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都市報》報道稱:8月27日,廣東肇慶「懷集中學150平方米小賣部招租項目」競拍完成,5年租金總額成交價超900萬元。
該學校的小賣部位於縣城中心,商業氣氛及人流興旺。懷集中學是普通高中A類學校,現有學生8300多人,教職工632人。
我們不妨來幫這個學校小賣部簡單地算筆經營帳:
5年租金900萬元,平均一年180萬元,有效經營時間9個月左右,則每個月均攤租金20萬元,相應地每天租金約為6667元。
而該校有學生8300餘人,每位學生每天只要能貢獻0.81元的利潤,則承租者就能輕輕鬆鬆地讓租金回本了——看來,有人5年花900多萬元搶著競租這個小賣部,並非是腦子一熱,而是早已聰明絕頂地算好了這筆經濟帳啊!
這對於這所學校來說,一個僅僅150平方米的小賣部,一年就能近似於空手套白狼地凈賺150萬元,何樂而不為呢?
而對於承租者來說,貌似這也是一個天價的租金,但其實,當你明白了其中的經濟帳後,也就會知道,競拍成功的商家,也算是其中的最大贏家吧:自古以來,有誰會做虧本賺吆喝的生意呢?
那麼,一個很明顯的結論就要到來了!——對於其中的消費者,即這個學校的學生們來說,顯然,他們就要承受因這個遠高於校外的租金,所帶來的商品成本及溢價了!說句大白話,就是人們常言的「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以,當大家看到這一情況後,大多數人是在批評「羊毛出在羊身上」——為廣大學生的利益鳴不平時,其實,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方面卻應是:何以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其本質原因又是什麼?
學校一般是實行關門封閉式管理!特別是在我們這兒,幾乎沒有學校是允許外界商家在校內自由經營的,這在法規方面,也確實是有規定的,甚至很多地方還規定學校數百米遠之內,都不准外界擺攤經營——這一初心當然是為了學生好而規定,但其實,這也就奠定了校內經營的一大特點:獨家經營、或曰壟斷經營!
可見,這一問題的來源之本質,並非主要源於有人批評的「教育腐敗、校長貪污」等原因——這些仍非最根本的原因所在,事實上,正是「獨家經營、壟斷經營」這一特殊的經營制度本身,才是造就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學生成為最大的「受害者」之原因!
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學校不只是拿出一家商店競拍,而是校內引進三、五家連鎖經營的正規商家,則顯然,租金就會大大下降,且在形成正常市場競爭經營形勢下,商家的商品價格也會隨之下降,將會更為接近市場上商品的正常價格,學生們也就不會因此為「獨家經營、壟斷經營」的成本巨大而買單了!
如果讓腦洞再打開一些,我們就會明白:當年改革開放的主要內容,為何就是將一個個國家獨家經營的市場,基本上都放開給不同經濟形式主體經營的原因了——因此讓經營成本下降,令人民因此受益;市場活力也得以展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成功,就是最好的明證!
當然,我們的市場經濟並非完全放開,像一些重大、事關國家安全與民生的領域,如石油、煙草、電力、火車等仍是獨家經營的形式——雖然這所學校的獨家經營商店並非國有,但它的經營模式及所產生的問題,是不是在國家獨家經營企業上也有所體現呢?這一點上,其實也非常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像本來基本上是國家獨家經營的電信領域,我們之所要拆分成幾家大公司,且因此使得它們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一些重複性的建設,其重要原因,就是不想讓它們獨家經營,而是能進行有效的市場競爭,這樣才能充滿市場活力,最終才利於國家發展,並讓人民享受到更好的服務與實惠!
如果在這所學校里破除了獨家經營,採取了幾家共同競爭經營後,顯然,最不想看到、也是利益最為旁落的就是這所學校了——但是,我們卻應看到,其實國家在稅收上,以及學生作為消費者,在得到正常市場服務及實惠上,都顯然是群眾與國家最想要看到的最好結果。
這顯然說明,破除獨家經營、壟斷經營,本質上,只不過是打破了一些部門的壟斷利益而已——事實上,這樣其實非常有利於國家及群眾,這也正是我們從當年的計劃經濟時代,最終走向不可逆轉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邏輯所在!【原創評論:瑜說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