥宏這些都是少年得志,而齊白石、任正非則是大器晚成。我想每個人的成長節奏不一樣,很難公正地比較。從我的學習和工作經歷來看,我是極度「慢熱型」的人,之所以慢,無非是受限於資質和能力。也許我註定終身碌碌無為,也許我可以百鍊成鋼。而無論怎樣,也都需要時間。
如果是犯了原則性的大錯,譬如之前月考後我讓學生對比他們在兩個校區的成績。這是學校不允許的,茲事體大,你當時嚴肅批評我,我絕無怨言。但拿這種粗心來指責我,我覺得是小題大做了。
四五百個學生,改錯三幾份不是很可能嗎?——就像我一再說的那樣,我從來不是不承認自己錯了。正因為知道錯了,並且一心想著改進,所以這次批卷我比上次仔細了一倍,我一個個看了再給分,改過的有的感覺有疏漏又返回去重審。但畢竟是凡胎肉眼,畢竟有視力缺陷或分神的時候,就像明明知道該說什麼話,卻還是避免不了口誤說錯一樣。如果真是奔著解決問題來的,怎麼一上來就是陰陽怪氣的質問語氣?真是奔著解決問題而來,那是不是應該對我以後的改卷提一點怎樣減少粗心大意犯錯的建議?
那天下午我來你們校區,我以為你是要緩和矛盾的。那時候你只要好好解釋,寬慰兩句,我其實就不想有任何情緒了。當時一併來的不僅有鄭老師,還有教務校長王老師。然後開場就指責我,對我來說,這只會火上澆油。
即使這樣,我也不是要為自己開脫,真正讓我生氣的是用這種方法對付我。這種質問簡直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可以批評我粗心,但我絕對受不了人說我居心不良,任何給我這種感覺都會讓我勃然大怒。在憤怒到喪失理智時,我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哪怕這個人對我恩重如山,更不必說現在惹惱我的人還談不上有多大的恩情。
其他老師改的卷子,我的學生也不是沒有意見。一些學生找到我,說試卷這裡那裡的問題,我也都是替老師說話。並且安慰他們不要在這種事情上計較,得一分少一分在所難免,任何人都難免無心之過。工作中強調細心、耐心,讓事情臻於完美,這是理所應當的,為此設立一些獎懲,我也認同,但我們還是要提倡多一點寬容和理解,別搞得像潑婦罵街一樣戾氣太重。如果你們覺得自己改的沒有任何問題,那就重新改那幾百份答題卡試試能否跟上一次完全一樣。在此我願打賭。
至於有的老師說為什麼他的學生很少問,而我的學生問得多,這固然需要我反省,但我向來是鼓勵學生質疑的,我怕的倒是他們都在教師的淫威之下,一點不敢質疑了。即使是為了應試教育,質疑也是有必要的。中考像人生一樣,都不得不面對不確定性,尤其是道德與法治這種人文學科,怎能讓一個模板給學生套死?
我雖然書教得很爛,但基本的專業知識還是有些的。從經歷上看,公立、私立,初中、高中,政治、語文,甚至高中數學也曾涉足。改卷方面,我不認為誰硬是高我一等,我不認為我只能改有標準答案的題。有些東西,不過是教育教學觀不同罷了。就像我之前對你說的,我是記性差,但不代表我毫無學識和判斷力。雖然窮困潦倒,一無所能,我希望我還是能保有一點文人的風骨。之前教研大家聊到一個困惑,為什麼同樣的學科同樣的復讀,ZY的學生中考比我們提分高。這個問題,從我這一兩個月的工作經歷來看,我覺得與我們的評價模式有關係。當然,我不是要爭論這些,只是既然你已經說了我不專業的問題,我就提一下。昨天群里有些話有點偏激,那是真的氣急敗壞了。
當時劉老師過來苦心勸我不要在群里發那些。黃老師也在釘釘發消息給我,她三次語音打給我我都沒接。正是最生氣的時候,接了說話也沒好氣,只會給同事留下更糟的印象。在那種時候,我也討厭任何人來勸我,沒有搞清楚事情原委來勸我的話,那就不能怪我遷怒於人,哪怕是出於好心。當時群里還在拿小論文評分說事,但實際上我生氣的原因並不是這個。
我寫文章好批判,但是專門寫來罵人,極盡挖苦嘲諷,我記憶中好像沒有過。即使特別恨某個人,也總有些不忍心,譬如今天寫這篇文章,我現在還有火氣,但估計那天我就後悔了說了一些過重的話。畢竟我們都是終日奔波苦的凡人,要懟就懟那些大腕兒。魯迅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是非常欣賞這種氣節的,儘管我還做不到。而我之所以寫這篇文章,實在也是在群里自己說了要在周末集中回應。
這事害我失眠了一晚上,起床後感覺身體像掏空一樣虛弱,心氣也好像上不來了。
生氣時,這些不滿是一汩汩來頭不一的火藥,它們不停地湧進火藥桶,一旦被點燃,就要來個大爆炸。我已經意識到,這種自以為是的討好型人格其實不是健康的人性,是病態的扭曲的性格。它平時刻意壓抑自己,常常在迎合別人中喪失自己。常常落得里外不是人,兩頭受氣;既沒有做好自己,也沒有做好別人,生活永遠處於拉扯狀態。而在自己感覺極盡卑躬屈膝卻不免事與願違後,強烈的自尊心就會反彈,不顧一切快意恩仇,小宇宙大爆發。這就是我怒不可遏的根源吧。
我實在不該如此大光其火,從養生的角度就非常不該。暴怒一次,身體猶如發生一次十級地震。所以你想想,多大點事啊,幹嘛拿來懲罰自己呢?站在永恆的角度看,人生就如詩人說的,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可惜怒火中燒時不這樣想。怒火中燒時想的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而且還會義憤填膺地拿「道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也」的古老金句來給自己加油打氣。
小組要求必須買平板來教學時,我內心是有不滿的,但既然來這裡是我的選擇,我從了,但買來又不能用,最終也沒有調好,便退而用手寫板代替;教材重點,我一直按照教研規定的內容走,可能個別知識點有出入,但整體並未超出教研規定,但結果是,學生對我講的重點一臉茫然,你這邊則指責我沒按要求上;跟學生的關係,除去初見之歡,後來一段時間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11月份家長端和學生端我的評分都是最低的。但我相信這些不愉快是可以觸底反彈的。
現在七班感覺還不錯,師生關係令我欣慰,許多同學學習態度已大為好轉,成績提升我認為是水到渠成的事;一班問題要大點,情況很複雜,存在多方面原因。部分學生確實難搞定,但我也是有解決的。部分學生有進步,部分學生能端正態度。至於那些忤逆難搞的學生,則是我接下來要面談的重點。對於一班的成績,這次月考雖非常不理想,但我還是充滿信心。我相信竭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竭誠服務能感化大部分學生,並提升他們的成績。
現在在教研中反而更容易出問題。從考試評價標準到試題選擇到AICL系統使用到小組分工任務等,在每個方面都動輒得咎,又百口難辯,直接給我干emo了。這一切我都能接受,也在改進,但我不能忍受的是懷疑我的動機和初衷。
不是說我有什麼高尚的情懷,我從小生活貴州偏僻鄉村的貧寒之家,自詡很少有人能夠像我這樣對物質的匱乏有著切膚感受,我怎能不明白「鈔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我也從書中獲得一個我們應當深刻領會的常識,那就是教育一定要有點人文情懷。即使是應試教育這種現實中往往純粹是功利性的教育,教師也有責任傳遞一點人文情懷,也應當守住底線。知識是力量,良知是方向。正是這種書生意氣,讓我對某些指責格外敏感並反感。若認為我為了一己之私而動機不純,這是對我作為一名教師的人格的侮辱。我努力給學生提分,這是本職所需,也是市場化背景下我們老師的謀生之道,雖然也希望因此飛黃騰達,但我既深知自身能力不足,也志不在此。
其他問題,不外因此而起,不說也無妨,要說也可以長篇累牘,這裡就此打住。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