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
海明威作為20世紀美國的著名小說家,筆耕不輟,辛苦一生,塑造和追尋著自己心之所往的英雄"硬漢"形象,並努力親身實踐。在他留給讀者最可貴的精神財富中,我們感受到貫穿在海明威生命中的堅強和力量。余華與海明威相隔近半個世紀的中國作家,其筆下不乏被時代磨礪成反抗命運的人物,這兩位作家。
雖然不同時代,不同國度,卻同樣塑就了不屈的"硬漢"形象。他們的作品中有很多相似之處,也於相似之處各見不同。他們塑造的人物在地位和身份,命運觀和反抗對象方面有所差異,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對其中的人物進行分析和探索。硬漢"形象的比較之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海明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真實可感有活力
海明威在作品中賦予主人公飽滿的形象和充沛的感情,地位和身份都是讓讀者明了的。比如《在我們的時代》中,主人公尼克自幼便酷愛戶外運動,學習專心刻苦並且富於冒險精神;長大後受狂熱的愛國主義影響參加了戰爭,戰爭卻留給他傷痕和失落,回到家園後,尼克開始了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生活。除此之外,他和朋友通過射獵猛獸、觀看鬥牛這些充滿危險和挑戰、屬於男人的活動來不斷提醒自己還沒有麻木,還沒有死去。
青年海明威
他描寫的是一戰後年輕人的生活態度,通過這些形象我們了解到20年代年輕人的行為特徵和心理素質,體會到時代壓迫下他們的無奈。即使戰爭擊毀了他們的信仰,價值觀和對美好的嚮往,但至少他們還是一個渴望愛,美好與自由的人,只是精神暫時倒下了。如果有一天,希望和機遇悄然降臨,他們還是會努力抓住機會,喚回生命原本的純真,走上人生的正軌。
余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抽象模糊無屬性
縱觀余華80年代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沒有一個人物形象能留給讀者特別而深刻的印記,因為在余華的筆下,他們遠離了鮮明的時代背景。不僅如此,余華甚至連外貌特徵,性格特點,職業背景等一個人最最基本的屬性都沒有賦予。如《世事如煙》中,余華甚至對人物的稱呼是用數字來將它們區分;《一九八六》中的"瘋子"。我更關心的是人物的慾望,慾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個人的存在價值。"由此可見,余華"並不認為人在物品中享有的地位比河流,陽光商業街道和房屋來得更重要。"他"認為人物和河流陽光一樣,在作品中都只有道具而已。余華對人物的職業特徵並不感興趣,他對塑造人物個性的做法也不置可否,他認為性格鮮明的人物身上藝術價值不值一提,而像開朗,狡猾,厚道,憂鬱等等這些抽象的詞語,能進一步深入人的複雜層面。言而總之,他關心人物的內心,而不是人的外表。
演講的余華硬漢"形象的比較之人物命運觀
海明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反抗命運,永不言敗
走進海明威的作品,我們便真真正正走進了一個"男人的世界"。面對命運的打壓和奚落,"硬漢"們選擇站起身來,直面困難和打擊,否則就會被打倒被消滅。他們在這種強硬的戰鬥中一點點成長,一點點進步,一點點的成為打不敗的英雄,在作者的感情飽滿生動的敘述中,我們能感受到勇氣在滌盪,生命在呼喊中翻湧向前的力量。
在海明威看來,"整個世界就像拳擊場,每一個人都在場,你只有還擊才能生存,所以我時刻準備拿起拳擊手套戴上就打。我當然一直參加拳擊,我要打到生命的最後一天,那時我就要跟自己打,目的是要把死亡當做一種美的事物來接受。在《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和《喪鐘為誰而鳴》這三篇以戰爭為背景的長篇小說中,海明威都將戰場的殘暴場面擺到了讀者面前。硬漢們就是在這樣的暴力場景中逐漸站立起來的。在《打不敗的人》中,主人公在鬥牛場上與公牛殊死搏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如果鬥牛士不能用劍將公牛刺死,那麼瘋狂且被激怒的公牛就會用自己的尖刀似的牛角無情的戳進鬥牛士的身體……
海明威筆下的一群"硬漢",即使知道會與死神相遇,也決定拚死一搏,生命即使走向終結和凝固,仍具有一種原始的,崇高的美,用無畏的心境面對死亡,也是自身堅強人格力量的體現,也是永不言敗精神的外露。
寫作的海明威
余華——命中注定,走向虛無
作家寫作的過程,也是不斷的尋求和探索的人存在的真相的過程。余華認為,無人可以逃脫宿命。即使想要延長或縮短這一進程,即使進行了無數反抗和掙扎,命運總能級將你推回原點,甚至加速向命運之網滑去。
作品《命中注定》中,當陳雷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在王家舊宅里聽見了自己的聲音在呼喊著救命,這暗示著他的命運。最後他被神秘的砸死在汪家舊宅中,這一註定的命運在時隔30年之後還是向他伸出黑手。《難逃劫數》中,依然表現了人無法逃脫宿命的主題。……當它此刻重新回顧那一天的經歷,才知道彩蝶和男孩兒其實是命運為他安排的兩個陰謀,他還知道自己只要避開其中一個,那他也就避開了兩個。可是由於他缺乏對以後的預見,所以他遲早也將在劫難逃……"(余華,《世事如煙》)。
余華的命運觀是虛無而且怪誕的。可悲的是,即使人明明知道對命運的任何反抗都是徒勞無功的,也要想盡一切方法使自己脫離命運的安排。即使在命運面前,所有的主觀能動性的創造活動都無從體現,只是於命運之神無聲拉開了大網中,多徘徊了幾圈。
余華硬漢"形象的比較之人物性格
海明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硬朗的鐵漢精神
海明威筆下的"硬漢",展露出的是鐵漢精神。他們善於並敢於在險境中挑戰自我,在於與死神抗衡中塑造自我。如短篇小說《5萬元》中的主人公傑克,寧可犯規也不願意自己倒下去。作為拳擊手,他堅持職業道德,不想打一場假的比賽,努力去打這場比賽,那怕是鼻青臉腫的勝利。
除了正值風華正茂的年輕人,還有《老人與海》中的聖地亞哥。無論在年齡還是外形上看,都是一位老者的形象。但他沒有選擇安逸的度過餘生,依然尋找著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斷追求不斷直面挑戰。作者對聖地亞哥形象的描述和他的精神的刻寫貫穿於他與大馬哈魚的對抗以及與鯊魚的搏鬥行為中,字字珠璣,給我們造成了心靈上強烈的衝撞與震撼。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這一擲地有聲的名言叩擊著千千萬萬人的心扉,以堅毅的人生態度影響至今。生命的韌性無法估量,長度與廣度在一次次失敗中不斷加固,在一次次困境中重新站起。
老人與海
余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富含溫情的堅韌
余華90年代的作品,《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和《兄弟》中的人物,他們不是力量上的強者,卻是耐力和承受力的象徵。小說《活著》,講述了在大時代背景下十年動盪等社會變革,徐福貴的人生和家庭不斷經受著苦難,到了最後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
《許三觀賣血記》中,在命運嚴峻考驗之下,許三觀作為一名普通的工人,同樣是一名丈夫和一名好父親,有責任去保障一家大小的基本生存,他只能選擇用自己的肉身,即賣血去供養他們,渡過人生的一個個難關,戰勝了命運強加給他的驚濤駭浪。最後他昏倒在醫院,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雖瘦弱卻依舊強大的父親。活下去,戰勝一切阻礙活下去,活下去便是勝利,便是一切,人對世界的'呼喊'也單一化為生存的要求:讓我活下去吧,做什麼我都願意,什麼苦難我都能接受。這便是福貴兒們的心聲,一旦世界回應了他們這種呼喊,他們便對生活感激涕零。"(王世誠,《向死而生:余華》)
電視劇《活著》:福貴和家珍
福貴的一輩子都在接受"死",而許三觀一生都在追尋"生"。生活的苦難,強行壓迫著他們,但是他們憑藉著一股韌勁兒,面對命運的無常與苦難,高昂的抬起頭,承受並寬容著生活。能打倒他們的必將使他們更加強大,他們是生活的強者,是命運的對手!因為他們堅持到了生命的盡頭,至始至終都沒有放棄,都沒有被擊垮!
結語
文化是時代的產物,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文化。兩位作家雖然在作品中多次塑造硬漢的形象,但是在很多層面上不能完全相契合,他們之間有著時代的差距。海明威筆下的人物是真實可感有活力的,一直在反抗命運,永不言敗,而余華的是抽象模糊無屬性的,人物大多是命中注定,漸漸走向虛無,同時他們也是富含溫情的堅韌。
參考文獻:
1.《打不垮的硬漢:《海明威評傳》)
2. 《世事如煙》
3. 《老人與海》
4.《向死而生:余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