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讓你忘卻憂愁的一株草——忘憂草(黃花菜)

2019-09-28   金匱真言

「望文生義」在我們的思維中經常出現,這是最簡單、直接的反射。望文生義經常作為一個貶義詞出現,因為生出的「義」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這種「義」有時候也是正確的,因為古人多次給「望文生義」以機會。中藥中便有許多,可以從名稱「望文生義」得出其功效的,比如「防風」可以防止風邪侵入人體,」細辛「因為根莖弦細味道辛辣,「益母草」多用於婦科,有益於母親的一種藥。

忘憂草

有些中藥有幾個名字,如果用官方的名稱,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比如這一味忘憂草。忘憂草又名萱草,如果我說出它日常的名稱,你一定會大吃一驚,原來它是黃花菜。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黃花菜。

萱草,在古代亦寫作宣草。宣有宣發氣機的意思,打通人體不通暢的氣機。很早的時候,這一個作用就被中國古人發現。《詩經》中記載,古代有位婦人因丈夫遠征,遂在家居北堂栽種萱草,藉以解愁忘憂,從此世人稱之為「忘憂草」。這就是萱草被稱為忘憂草的來歷。漢末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在《養生論》載有:「萱草忘憂」,因此萱草被稱為忘憂草。

近代關於黃花菜還有一則案例。2010年舟曲發生8·7特大泥石流災害,許多人一夜之間不僅失去了家園,更失去了親人,恐懼、悲傷成了舟曲的主旋律。時仍甘肅省衛生廳廳長的劉維忠先生,根據北京一味老中醫的建議,調用兩噸黃花菜,煮水分發給舟曲災區的群眾,從而治癒了這些災難中驚恐的人。

萱草味甘,性平,作為食物口感也相當不錯。萱草入肝經,肝臟主氣的疏泄,宣發肝氣。肝氣鬱結,則表現為情緒抑鬱、焦慮,經常嘆氣,頭暈頭痛,眼睛脹痛不適,氣機久久不暢,則會產生火邪,中醫稱這種現象為「肝鬱化火」。此外萱草有一定的利尿作用,萱草味甘,雖然利尿但是尚有一定扶正的功效,因此利水而不傷正,但是功效不及茯苓,因為茯苓既可以健脾,又可以利濕。又不像木通等藥物苦寒傷胃。

清代末年的中醫大家費伯雄在自己的著作《醫醇剩義》中,記載了一個方劑萱草忘憂湯,以桂枝、白芍調和營衛,合歡花、鬱金疏肝理氣,陳皮、半夏、貝母燥濕化痰,茯神、柏子仁養心安神,最後用萱草湯煮藥。費伯雄萱草忘憂湯治療憂愁太過,心情鬱郁不暢,高興不起來,自覺有痰的病人。當然一味萱草力量畢竟薄弱,難當疾病之重,常常不能單獨使用,但是在舟曲這種災情嚴重,醫藥物資運輸困難的時期,一味藥重用未嘗不是一種絕佳的選擇。

但是新鮮的黃花菜中含有秋水仙鹼,秋水仙鹼醫學上可以緩解痛風導致的急性炎症,對於胃腸道有一定的刺激,對肝腎功能有一定的損害,因此應將鮮黃花菜經60℃以上高溫處理,或用冷水浸泡,食用時用沸水焯的時間稍長一些,溶解掉過多的秋水仙鹼,此外長時間干制也可破壞秋水仙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