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年末,大疫突如其來,降臨在神州大地。傾舉國之人力、物力,與病毒作鬥爭。中醫、西醫相互協作,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醫務人員甘冒奇險,深入臨床第一線,許多醫護人員被病毒感染,康復後又再次回歸臨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醫者仁心。
在這場戰鬥中,很多人開始關注醫學,關注醫生,同時也開始了認識中醫,思考中醫,同時思考中西醫結合的一些問題,同樣我也不停地思索中西醫結合的問題。中西醫究竟要如何結合,才能產生最好的效果,才能更好的治療患者的疾患?
在很多人眼中,中西醫結合治療就是一邊吃西藥,一邊煮中藥,吃兩種醫學選擇的不同藥物,就是接受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這是十分粗糙的認識。一些人甚至不清楚中成藥與西藥的區別,把許多概念混為一談。其實這完全不是中西醫結合治療,而是中醫、西醫各行其是,西醫沒有影響中醫開藥的方法,中醫沒有影響西醫的診斷名稱,並沒有達到結合的目的。
以前聽北京某家西醫院的醫生講,以前他們請中醫大夫會診,自己說了一通西醫的診斷,檢查、檢驗結果,中醫大夫一點也不問,也不看,而是多次診脈,問症,看舌,雖然不通過理化檢查指標,但是患者服用中藥後,症狀大多會改善。而現在他們卻不請中醫大夫會診了,因為中醫對現代醫學的掌握程度,甚至超越了他們,但是服用了中藥以後,效果卻大不如前,漸漸地他們忽略了中醫的會診。
同樣這也不是中西醫結合,仍然是中醫按照中醫的理論用藥,西醫按照西醫的理論用藥。雖然如今的中醫掌握了大量的大量的現代醫學知識,但是並沒有提高中醫治療的水平,可見掌握再多的現代醫學知識,都不能指導中藥的運用。
中西醫結合從真實的意義來講,而是形成一種新理論,這種理論可以指導中藥的運用,也可以指導西藥的運用。再往小了說,學習了中醫知識,對指導西藥的運用有一定幫助;或者是學習了現代醫學知識對中藥的運用有一定幫助,現實是仍然無法做到。
中國人認知世界的觀念與西方人有很大的差異,中國古人十分智慧,用陰陽五行概括了宇宙萬物,這種觀念貫穿到了中國古人的方方面面,不論是醫學、農學、天文學、地理學、風水學、命理學等等,無不是陰陽五行的具體應用。
與其說具體應用,還不如說中國古代的文化都是統一的,這就是中國古人的思想觀念。中醫正是在這種思想觀念下成長,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逐步完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用藥風格。中醫重視病人的「證」,從「證」入手,對疾病進行論治。
中醫不僅僅包含醫學,結合了中國的天文學,形成了中醫的「五運六氣」理論,形成了中醫的四時養生、防病、用藥理論;結合中國的地理學,形成了中醫的道地藥材,因地制宜用藥風格;當然亦有結合命理學用藥的人,因為這種理論都是相通的,或者說是同源的。
中醫是以天地為研究對象,將人體放在大自然中考慮,主張「天人合一」。以平衡為健康標誌,失衡為疾病產生之原。中醫同樣將人體的疾病放在大自然中考慮,故中醫認為大自然中的物質,可以調節人體的平衡,即可以治療疾病。因此中醫會在自然界尋找治療疾病的藥物,植物藥材、動物藥材、礦物藥材,基本都來源於自然界。
現代醫學是建立在所謂的科學知識基礎之上的,以生物學知識為核心,同時兼收現代化學、物理學研究成果,重視實驗研究,對微觀世界認識更加清晰明了,通過現在的顯微鏡,可以看到細胞、細菌、病毒,甚至是分子、原子,對許多疾病有了不同與中醫的觀點。
現代醫學沒有結合天文學的思想,也沒有結合地理學的傳統,而是運用一種藥物,應用於大部分診斷相同的疾病,這是一種群體化的治療。而中醫針對同一種疾病,可以有千百種治療方案,脈象不同,症狀不同,藥物則不同。兩種知識體系的不同,造成了理論的結合的困難。
民國有一位奇特的中醫範文甫,有「范大糊」之稱,並不是說這個人傻,而是說此人大智若愚。這位范老先生善治疑難雜症。下面舉一例,請各位認識一下中醫治療疾病的思維模式。
範文甫先生出生於浙江省,浙江慈溪有姓袁的男士生了一種怪病,一會發熱,一會發冷,症狀就像瘧疾一樣。如果有現在的檢查手段,很快就可以知道是不是瘧原蟲感染。
就是這樣一個疾病反覆發作,纏綿了十幾年之久,形體憔悴,請了許多醫生診治,療效不顯。患者多方求醫,慕名延請範文甫治療。範文甫到了袁家後,看到他見臥室窗扉緊閉,身上裹著綿衣,診後竟也一時亦難認症。
正在思考的疾病癥結的時候,家人送茶上來。範文甫只呷一口,就覺得覺得荷香撲鼻,就問,「這是什麼茶?」袁某回答道:「這是自製荷露茶。先取上等茶葉,傍晚納於荷瓣中,次日清晨取出,反覆十餘日始成,然後陰乾密藏,我非此茶不飲。」
聽道這些以後,範文甫心中有所悟,馬上對袁某說:「我有仙丹可治此病,但需送我一斤荷露茶。」範文甫回去以後,在街上買來了二斤葵花籽,炒熟後回贈於袁某,並告之仙丹日後送上。袁某聞葵花籽味香,每天食用。不多久,寒熱便不再發作,多年疾病就此痊癒。
炒熟的葵花籽為什麼會成為靈丹妙藥,袁某事後諮詢範文甫,范笑答道:「你的病是由於久飲荷露茶所致,這種茶清涼陰寒,久服陰寒入內,陰盛陽衰,寒熱交織,因此發病。而葵花向陽,受太陽精氣最重,以日曬露,露見日即開,其涼氣亦即消失。對症下藥,豈非仙丹妙藥!」
這是什麼樣一種思維模式,完全是參照天地間萬物的屬性,現代醫學無論如何也無法理解,葵花籽可以治療這種發熱、怕冷交替發作,幾十年不愈的疾病。無論是葵花籽裡面的哪一種物質,都不會有治療的作用,但疾病就這樣被二斤葵花籽治癒了。這就是中西醫難以結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