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組織專家修復故宮,發現損壞的地板後,直言:朱棣太狠了

2023-12-24     古今記實1

原標題:政府組織專家修復故宮,發現損壞的地板後,直言:朱棣太狠了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政府曾派專家前往故宮考察,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修復的地方。接到任務的專家很快就趕到了故宮,並對一些文物進行考量。

當專家們看到故宮中一塊損壞的地磚時,不由得感嘆出「朱棣太狠了」這樣的話。那麼朱棣到底做了什麼?才讓專家說出這樣的話來呢?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一直到朱允炆時期,大明的國都都在南京。而在朱棣成功上位之後,就將京都遷到了北京。

一來是朱棣雖然奪位成功,但一直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所以朱棣居住在應天府時,一直感覺到不安,生怕朱允炆帶人回來復仇。

再一個,就是朱棣被封王時的據點就在北京,所以遷都到北京也有利於鞏固皇權。還有就是蒙古人時常南侵,為了穩定東北地區,控制國家的行政,朱棣便決定將國都遷到北京。

在遷都之前,肯定要修建皇宮。為了修建一個夠氣派的皇宮,朱棣在全國各地尋找能工巧匠。這座皇宮也就是後人所說的紫禁城,明清兩代皇帝都以此為皇家宮殿。雖然很多人都去過這裡參觀過,但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是朱棣修建的吧。

紫禁城的規模也確實符合朱棣的預期,整個皇宮占地72萬平方米,裡面坐落著70餘座宮殿,以及9千多間房屋,宮殿外面還有條52米寬的護城河。除此之外,四面還圍有10米多高的城牆。

這種規模的宮殿,其實更像一座固若金湯的城池,這也剛好符合朱棣的預期。畢竟自己當年就是靠著武力打開了應天府大門,他當然也害怕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就命人修建了這座固若金湯的紫禁城。

而除了大手筆的修建紫禁城之外,朱棣還做一件事,也正因此事,多年後前來故宮修復文物的專家才會感嘆他是一個狠人。

朱棣有多狠?建國後專家奉命前去修復紫禁城的文物,突然發現紫禁城中一塊懷的地磚,拿開這塊地磚後,才看到紫禁城地下的格局。

這塊地被人稱為「金磚」,雖然其材質並不是由金子構成的,但其價值要比金子貴的多。據記載,當時造「金磚」時,一塊就要花費80萬兩。

該磚最大的特點,就是敲擊時會發出金屬般的聲音,且非常堅硬。而價格之所以會如此昂貴,則是因為金磚的製作流程非常複雜,且需要很長的周期。

一塊金磚,最快需要130天完成,而最長的,則可以達到720天。還有一點,就是金磚的成功率極低,而且朱棣又非常挑剔,所以想要製作出一塊成功的金磚是需要投入很多資本的。

而整個紫禁城中,足足鋪了幾十萬塊金磚。而且鋪的不止一層。專家當時發現了一塊壞的金磚,就湊過去看了看,然後發覺金磚下面居然還是金磚,最後經過查驗,發現紫禁城中鋪了共15層,而且採用的是橫七豎八的結構。

金磚本來就很牢固,而朱棣卻足足鋪了15層,這到底是為何?難道真的是錢多的沒地方燒麼?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回到朱棣當年謀反那件事上,朱棣大軍當時能夠進到應天府中,有一部分原因是靠打洞和挖地道。

好不容易得到的皇位,朱棣肯定也害怕別人惦記。所以為了防止類似的事情發生,就命人修建了固若金湯的紫禁城,然後用堅固的金磚鋪在紫禁城中,防止別人通過挖地道的方式攻進紫禁城來。

而且,金磚在被敲擊的時候,會發出類似金屬的聲音,這也可以起到警戒作用。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理解為何專家要說朱棣是一個狠人了。為了保住皇位,他是絞盡腦汁。但沒有最狠,只有更狠,朱棣這件事要做的比鋪15層地磚還要決。

朱棣有多狠?為了防止自己像朱允炆一樣被攻破皇宮,在紫禁城下鋪了15層金磚。在鋪設金磚的同時,朱棣還做了一件讓大家稱狠的事情。

這件事就是在金磚上面印製搬運著、製作者的姓名,除此之外,還要刻上監工官員的印章。為的就是金磚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找到負責人。而朱棣對待出錯的人也很嚴厲,輕則流放,重則直接砍頭。

這樣做帶來最大的壞處,就是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這也是為什麼紫禁城足足花費了14年才修建完成的原因。

從這裡,我們能夠感受朱棣確實是一個狠人,為了保全自己的皇位做出這樣勞民傷財的事情來。

也能夠感受出,朱棣一直在害怕些什麼。可能是朱允炆殘餘勢力復辟,也可能是北方的蒙古族的乘虛而入。

朱棣大肆的鋪設價值昂貴的金磚,也引起了許多質疑。明明紫禁城外有一條52米寬的護城河,為何還要再多次一舉鋪那麼厚的地磚呢?

最好的解釋,就是朱棣想要做雙重保險。可能是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事件對他的影響太大了吧,畢竟在登基之後,朱棣就沒放棄過尋找朱允炆,雖然也沒有找到什麼線索。

現如今,紫禁城成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築每年來有1670多萬人前來參觀。朱棣可能到死也沒想到,自己用來防人的「城池」,最後居然成了旅遊景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347e6c89bae88110e8af6e825131f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