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能源車的「遮羞布」總會被扯下兩回。一回是盛夏黃金周,一回是寒潮來臨時。
如果說一場極端溫度下的「冬測」,太遠離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那麼最近北方多地進入的「嚴寒模式」,就是實打實的冬季真實寫照。
北京迎來了年前「最冷一周」,夜晚溫度最冷達到零下17度;華北、黃淮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眼下的最低氣溫將接近或跌破歷史同期極值;江南等地不少地方氣溫將累計下降20℃左右;就連遠在南方的廣東人民都已經能看到冰雪的模樣了。而且,據預測新一輪的寒潮暴雪還在路上。
嚴寒,不僅折磨人,也折磨著新能源車和車主。新能源車,能夠打得贏燃油車,卻打不贏「天意」。
彈不開的門把手
「把外層的冰敲了,門把手還是彈不出來,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怎麼處理,只好打車走了」,像倪女士說的這種情況,很多車友都曾經遇到過。
你可能會說,嚴寒天氣下,別說新能源車,就是傳統燃油車的門把手也會被凍住。
沒錯,即便是傳統燃油車的手拉式門把手,在冰雪天氣里也會有凍上的可能。但不同於新能源車的隱藏式門把手,手拉式門把手被凍上後更容易處理,很多情況下稍微用力就能拉開,實在不行還可以輔助澆上一些溫水,或是用吹風機稍微加熱。
隱藏式門把手由於是隱藏式的設計,停車後車輛較高的溫度會讓積雪融化,在外界溫度極低的時候會形成冰層,導致門把手被「封住」,我們自己無從使力將其拉出。而車企官方給出的辦法往往是「暴力解決」,用拳頭擊打門把手敲開。
先不說車主舍不捨得這樣暴力對待自己的車,光是在冰天雪地里,一個人舉著冰涼的拳頭對著一輛車的車門哐哐哐的一陣亂敲,就已經相當尷尬了。知道的是你為了打開車門,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惡意破壞或者盜竊。不過,反正車企無所謂,只要車主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嚴重打折的續航
如果說一個彈不開的門把手,還不至於影響你的用車。那麼嚴重打折的續航呢?
槓精們可能又要說了,冬季燃油車的油耗也會增高,續航也會減少。但是有新能源車的續航打折那麼離譜嗎?
實際續航里程打八折,本來就是新能源車的常態。但是到了嚴寒季節,續航里程打四折五折才是常態。有網約車主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其所購買的電動車在冬天的實際續航里程與官方標註續航公里數相比,近乎折半。
一方面,低溫影響電池活性,導致電池的電導率降低,電荷轉移速率減緩,從而降低了電池的可用容量。另一方面,冬季給電池加熱、給車內加熱、除霜除雪、行駛在冰雪路面需要更多動力,這些都比較費電。多重因素疊加,必然進一步降低了新能源車的續航表現。雖然現在的新能源車已經在電池技術上做了很多升級,但依然無法完全消除低溫對其的影響。
充不進電的電池
還是電池的問題,可用容量下降也就罷了,大不了多充幾次電。只要車主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但如果充電也變慢,甚至充不進去電,那就徹底尷尬了。
「冬天掉電多,續航短。更讓人憂慮的是,有時天太冷,電池充不進電。」 有網友表示,平時充電只要六小時,但現在寒冷天氣里要十個小時。
冬天動力電池在低溫環境下,電池循環能力比較低,電解液黏度增大,化學反應阻力增加,充電時間延長,溫度越低,充電時間越長,甚至可能會充不了電。現在新推出的新能源車,大多帶有電池加溫或者保溫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充不了電的情況發生。
但是,電池加溫和保溫功能也是需要耗費電量的,這又會影響續航。要續航還是要保溫,對車主來說,都是個難題。大冷的天,在充電站里等充電,只要車主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容易打滑的後驅
在百度搜一下「後驅車雪天容易打滑嗎?」,可以得到各種說法。但絕大部分的觀點還是認為,後驅車在雪天更容易打滑。
雪季路面摩擦力減小,本來就容易造成機動車行駛時打滑。對於傳統燃油車來說,前置後驅車由於發動機的動力傳輸到後輪上,車輛後部重量相對較大,使得後輪在「推車向前」時容易失去抓地力,這就導致了在加速、轉彎或剎車時可能會發生打滑的風險,而且打滑的機率會比前驅車更大。
新能源車為了強調操控性和穩定性,大多都喜歡採用後驅形式。雖然從配重比來說,新能源車可以做到前後50:50,原則上不會像前置後驅的燃油車那麼滑得厲害,但依然也會存在打滑的可能。特別是由於新能源汽車主要依賴於電池、電動機等電氣化部件和電子系統來驅動和控制車輛,電子系統的穩定性在低溫環境下同樣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也有專家表示,在低附著力工況下,純電車與普通燃油車的表現差別不大,除非車輛使用了雪地胎或者駕駛了針對此天氣特殊車型,狀況才會相對改善。
那麼一旦後驅車打滑發生磕碰事故,就會遇到接下來的這個更頭疼的問題。
付不起的維修費用
俗話說:新能源車不修則已,一修就是「傷筋動骨」。
數據機構We Predict通過對2016-2021年大約1900萬輛汽車進行調查統計,發現純電動車的維修成本比燃油車高出了1.6-2.3倍。據中保研的官方統計,新能源車的電池包零整比普遍超過50%,也就是說電池的維修花費相當於整車價格的一半,甚至有的車型零整比高達98.72%,電池和整車幾乎一個價。
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看,在嚴寒天氣里,確實可能會出現新能源汽車維修增多的情況。由於氣溫下降對電池、電動機和其他關鍵零部件的影響,新能源車可能會出現各種故障。而一旦出現故障,新能源車的維修成本遠高於燃油車。
如果是因為路面事故發生了磕碰,情況可能就更糟了。一些採用了一體化壓鑄技術的,或者全鋁車身的新能源車,車身外傷幾無可能修復,只能考慮整塊更換,成本更高。而如果很不幸的電池遭受損傷,那麼根據前面的調查統計,你有可能得付出車價的一半來進行維修或者更換了。
寫在最後:
嚴寒,是新能源車的天敵。一年十二個月,新能源車可以狂吹大半年,但總會有那麼兩三個月里不敢吭聲。當大家都在極力鼓吹新能源車的科技感、智能化、自動駕駛等新奇功能,可玩性遠勝燃油車的時候,這個天敵總會準時來攪攪局,帶給新能源車主一大堆在實際用車中難以言喻的痛點。要打敗這個天敵,新能源車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做技術的升級。在此之前,大家還是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來做出選擇。
切勿買車之後才感嘆:年少不知燃油好,錯把純電當成寶。
(文/優視汽車 老炮)
註:配圖來自網絡,權利歸原作者所有,一併感謝!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優視汽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