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年前,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吃牛肉,讓日本民族拔高了20厘米

2022-03-29     正衛說生活

原標題:149年前,20歲的明治天皇帶頭吃牛肉,讓日本民族拔高了20厘米

眾所周知,日本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倭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古代日本人的身材矮小,「倭」字本身就是矮小的含義。在唐宋時期,日本都是以倭國自稱,宋朝以後「日本」這一名詞開始出現,但是當時的日本人依舊改不了矮小的特點。

因此在明朝時期,對於侵略我國東南沿海的日本人,人們稱之為「倭寇」。但是在1872年之後,日本的平均身高卻得到了飛速的上漲,在近代日本能夠擊敗沙俄和清政府,和日軍的身體素質不無關係。那麼究竟是什麼讓日本人突然拔高?

據日本的數據記載,明治維新是日本民眾身高發生變化的重要時期,特別是在1872年20歲的明治天皇對自己的廚房下達了一則指令,讓日本為之震動。這個指令非常簡單,那就是開始使用牛肉,但是為什麼日本會因為這個指令而發生震動?

這就不得不說起日本的飲食習慣,在現在「日料」很受一部分小資人士的喜愛,而日料中有一種料理非常出名,那就是「懷石料理」。懷石料理講究精緻,對餐盤的擺放和選用都非常嚴格,但是其內容卻比較簡單,基本為「一汁三菜」,一道湯和三道菜。

這是因為古代日本人吃的食量非常少,而懷石料理又來自於日本的僧人,日本僧人重視修行,經常為了修行不吃不喝,直到受不了了才會簡單的吃點東西。而為了抵住飢餓,他們會將石頭加溫抱在懷裡,以此來暖胃,緩解不適,故而被稱為「懷石料理」。

除此之外,古代日本的食譜基本很少出現肉類,唯一有的肉就是魚,而且還是領主和大名才能夠吃得上魚。戰國時期日本一頓豐盛的大餐就是一條烤魚、一碗味增湯、一點腌菜和一碗白飯。在一千多年間,日本官方法律規定不許吃雞鴨牛肉,因此日本民眾很長一段時間平均身高僅有1.5米。

美國作家克拉維爾曾經寫過一本小說《幕府將軍》,裡面有一位英國人在日本當領主,但是讓他鬱悶的是其他船員和傳教士住在貧民區可以吃烤雞,而他住在豪宅卻只能夠吃鹹魚。向幕府將軍表達了不滿後,將軍帶著他外出打獵,收穫了幾隻山雞野兔。

在飽餐之後英國人非常珍惜剩下的山雞,留在家中並且吩咐所有人不得觸碰。結果他出差回來後發現山雞不見了,府邸的老僕人也不見了,一問才知道,山雞腐爛後臭味蔓延。但是沒有他的命令也沒人敢碰,最後還是老僕人拿去丟掉,而為了謝罪這位日本老僕人當眾切腹自盡了。

雖然小說是虛構,但是社會背景卻沒有變化,在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幾乎沒有人吃牛肉雞肉,因為他們潛在意識中認為這是不能吃的,如果食用在死後靈魂就會沾染不潔。直到明治維新,隨著西方先進的知識傳入日本,由福澤諭吉帶頭吃牛肉。而明治天皇為了改變國民貧弱的現象,也開始帶頭吃牛肉。

因此日本人在得知天皇竟然吃牛肉後才會受到震動,不過在此之後日本也掀起了吃牛肉的熱潮。在食用之後日本人才發現牛肉不僅美味,對改善身體也有巨大幫助,因此還誕生了專門的畜牧業,開始養殖世界聞名的「神戶牛」。

也正是如此,從1872年後日本人的身高不斷拔升,從以前的1.5米一直漲到了1.7米。這樣的身高水平,在亞洲大環境中都算是偏高,相比之下韓國的平均身高則差得多。同樣也因為日本人身高的拔升,讓他們對外侵略的野心不斷上漲,也讓他們在侵略戰爭中更加殘暴,而抗日戰爭中的日軍其實並不是電視劇塑造的那樣猥瑣矮小,更多的是身高1.7米的精壯士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ffbfcac81f801955fce103c11df6bd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