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閻錫山高抬右手、怒視蒼天而亡,侍衛:他將自己囚禁十年

2024-08-24     古今記實1

#頭條創作挑戰賽#

1949年3月29日,解放軍進攻山西太原,誓要將閻錫山集團最後十餘萬人全部殲滅。危急中,閻錫山與秘書原馥庭、張日明一行乘坐飛機逃離太原前往南京。在南京停留數日後,又相繼飛往廣州,成都,並於12月8日退往台灣。

閻錫山在台灣登陸不久,蔣介石便撤掉了他「行政院長」和「國防部長」的職位。1950年4月下旬,閻錫山不堪台灣政局紛擾,攜帶40多名部屬隱居陽明山,住進石棉瓦木板牆仿造的山西窯洞裡。在陽明山上的十年,蔣介石夫婦來看過他幾次,陳誠出於禮儀需要來過一次,其他國民黨政要都對他避之不及,67歲的閻錫山,儼然被遺忘了。

然而在1959年,香港《真理報》採訪閻錫山時,他仍舊懷揣「反攻大陸」的美夢,狂言再回大陸打幾個勝仗。只是這位坐鎮山西38年的大軍閥,與徐向前血戰三年半都不曾占據上風,其表現還不如西北戰場的胡宗南。

一、左右搖擺隨風倒

閻錫山,曾經是孫中山非常信任的同盟會員。在清政府保送閻錫山留學日本期間,他便加入了孫中山創立的救國組織。畢業回國後,閻錫山逐步掌控山西新軍領導權,將同盟會員和革命戰友安插在軍中。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閻錫山不等革命黨人打到河南,率先舉行起義,槍殺山西巡撫陸鍾琦和其子陸亮臣。

起義成功後,山西各界公推閻錫山都督,遠在廣州的孫中山更是對他讚不絕口。然而,袁世凱掌權後,閻錫山再次展露了他左右搖擺的風格。當時,孫中山在南方發起討袁戰爭,閻錫山拋棄革命理念,只顧自保。而在支持袁世凱稱帝的密電中,閻錫山的名字赫然在列。

因此,同盟會內部許多人說他是「牆頭草」,風往哪吹就往哪倒。其後,段祺瑞執掌民國政權,閻錫山竟派遣軍隊前往湖南攻打護法運動的孫中山,想通過討好段祺瑞,坐穩山西省長的位置。

1926年,蔣介石聚集革命精英,誓師北伐,對閻錫山所在的直奉聯軍發起進攻。當時,閻錫山任職安國軍副總司令,總攬全局作戰。然而閻錫山畏懼北伐軍勢大,私下派人謁見蔣介石,轉身投到國民革命軍中,改任北伐軍北路總司令。

就當閻錫山剛坐穩北方軍總司令時,蔣介石突如其來的裁軍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倉促中,閻錫山聯同馮玉祥、李宗仁,另立國民政府,引發中原大戰。由於張學良站隊蔣介石,中原大戰以閻錫山慘敗而宣告結束。戰後,閻錫山避居大連,受到日本人的保護,呼籲聯日反共。

二、六次會見侵華日軍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蔣介石為團結國民黨內部,將閻錫山重新調往山西,執掌山西軍政大權。隨著日軍在閻錫山勢力範圍內的綏遠不斷製造事端,閻錫山又一改往日聯日反共政策,轉而主張聯共抗日,並與傅作義發起綏遠戰役,擊潰日偽軍,粉碎了日本建立「蒙古帝國」的陰謀。

1940年11月,閻錫山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他命第七集團軍司令趙承綬秘密前往山西孝義縣白壁關村,會見日軍少將楠山秀吉和偽省長蘇體仁,共商反共事宜,並取消軍事對抗。

初次面談後,閻錫山與日軍達成私下和解,對於抗日,閻錫山有自己的理解,民族、氣節他不可丟,但與利益相比,就什麼都不是了。而他最後悔的便是將八路軍放進山西,以致尾大不掉,成為他最頭疼的「大敵」。

然而,九個月後,趙承綬再次秘密會見楠山秀吉,並與南京大屠殺的主要實施者田邊盛武簽訂了《日本軍與晉綏軍基本協定》。雙方約定互為友軍,一致對外,甚至提前委任閻錫山為華北行政委員會委員長。

連續兩次秘密會面將閻錫山釘在了漢奸的位置上。可在日本人眼裡,這個「山西王」許諾的全是空頭支票。萬不得已,日軍第一司令岩松義雄再次在太原邀請趙承綬舉行「防共協定實施細節」的談判,可閻錫山依然要求日軍提供武器後方能通電脫離重慶。

都說事不過三,而閻錫山卻每次都上日本人的當。趙承綬在太原觀望了三個月,沒有看到日軍的一點誠意。當時,日軍剛剛轟炸珍珠港,士氣正盛,拉攏閻錫山並非首選,而日本天皇為了迫使閻錫山就範,一面以武力威脅攻打閻錫山的流亡部隊,一面以武器支援為由要求第四次會談。

在威逼和利誘下,閻錫山親自出馬,與岩松義雄在山西安平村舉行了「安平會議」。此次會議,閻錫山承諾推舉日本為亞洲盟主,可以與日本外交一致,但提出內政治理的想法。

更搞笑的是,閻錫山講話非常慢,而且需要逐字逐句地翻譯,惹得岩松義雄非常不滿。當時,岩松義雄打斷了閻錫山的講話,以盛氣凌人的姿勢否決了他內政治理的要求,除了願意提供武器以外,再無其他。

親自參與會議的閻錫山不曾想日本人絲毫不給他面子,臉色非常難堪。在休會期間,閻錫山收到情報,日軍的一支部隊正在向安平村靠攏,擔心自身安危的他果斷從後門逃跑,溜之大吉。

安平會議的失敗讓參與談判的岩松義雄失去了日本軍部的信任,改由製造皇姑屯事件的河本大作策反閻錫山。當時,日本在「二戰」的形勢急轉直下,對閻錫山的勸反工作也是極其用心,閻錫山這根老油條已經看出了門道,反而耗起了時間。

1945年6月,閻錫山第五次與日軍會面。經過多日商議,閻錫山建議日軍向中國「講和」,自願居中調停,並保證向蔣介石說情,保存日軍實力。然而日本人仍舊存有一定的幻想,遲遲不願退讓。

在閻錫山的一再催促下,日軍於1945年8月在山西汾陽村舉行第六次會談,商議太原交接問題。閻錫山在會上特彆強調,日軍所留下的武器、地盤等必須交給晉綏軍,而不是八路軍。八年抗日戰場,閻錫山始終對八路軍心懷芥蒂。

進入太原後,閻錫山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收編了日軍中狂熱的軍國主義者,將他們留下,改名換姓,幫助晉綏軍攻打八路軍。

三、完全擊潰閻錫山

解放戰爭爆發後,閻錫山在緊急時刻動用日軍留下的5000人作戰部隊。然而大勢已去,想要單純依靠日軍助他扭轉乾坤,完全是痴心妄想。在平遙戰場,留在山西的日軍遭到徐向前所部猛烈攻擊,大部分傷亡。

1948年1月,平津戰役剛剛結束,解放軍便調集32萬兵力,圍攻山西首府——太原。事實上,太原是解放戰爭中歷時最長的一場攻城戰,而解放軍也傷亡了近4.5萬人,可見閻錫山對於防守太原的意願有多強烈。

閻錫山一面嚴令堅守太原城,一面配製了五百瓶毒藥,宣稱與太原共存亡。但當解放軍的攻勢越來越猛,情形越來越不利於太原時,閻錫山急令南京的親信向代總統建議召他會面,李宗仁心領神會,言辭誠懇地邀請閻錫山前往南京。1949年3月29日,決心死戰太原的閻錫山乘坐飛機離開經營38年的老巢,踏上南京之路。

不到一個月,太原城破,對閻錫山極其忠誠的日軍降將今村方策服毒自殺,成為死在中國的最後一名日軍將領。閻錫山的副官梁化之與五妹閻慧卿同樣服毒自殺。這些殘存的骨幹分子對他們的主子也算是盡忠了,可惜閻錫山卻早就跑了。

事實證明,閻錫山坐擁山西大地而屢戰屢敗,換做旁人,早就無言面對三晉父老了。然而閻錫山為人,只重利益,不顧其他,寧肯丟失「氣節和尊嚴」,也不肯在利益上退卻一步,而那些忠誠於他的手下,不過是閻錫山用來實現自身利益的棋子罷了。

四、驚叫數聲身亡

在解放軍南下後,閻錫山率先搭乘飛機前往台灣,降落在台北機場。隨後蔣介石拿掉了他頭上的「行政院長」職務,交給了更加忠誠的陳誠。所有人都看得明白,失去軍隊的閻錫山已經完全被蔣介石拋棄了,67歲的他頭頂資政這個虛職,完全成了一個閒人。

而閻錫山晚年的空虛還不止如此。在大陸時,閻錫山娶過兩個老婆,原配徐竹青未曾生育,如夫人徐蘭森15歲時便嫁給了閻錫山,為他生了五子一女,可大多夭折,僅有四子閻志敏和五子閻志惠常伴身邊。然而,徐蘭森在1947年病逝後,閻錫山的家人就陸續地離開了他。在台灣時,閻錫山的兒子都在國外,身邊除了侄子以外,再無親人。

丟失官位後,閻錫山搬到了陽明山上,過上了隱居生活。與他一同前往的還有40餘位老部下。在陽明山上,閻錫山仍舊閒不住,每天都要召集眾人召開會議,講著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打發時間。

可隱居生活並不是那麼好過的,沒有收入來源就只能等死。與他一起上山的老部下為了能夠活下去,陸陸續續搬回了城中,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而閻錫山往日的嫡系都在大陸被剿滅,現存台灣的要員們大多都是他曾經的仇人。因此,在陽明山上十年的光陰,除了蔣介石和陳誠來過兩次,閻錫山再也未曾見到過任何一位國民黨要員。

對於一個古稀之年的老人來說,這是相當痛苦的。由於嚴重的心臟病,他的身體行動不便,無法從勞動中獲得快樂,也沒有人陪伴,蔣介石不准他前往國外看望自己的兒孫,閻錫山只能在山上孤苦伶仃的等待著死亡。而每個月他最期盼的事情便是報刊的記者前來採訪,只有這個時候的閻錫山才像一個生龍活虎的人。

1960年5月20日,蔣介石正在載歌載舞中慶祝自己就職十二周年時,77歲的閻錫山躺在陽明山的木床上喘著粗氣,時不時因為氣喘而憋的面紅耳赤。深夜時分,閻錫山自感難受異常,高高抬起右手,哆嗦著指著陽明山上的蒼天,驚叫數聲,隨即昏死過去,侍衛張日明慌忙將他送往醫院,然而最終搶救無效,死在了台大醫院。

這位自我「囚禁」陽明山上十年的「山中囚犯」,最重要的遺囑,竟是在墓碑前留下一個大大的「中」字。這個中字,恰恰是閻錫山一生唯一信仰的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9754128f4e73849ab4035c105e683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