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插柳柳成蔭!何祚庥院士看了一場戲,竟然「救活」一個劇種:崑曲

2024-09-09     瑜說還休

近日,何祚庥院士度過了他的98歲高壽生日,在與前來祝賀的友人一起暢談時,何老言及當年因自己看了一場戲——《十五貫》,竟然有功於「救活了一個劇種」的故事。

在視頻中,何院士說:「故事叫作《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本人是有福者;本人也有大貢獻;我這不是吹牛!」

「那個時候,我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大概時間可能是1954年,那時候,晚上沒有事,臨時就出門去轉轉,一轉,轉到了戲樓,這個就是專演京劇的地方;我一看:是崑曲」。

「我多年沒看崑曲了,小時候看過。一看,是蘇崑《十五貫》,買一張票進去,進去以後空空蕩蕩,五、六個人,那我當然挑一個合適位置看戲,坐下來一看,哎喲,好得不得了!」

「第二天,回去上班,見到胡繩,他是處長,我說,胡繩同志,昨天晚上,我看了一齣好戲;是崑曲《十五貫》,我說好得不得了」。

「胡繩一聽:哎,小何居然看了一場戲,他說『好』,有點道理,那我們就去看看。於是,他就發了一道號令,他說:我是科學處處長,又是秘書長,請各個處長都去看」。

「處長有八、九位,再去那兒,也是空空蕩蕩,大家一看,說好,都說好。下面就開始彙報,部里領導去看了,部長都去看了,看了以後,也都說好,然後,就請周恩來去看,周總理看了以後,也說好,一定要扶持!……」

「這個故事的頭,是在我這兒;第一場,看戲隨便,我挑最好的位置;第二場看,也是好的位置,也不錯;第三場,就排到後面去了;到第四場,我就在最後的一排了」。

……

何祚庥先生祖籍江蘇揚州,原籍則是安徽望江,他在解放初時,做過地下黨工作;其畢業於清華大學,是一位理論物理學家、科學哲學家和科學社會學家,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還曾是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何祚庥院士先後發表了約250篇科學論文,主要著作有《量子復合場論的哲學思考》、《從元氣說到粒子物理》等,其「層子模型理論」獲得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何院士的論文產出量極高,他曾在一年間,個人或聯合發表11篇論文;像在英國物理學會資料庫中,就能查到何院士發表的15篇論文,其中有9篇,還是發表在知名的《理論物理通訊》上。

同時,這位已是98歲高齡的老人,他的工作經歷極為豐富,比如,他所說的這個故事,就是當年做宣傳工作時發生的——當然,或許有人會覺得何老這句「我看一場戲,救活了一劇種」,似乎有點誇張了些。

但仍不得不說,有時候,正是因為機緣巧合,確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極大作用和影響——當然了,也有可能,即使沒有何老當年看了一場進京演出的崑曲《十五貫》,仍還會有別的機會與可能,讓這個劇種活下去。

可是,若如何祚庥所言,在他看了這樣一場好戲後,因其自身所處的有利環境,得以將此戲介紹和推薦給文化名人的胡繩,因此,得到眾多領導的親自前往觀戲,最終,更是直達總理那兒,否則,還真難說崑曲的「活過來」與繁榮,會是怎樣一個情況與未來吧?

最起碼,如果沒有何祚庥在最開始的參與、介入與推薦,在其「無心插柳」之下,意外地「柳成蔭」,令崑曲機緣巧合地「活過來」,或就會不知往後拖延到何年何月了吧?

工作經歷的豐富,知識、水平的綜合實力,都可以說,讓何老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科學院士,也是眾望所歸、德配其位!

不過,最近兩年來,仍然思維敏捷、精力充沛的何老,開始在網絡上經常發表片言隻語的觀點,特別是他與當年的「老朋友」司馬南在立場與觀點上,發生了嚴重分野——何老數次批評司馬南「方向盤左打的思維」,也因此令擁護司馬南的粉絲,對何老在網上謾罵不止。

但何老仍像一個周伯通式的「深藏功與名」的「老小孩」,比如,他面對最近罵他出名的「左棍」郭某某,仍是不驚不懼、不急不燥,不厭其煩地予以回復和回擊。

很多反對何老的人評論說:都這把年紀了,還不洗洗睡去,天天聒噪個什麼呢?

事實上,像何老這樣的「老派知識分子」,可以說,仍有著「歸來至死是少年」的純真乾淨之心態與精神;「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高潔情懷與永不泯滅之良知,在他的心中,仍是永遠不老——這,才是真正的社會良心、民族良知,這樣的精神傳承之下,我們的民族才會永遠屹立不倒!【原創評論:瑜說還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e9e4ccf265d7dc8ed203b57eeb914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