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德羅夫罵來罵去,還是為了政治作秀,集安組織幫不了俄羅斯

2022-06-20     佐羅軍事

原標題:卡德羅夫罵來罵去,還是為了政治作秀,集安組織幫不了俄羅斯

卡德羅夫罵來罵去,還是為了政治作秀,集安組織幫不了俄羅斯

如果說俄烏衝突哪裡最像現代戰爭,那一定是雙方在戰場之外的交鋒。

在此次衝突中,為了爭奪國際話語權,俄烏雙方在外交場上不停地拉幫結派,雙方都希望那些沒有捲入衝突的中立國家能表態支持自己,以便在外交領域上給對方施壓。

在這方面,西方國家可謂是占盡優勢,光是作為基本盤的北約就有30個國家,更不用說還有日本、韓國、加拿大這些立場鮮明的支持者了。相比之下,俄羅斯除了白俄羅斯這一明確的盟友外,鮮有支持者。

就連俄羅斯主導的集安組織,成員國里也沒有多少支持俄羅斯的。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在俄羅斯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時,更是當著普京的面表示不會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獨立。以至於車臣領導人卡德羅夫在網際網路上發文斥責集安組織國家「對烏克蘭發生的事件缺乏立場」。

圖註:澎湃新聞報道

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正式成立於2002年,前身為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這是一個由俄羅斯主導的區域性軍事同盟,目的是為了保護蘇聯解體後,獨立的各前蘇聯加盟國領土完整和主權安全,在性質上十分接近西方國家組成的北約聯盟。

圖註:集安組織成員國和組織旗幟,連圖案都十分類似北約

然而,雖然同樣是安全條約,但集安組織內部卻不如北約穩定。尤其是蘇聯解體時引發的混亂,導致各成員國之間存在明顯的民族矛盾與領土糾紛等問題。例如第一次納卡戰爭時,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都是集安組織成員,但兩國還是在納卡地區打得不可開交,直到雙方在俄羅斯的調解下簽署停火協議,戰爭才告一段落。

圖注:第一次納卡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集安成員國內戰

由於各成員國之間存在明顯的立場差異,俄羅斯雖然主導了集安組織,但集安組織的外交立場上卻無法與俄羅斯保持一致。相比之下,美國主導的北約雖然也存在內部成員不和、山頭林立等問題,但在立場上始終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

因此在俄烏衝突發生後,美國可以迅速動員北約國家支持烏克蘭,但集安組織卻只能看戲。

圖註:相比於集安組織,北約要團結得多

除了立場問題外,集安組織本身的法理性也影響其介入俄烏衝突。因為集安組織雖然明確規定了會保證成員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安全,但這僅限成員國在加入組織時領土,條約不承認成員國在加入後通過各種手段增加的領土。

這也是為什麼在2020第二次納卡戰爭時,集安組織沒有出動幫助亞美尼亞作戰,因為納卡地區並不是亞美尼亞的領土,而是由亞美尼亞扶持的「納卡共和國」控制的。由於亞塞拜然只吞併了這部分領土,因此在法理上並不侵犯亞美尼亞主權。

圖註:納卡地區並非亞美尼亞本土,而是爭議地區

同樣,集安組織介入哈薩克騷亂,也是因為這些騷亂發生在哈國境內,符合保證成員國主權安全的條例。

事實上俄羅斯自己也從來沒有要求過集安組織在烏克蘭問題上表態。在5月16日的集安組織峰會中,俄羅斯更是明確表示不會討論集安組織加入在烏特別軍事行動這一議題。

畢竟以俄羅斯的軍事力量來說,俄羅斯自己就能解決烏克蘭問題。而如果俄羅斯沒法自己解決,就算加上集安組織,也還是解決不了。

歸根結底,卡德羅夫斥責集安組織的行為更像是一場宣傳活動,用來彰顯車臣忠於俄羅斯立場的政治秀,除此之外不會有任何實際價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1122915b1dec02392e979c5f89f6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