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記者見到瑪尼堅的時候正是「五一」假期期間,但他並沒有休息,而是跟隊友們抓緊時間在訓練場上進行訓練。在瑪尼堅宿舍的寫字檯上整齊地擺放著厚厚的訓練計劃筆記本、專業救援書籍,以及一本本榮譽證書。這個入伍15年的80後,現任青海省消防救援總隊西寧市支隊西川南路消防救援站消防員,一級消防士消防救援銜。15年的消防青春,他始終牢記宗旨,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先後參加各種重大救援任務600餘次,搶救遇險群眾100餘人,先後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得優秀士兵2次、嘉獎12餘次,並榮獲青海省「最美家庭」、青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抗震救災模範」和原公安部消防局授予的「抗震救災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面對獲得的榮譽,他對記者說:「這些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屬於集體的。」
克服語言障礙努力鑽研當尖兵
2005年瑪尼堅初入軍營,對於從小就夢想當兵入伍的他來說,對之後的部隊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渴望。然而普通話成了他面對的第一道難題,普通話既不會說也聽不懂,更不用說理解班長講解的業務技能、隊列動作的要領,但是他就是靠著骨子裡的堅毅和不服輸的勁頭,從最基本的說話練起。為了克服語言障礙,他每天擠出時間學習普通話,遇到不懂的就虛心請教,每天對著錄音機模仿發音,一字一句讀報紙、一筆一畫練寫字,像小學生一樣翻字典學習漢字成了他生活的寫照。當別人呼呼大睡時,他則熬夜記錄理論筆記、整理日記心得。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中隊幹部的幫助下,很快他的發音越來越標準了,還寫出了一手漂亮的漢字。但是,他並沒有就此滿足,平日裡仍然刻苦鑽研業務理論知識,堅持不懈苦練本領。如今,他已成為言傳身教、傳授技能的總隊戰訓示教隊教員,也從當初說話都磕巴的「小八哥」變成了名副其實的「理論通」。
身挑重擔赴湯蹈火為人民服務
瑪尼堅始終把能打仗、打勝仗作為「決勝之匙」,用「高難度、高標準、高水平、高強度」嚴格要求自己,在每一次的滅火戰鬥和搶險救援中他總是衝鋒在前,在最危險的地方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任務。時間回到2010年4月,玉樹地震發生後,瑪尼堅第一個主動向中隊黨支部請纓參加抗震救災,在抵達重災區民族師範學校後,由於救援空間狹小只能用雙手清理廢墟,手指被裸露的鋼筋劃破,簡單地包紮後又繼續投入救援。經過12天的奮戰,與戰友共同營救被困人員6名、挖掘11名遇難者遺體,成功搶救價值167萬餘元的財產和14萬元現金,以及2000餘份被埋壓的國家重要票據,保護了國家財產安全。
苦練技能比武競賽顯身手
「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這句話是瑪尼堅時刻鞭策鼓勵自己的座右銘。在練兵場上,瞄準定位,鎖定訓練標杆的奮鬥目標,決心在訓練上鑄就過硬本領,用實際行動在崗位大練兵中展現超強的業務技能素質和理論知識功底。入職15年來,在消防總隊和支隊舉行的各項比武活動中,以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投入訓練和賽場,一次次獲獎奪魁,多次為集體贏得了榮譽。2009年參加支隊裝備競賽比武獲得機動鏈鋸開啤酒瓶個人項目第一名;2010年又隨西寧支隊代表隊參加了全省打造消防鐵軍大比武,在個人負重登高救人項目中榮獲第一名;2010年參加公安消防部隊南方地區比武榮獲第七名;2019年參加首屆「火焰藍」全國比武競賽暨國際消防救援技術交流競賽。
瑪尼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著一名黨員應有的模範帶頭作用,無論是在日常學習、訓練,還是在滅火搶險救災的第一線,他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使命,時刻衝鋒在最危險的地方,將自己的青春年華無私地奉獻給消防救援事業。15年的消防工作,15載的默默奉獻,在保衛社會穩定、捍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征途上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用辛勤的汗水錶達著對消防救援事業無限的忠誠與熱愛,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高原消防事業,用執著和堅守換來了一方平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rVW3nEBfGB4SiUws_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