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與DeepTech概念驗證項目路演活動圓滿落幕

2023-12-19     DeepTech深科技

原標題: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與DeepTech概念驗證項目路演活動圓滿落幕

為了架構起科研成果與產業市場之間的紐帶,加速推動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科研成果在實踐中的快速轉化與應用,於 12 月 15 日舉辦的「創新共振:從實驗室到市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概念驗證項目路演」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此次活動由深圳市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概念驗證中心主辦,DeepTech 承辦,聚思睿國際技術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協辦。

此次概念驗證項目路演活動聚焦來自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頂尖科研團隊,覆蓋雙碳生態、未來人類健康範式、數據賦能、生態固碳增匯、運籌與管理等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會場上,行業領袖、投資人和企業家,共同探討科研成果轉化的最佳實踐和策略,促進產學研合作,推動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

越過科技成果轉化「死亡谷」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院長馬嵐為本次活動致辭。馬院長指出:在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一個"死亡谷",即從概念驗證到市場推廣的過程,填平這個階段的意義非常重大。科技創新在深圳有著特殊的意義,各領域專家、行業領袖、投資人和企業家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創新和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共同探索科技轉化的途徑,這次聚會將有助於推動科技創新在深圳熱土上的發展。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院長馬嵐

「"創新共振:從實驗室到市場",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是對產業轉化的一種理念。所謂的實驗室到市場,是指將從實驗室中孕育的創新理念和技術轉化為實際的產品,然後將這些產品引入市場。過去,學者們工作主要局限在教室和實驗室,更多是進行研究。現在,考慮到融資和回報等問題,以及如何組建有效的團隊,可能通過參與概念驗證的訓練營和路演,為大家提供一些指導和幫助,」馬嵐表示。

成果路演,當一個項目開始走出實驗室

作為本次活動的核心環節,來自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8 個項目進行了現場展示,領域覆蓋海洋工程、信息技術、醫療健康等。面向業界、投資界,路演活動為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走向商業化提供了新的舞台和起點。

以下為項目路演實錄:

李秀:AI 輔助舞蹈藝術編舞及教學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教授李秀

在 AIGC 大火的背景下,我們持續關注如何用人工智慧賦能各行各業,其中舞蹈領域備受關注。

事實上,數字人能說會畫,但數字人的動作生成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在這方面,市場上,國內外的 AI 數據集還存在一些局限性,舞蹈的類型也受到較大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建立了 FineDance 數據集,長達 14 個小時,包含了 22 個流派的舞蹈動作。

我們的計劃是在舞蹈教室中持續應用這樣的技術。首先,在共享舞蹈平台的基礎上建立舞蹈動作的標準;然後,構建專業的 3D 動作捕捉舞蹈數據集,涵蓋多種風格的舞蹈。有了這樣的平台,舞蹈創作者和個人可以上傳原創作品,進行舞蹈動作的智慧財產權認證,在這之後,我們計劃推出數據編舞的工具,同時增加燈光效果等元素。最終,我們計劃將這項技術引入線下,以打造中小學的舞蹈智能教學系統,並與各個舞蹈機構進行對接。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可以採集同學的動作,進行後續的指導、改進和提高。

梅紅偉:電力設備金屬大氣腐蝕監測評估系統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梅紅偉

我們團隊源自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專注於提出電力設備金屬腐蝕問題的監測和診斷方法。

在行業中,電網腐蝕是一不可避免的問題。目前,腐蝕已占整個電網事故比例的 23%,而在沿海地區,這一數字甚至可高達 67%。在腐蝕檢測與預防方面,現有解決手段相對單一。一是採用暴露法,即將機器置於線上,但這種方式成本較高;二是在實驗室進行模擬,對場景的適應性較弱。

我們的產品涵蓋硬體和軟體兩方面。硬體包括腐蝕探頭及其他相關傳感器,而軟體主要包括算法軟體、相關資料庫和通訊軟體。探頭和算法構成了我們的核心技術。相較於其他產品,我們的優勢在於無需人工干預、數據實時性強,測量時間周期極短。目前,我們已擁有 30 多項智慧財產權,授權 16 項專利,並取得一項軟體著作權。同時,我們的技術得到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採納,並有相關論文支持。

李兵:基於碳中和的污泥原位高效資源化利用技術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李兵

我國每年產生的污泥數量高達 6 千萬噸,而全國污泥處理的均價為每噸 300 元。考慮到污泥深度處置的設備費用以及運維等一系列開支,污泥處置市場的規模可達 5 千到 6 千億的量級。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相對來說,污泥處理屬於高耗能高排碳行業。如果能夠找到一種減少能耗的污泥處置方式,將會對節能減碳這一目標帶來極大貢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找到了一種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污泥處置新技術,通過優化處置流程和引入新工藝,我們的項目具備如下亮點:首先,能夠減少 60% 以上的污泥外運量,以一個每天外運 100 噸的污泥處理廠為例,我們的方案能夠將運輸成本減少 60%(每天節省成本=100 噸 x550 元/噸 x60%)。其次,相較於傳統的污泥處置方法,我們的流程更為高效,這對於東南沿海城市而言更具吸引力。第三,從減碳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方案在處置過程中也具備一定優勢。

楊伊婷:一種急慢性傷口護理的超支化活性富氧噴霧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在讀碩士楊伊婷

健康中國 2030 規劃綱要提出,到 2030 年,健康服務業的總規模預計將超過 16 萬億人民幣。因此,傷口管理的敷料產業有望迎來巨大的產業變革時機。目前,傷口敷料管理行業面臨的痛點主要集中在供氧和防感染方面。

目前,行業採用局部高壓氧等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但由於操作難度較高,無法實現全面普及。此外,採用幹細胞治療促進傷口癒合的手段存在高昂的成本。

我們的產品能夠有效緩解這兩個問題。採用噴霧的形式,可以在傷口處產生局部高濃度的氧氣環境,促進氧氣有效進入細胞,從而緩解局部缺氧情況,同時避免細菌感染。我們的產品分為兩種噴霧:A 型主要適用於感染性傷口的局部治療,具有理療效果;B 型主要適用於創面修復和疤痕增生。我們的產品應用場景廣泛,涵蓋了常見的傷口類型,如燙傷、燒傷、慢性傷口等。隨著醫美產業的發展,對微創修復的需求逐漸增加,相信我們新推出的產品能夠在這一領域贏得更多市場上的青睞。

陳宇:醫療科普 AI

圖|清華大學醫院管理研究院高級項目主管陳宇

我們計劃推出一個醫療領域的「AI 數字人」項目,旨在讓每個人都能方便地找到每一種疾病的權威診療方案。目前,每天在抖音上搜索健康內容的用戶已經超過 2 億人次。在整個網際網路醫療領域,包括藥店電商、遠程醫療、健康管理、境外醫療和線上問診等各個環節,醫生都是最核心的要素。誰能夠掌握醫生資源,誰就能夠牢牢掌握患者群體,這是網際網路產業最為關鍵的要素。

在我們的「AI 數字人」醫療項目中,我們將基於現有的 32198 種疾病,為 AI 數字人短視頻提供授權,並參與視頻內容審核,為每一種疾病提供權威的醫療知識科普及全套診療方案。通過這一舉措,我們旨在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醫療信息,讓他們更容易獲得專業的診療建議。這不僅有助於提升醫療信息的可靠性,也有望成為網際網路醫療產業中的一項重要創新。

李德彬:有機廢物快速水氧礦化與資源回收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員李德彬

今天帶來的是環保方向的污泥處理項目,我們採用的工藝被稱為快速水氧礦化與資源回收。

水氧礦化技術在廢水處理領域已經相當成熟,但在污泥處理上一直未能達到同樣的水平。主要原因在於廢水和污泥在傳熱、傳質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我們的團隊最大的優勢是具有成熟的污泥熱水解技術和設備,在此基礎上結合污泥濕式氧化技術,成功開發了水氧礦化技術。

我們的核心產品包括兩款催化劑,一個能夠降低反應溫度和壓力,從 245℃、5.5 MPa 降至 200℃、2.5 MPa,另一個是用於水處理的催化劑,具有極佳的 COD 和 TN 催化降解效果。同時,結合自身成熟的污泥熱水解工藝,研發了高效反應器和可穩定運行的工藝系統。

與目前主流物理處理技術相比,我們在碳排放、處理效率和減量率方面都具有較為顯著的優勢。在成本方面,相較於其他技術,我們的項目投資競爭力十足,可以實現低於 30 萬元的噸投,運行成本不超過 100 元/噸,明顯低於同行水平。

楊寒:智慧科技運籌系統及其應用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智慧科技運籌系統及其應用項目工程師楊寒

隨著財政科技資金的快速增長,如何管好用好科研資金,更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活力,促進科技事業發展顯的愈發重要。

在此背景下,項目組結合運籌學、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設計了一款面向政府科研資金投入產出最優化的運籌智能體,旨在建立精細化、決策化、數據化的科研資金評估及運籌優化體系,深入剖析科研資金分配的模式與策略,探索科技管理工作創新路徑。

該智能體基於歷史科研投入產出數據,運用機器學習和大數據技術,充分挖掘數據規律,構建多維效能評估體系(包括評估指標、評估方法、評估流程等),評估科研資金的使用效益並找出提高效益的關鍵因素,全面評估科研資金投入領域的實際價值和潛力。同時重點運用運籌學和 AI 技術,構建科研資金運籌優化模型,智能輸出科學、合理、透明的科研資金分配策略,結合科技創新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智能體可自動及時調整優化策略。最後將構建實時的風險動態監測模型,及時對科研資金的使用風險進行預警,確保科研資金能夠根據項目的實際需求和價值進行優化配置,減少重複性資助,避免資金的浪費和不合理分配。

未來,隨著模型的不斷深入應用,運籌智能體將服務於金融、交通物流、應急調度、供應鏈等社會各行各業。

項目組總負責人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院長陳偉堅教授,執行負責人為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數信院陳博奎老師,團隊現有 40 余 人,均具備碩博以上學歷,在大數據分析、運籌學、AI 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實際產業應用經驗。

李嘉榮:支持「通感照康」一體化平台的信息化燈具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在讀博士李嘉榮

「通感照康」一體化信息化燈具提供可見光通信、感知定位、健康照明一體化解決方案。在這幾個領域,我們的團隊進行了大量研究,擁有強大的工程能力,且在大型電纜隧道等應用場景已有應用示範案例。

我們的燈具可以一定程度實現老人跌倒檢測、兒童看護等居家檢測。同時,研究表明光照對生物的生理信號具有一定影響,基於此,我們的智能燈具也通過一定的調光手段,對人的身心健康等方面發揮積極影響,有望在抑鬱症等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實現以上功能的同時,燈具也可以作為通信和定位的工具提供除照明外的其他服務。

該產品的技術核心包括高性能可見光通信技術、高精度低能耗定位技術以及以人為本的智慧照明技術。高性能可見光通信技術通過 OFDM、OTFS 等先進技術實現,在隱私保護、高保密、電磁污染等複雜環境中依然可以保證較高的通信服務質量;採用 RSSI、TDOA 等多算法融合方案實現高精度低能耗的定位技術,為智能倉庫管理、室內導航等物聯網場景需求提供高效支持;照明服務則通過環境感知等方案進行自適應調光,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互動性,滿足康復照明等的健康需求。

我們在智慧財產權方面有廣泛的布局,涵蓋了燈具設計製造、可見光感知定位、可見光通信、可見光組網、數據傳輸等多種相關技術。目前可見光市場正以 100% 的年復合增長率迅速發展、擴大,同時 LED 照明產業主要集中在廣東地區,這給我們產品的發展與推廣帶來了一定優勢。在與相關企業的接觸溝通中,不少企業希望能夠與我們合作,推出下一代照明系統,共同推動未來可見光通信產業的發展。

「創變之徑」圓桌論壇

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和多方智慧的共同推進。本次活動現場邀請了來自學術界、產業界以及資本方的各位代表。在 DeepTech 科創產業化項目負責人吳迪的主持下,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培訓學院院長朱繼強、深創投天使基金負責人杜健、滴普科技語言模型研究員黃月紅、萊芒生物研發總監李友佳、聚思睿國際技術投資諮詢(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涵共 5 位嘉賓,通過不同視角的思考,更加深度探討了推動有價值的科技成果落地的過程與困難。

呼應此次活動的主題,針對高校成果轉化項目周期較長、不確定性較大的問題,朱繼強提到,項目前期的不確定性需要有人買單,但最好不是由某一方獨自承擔。他強調,需要建立一個系統來分擔創新培育的成本和失敗的風險,並指出在這方面仍有改進的空間。他認為,當前我國正處於科技創新初期階段,全國上下都應該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進行體系和機制的改革。此外,市場方面也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探索既有利於中國科技創新共同發展又有利於各自發展的路徑。

圖|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培訓學院院長朱繼強

結合現階段的市場行情,杜健認為,一級市場在資金端、資產端和退出端環境已經發生明顯改變,因此投資人對核心創始人團隊成員背景構成的合理性搭配和經驗積累側有了更高的預期。可產品化的前沿技術和國產替代一直是重點投資的方向,但未來將更加關注項目在產品化方面的可能性。

這一觀點反映了當前投資環境的趨勢,強調了投資人對項目可行性和商業化前景的更為實際和務實的關注。

圖|深創投天使基金負責人杜健

黃月紅在項目方的角度表示,在為滴普科技開發大語言模型時,對項目周期的評估受到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雙重影響。外部因素方面,開發速度過慢可能會導致被競爭對手超越,同時投資人對項目進展也有一定的要求和預期;內部因素則包括如何在有限資源和設定目標的情況下,組建團隊以匹配相應的期望。

圖|滴普科技語言模型研究員黃月紅

李友佳提到,在新藥研發領域,研發周期通常需要至少十年,而細胞治療的研發周期可能能夠縮短,但短期內的研發支出卻非常龐大,因此對公司的融資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考驗。資方對公司、對項目的期望是非常高的,因此在進行開發時,公司充分考慮了這些因素,合理地制定乃至調整研發策略。今年,隨著我們公司產品初步獲得安全性和有效性結果,資方對公司、對項目的信心大增。這是一個不斷與各方溝通的過程。

這說明,公司需要在融資和研發進程中找到平衡,與資方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共同追求項目的成功。

圖|萊芒生物研發總監李友佳

張涵認為,在縮短項目成長周期這個問題上,第一點:是科學家科研階段注重發散性思維,不太注重聚焦會導致項目商業化落地慢、周期長的問題。第二點:產業需要更強的聚焦,但是科學家往往不願意進行商業決策,尤其是放棄某些方向、做出聚焦決策,這也導致整個項目周期較長。因此我們需要尋找一種方法幫助科學家在項目早期更加聚焦從而縮短整個周期。概念驗證可以通過幫助科學家在項目初期更好地做出決策和聚焦,從而縮短整個項目商業化周期。這種方式將使投資人和科學家都能夠獲得更好的回報。

圖|聚思睿國際技術投資諮詢(深圳)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涵

至此,本次「創新共振:從實驗室到市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概念驗證項目路演活動」圓滿結束。我們可以從中看到,打通產、學、研、創、投的努力仍在加速進行,各方共建產業生態,在這一方創新的土地上探索成果轉化的巨大潛力,共同見證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融合與跨越。

關於主辦方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簡稱Tsinghua SIGS)是在國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由清華大學與深圳市合作共建的公立研究生教育機構。深圳市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概念驗證中心致力於服務好國際研究生院每一個具有商業化潛力的科研項目,緊密聯繫產業界、投資界和優質的成果轉化專業機構,協助項目團隊走好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讓項目以更高的技術和商業水平投入到產業化應用中去,助力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國家和區域的經濟產業發展發揮更多清華力量。如果您對概念驗證服務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連結了解詳情(深圳市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概念驗證中心——概念驗證項目),並點擊閱讀原文填寫項目徵集表單。

DeepTech 成立於 2016 年,是一家專注新興科技的資源樞紐與服務機構,以科學、技術、人才為核心,聚焦全球新興科技要素的自由連結,為產業、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資本等科技生態的關鍵角色提供服務,通過科技諮詢服務、科技品牌影響力、科創資本實驗室三大業務板塊,推動科學與技術的創新進程。

聚思睿是一家市場化運營的科技成果概念驗證諮詢服務公司,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專業化的概念驗證諮詢服務,幫助科學家實現創新成果的轉移轉化,解決從科研成果到產業成果之間的「死亡谷」問題,提供「科技成果轉化」和「智慧財產權運營」最初一公里的解決方案,最終實現以最少的資源投入撬動更高價值的交易,實現更高的成果轉化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b79cad57efcf8c42c85f6f84b7f1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