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抒我情 《壹品》言吾志
初 八(四川)
我喜歡寫作,酷愛閱讀。
我覺得長期堅持寫作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拓廣胸懷、純凈心靈、提高修養、磨練意志的過程。
我認為閱讀可以增廣見聞、提升學問、拓展思路、改變觀念、陶冶性情、消除寂寞、凈化心靈、修身養性,促進個人進步,提高綜合素質。
小學時參加過作文競賽並獲獎;中學時喜歡寫日記與閱讀,也常參加徵文競賽;大學時我更愛閱讀,還與同學一起辦文學刊物並發表作品;參加工作後,一直從事中學語文教學,閱讀的時間更多了,工作之餘除了寫寫日記抒情言志外,還幫其他單位撰寫文稿,從中我也收穫許多。
2004年至2014年先後在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專業性學術論文8篇。
2015年4月,在紙質文學刊物《二朗山》上發表散文《再回天全聽聽雨》。
由於健康原因,很少接觸外界,之後我只以日記的形式來寫作,自己閱讀,自我欣賞,再沒有公開發表過。
2017年夏,從一朋友那裡第一次聽到《天府散文》《壹品小築》兩網絡文學平台的名字,也拜讀了她向我介紹的平台西充籍作者馮曉輝老師發表的多篇文章。
不久,又在學校教師群里,讀到李紅麗老師推送的文章。李老師的文章,也是從《天府散文》和《壹品小築》發表的。從這,我就開始關注《天府散文》和《壹品小築》,並常閱讀兩個平台所推送出來的文章。
浪漫而憂傷、情景一體、清新雋永的散文,精闢而獨到、取材廣泛、寫法自由、耐人尋味的雜文,意境深遠、意象經典、意味深長的詩歌,或許柔軟,或許堅強,但都有著真摯的靈魂。
閱讀這些來自內心深處的文字,仿佛觸摸到了作者一顆柔軟的心,每次都能享受到溫存的心靈旅行。
文字,本是沒有生命的東西,但當作者賦予了它豐富的情感,它便擁有了如歌的生命和魅力的靈性,擁有了攝人心魄的感染力。
大學時我所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回首自己的成長曆程,發現此生註定與書籍、文學有緣,自己是如此地熱愛書籍與寫作,酷愛散文與雜文。
年少時父親就說我為人老實,不善交際,中庸淡雅,平和散漫。我一直找不到原因。50多年後,發現自己還是如此,為人處世具有散文的風格、雜文的個性,這才發現都是散文、雜文惹的禍。
2019年6月,在大學同學群里我讀到一位同學推送的一篇文章,閱讀時注意到,文章又是《天府散文》推送出來的。這一次讓我對《天府散文》《壹品小築》特別關注。
7月上旬,我聯繫了《天府散文》平台編審周聯合老師。向周老師簡說了投稿意願,並發去我的文稿《灰色人》,請周老師審讀。得到周編審首肯後,我笑了。
7月12日晚,胡總編髮來定稿連結。仔細審讀後我定了稿。
7月13日8點左右,《灰色人》在《天府散文》推送出來,隨後我加入了《天府散文》作者群。
這天是我開心的一天。我把《灰色人》的連結推薦給我的朋友、我的學生、我的同事。他們給我點贊,有的還留言與打賞。
《灰色人》的推出,激發了我創作的熱情,增加了我創作的信心。
隨後我在《天府散文》《壹品小築》推出多篇文稿。
7月25日《壹品小築》推出《家與房》;
7月19日《天府散文》推出《我的支教我的歌》;
7月31日《壹品小築》推出《讓愛永久用繁體書寫》;
8月16日《天府散文》推出《聽雨(外一章)》;
9月2日《壹品小築》推出《<布列瑟農>的憂傷與純凈》;
10月8日《壹品小築》推出《生存VS生活》;
10月18日《壹品小築》推出《緣遇》;
11月18日《天府散文》推出《今冬,定格溫暖》。
正是《天府散文》給的自信,隨後我也陸續在其他平台推出文稿:
在《西南作家》推出《從地獄到天堂,此時我正路過人間》;
在《西蜀茶莊》推出《人到中年》《念茲在茲,守望來去歲月》;
在《西部故人來》推出《大病涅槃,重生述懷》《初八願景》《男人如山》;
在《涇渭文苑》推出《天堂太遠,你我很近》《來了走了;近了遠了》;
在《江山文學網》推出《書意女人格桑花》。
我的人生,一路上寫滿了憂傷與疼痛,經歷生死,歷盡滄桑,成長的過程猶如化蛹成蝶,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能夠體會。
文字是靈魂的獨白,讀懂了一個人的文字,你便讀懂了一個人的內心,文字的背後是一個人的心靈,聲音的背後是一個人的眼睛。
我喜歡用文字寫下人生心得、生活感悟。
《天府散文》讓我能充分表達所見所聞所感,抒了我情;
《壹品小築》讓我能盡情說出意願心得體會,言出吾志。
文學體裁中,我最喜愛散文與雜文,這兩種文體取材廣泛、筆法靈活,既可抒情,也能言志。篇幅雖短小,但能情文並茂。
與《天府》《壹品》同行,我漸漸發現人生從此不再寂寞,生活不再乏味,心可以為之所牽,情也可以為之所系。那些樸實無華的文字,慢慢地成了我生活中和心靈深處最美麗的表達和寄託。
冥冥中,這些憂傷、寂寞而又有幾分堅強的文字塑造了我的形象,我就是那個愛上寂寞的人。不管生活中我曾經擁有過怎樣的歡聲和笑語,在文字面前,我永遠是落寞的孩子。
真情是文學作品永遠的主題。
我想,只有真善美的人,才能寫出感人動心的文章。
雖然我那些散文,無法全部表達內心所思所想,但至少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即使那些樸實雜文無法總結出人生真諦,但至少與讀者加強了溝通交流。
我一路與散文同行,攜雜文相伴,如果能在快樂著自己的同時,也能溫暖著他人,我心滿意足了。
《天府》抒我情,《壹品》言吾志。
與《天府》同行,有了心靈與心靈的相牽;與《壹品》相伴,有了人生與生活的相逢;與《天府》同行,有了時間與空間的厚度和凝重;與《壹品》相伴,有了明澈寧靜的心境,有了心靈明凈的空間,有了簡單從容的快樂。
我想一直寫下去的話,這些文字無疑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我不僅是《天府》《壹品》平台的作者,我還是一個受惠於《天府》《壹品》得益人。
我生病多年,生活較為困頓。今年10月,我獨自又在他鄉治病。平台編委周聯合、李紅軍二位老師得知此情況後向編委提議,得到總編胡大奎先生支持。胡總親自擬定文句,向平台群里所有作者發出倡議,為我進行了愛心捐助。
《天府》暖我人,《壹品》熱吾心。
《天府》抒我情,《壹品》言吾志。
《天府》我的愛人,《壹品》我的情人,在你倆溫柔的懷裡,我活得越來越滋潤。我已離不開你們,不管你們愛不愛我。
人的一生,是一段生命旅程。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我將繼續與《天府》為伴,攜《壹品》同行,一同欣賞人生中美麗的風景。
(圖片:網絡)
作者簡介
初 八,原名:馮建華,四川西充人,中學教師,四川省散文學會會員。曾響應政府號召,參加雅安蘆山大地震災區援建支教工作。愛寫作,擅長觸及靈魂深處;希望用自己真摯誠懇的文字,打動讀者柔軟善良的內心;為人友善,處事中庸;喜以書為友,好筆耕方格,善借文抒情,以明心志。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