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人去世需要守孝多長時間?時間又為什麼這麼長?

2019-11-12     美好一天的景色

百善孝為先,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在古代,忠孝被看作是衡量一個人人品的重要標準。人言到: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人品絕對不行。

  • 所以,交朋友之前,首先要看他是不是孝敬父母。
  • 他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惡言惡語,甚至拳腳相加,就算對你再恭恭敬敬,也不可能是真的。
  • 這樣的人取悅你,或者是懾於你手裡的權,或者是貪於你兜里的錢,或者是垂涎於你的顏值,總是,是心裡另有所圖。
  • 一旦你的身上沒有了他所需要的東西,就會棄你如敝履。

  • 在古代父母去世後,要在靈堂停放7天,後下葬。下葬後其子須在父母的陵墓旁守孝3年,陪伴父母靈寢,以盡孝道。那是原因呢?

  • 其實孔子說過: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從這句話里就可以解釋出我們守孝三年的原因,你是三年才從父母的懷中離開的,那父母離去,讓你守孝三年,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古禮。
    • 依照古禮研究我國古代政治制度,因孝治天下,不管做官的人,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喪,如果不馬上請假還鄉,那就是有罪,就不配為官(君主允許的例外,例如對武將來說,他正在前方作戰,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請假還鄉,皇帝可以下詔書,著他移孝作忠,可以不還鄉)。可見古人對父母的這種孝道!

    • 現代人們生活禮儀雖然一切從簡為主,還有人說,之前的規矩太繁瑣,現代禮儀更現加簡約、直接,但是不要忘了也存在著表面化、程式化、快餐化、功利化等諸多弊端。
    • 而古代禮儀以德為核心,更加注重內心修養,在促使人去自省各個方面的獨特優勢也是現代禮儀難以匹敵的,古代禮儀中的自省能提高自身修養,規範個人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其自我約束的內涵對現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影響和借鑑意義。
    • 你認為哪種更好呢?歡迎在下方評論,說出你的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tSYhW4BMH2_cNUgOK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