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騰訊五虎、小米八大金剛、阿里十八羅漢,合伙人怎樣分配股權?

2019-11-26     CEO最前線

在創業之初,70%的時間都在找人,找的是像自己這個層面的合伙人。合伙人要互補,要不一樣,甚至要成為自己的鏡子,能跟自己最熟悉的東西互相挑戰。 ——雷軍

據小米IPO中介方透露,小米IPO前,公司相關保薦人、投行、潛在投資人普遍接受當前估值至少在700億美元,IPO之後短期內小米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可能性很大。米董事長兼CEO雷軍將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任首富,順便還將誕生1100名千萬富翁。

據招股書顯示,小米科技除投資人晨興集團持股17.193%,其他投資人持股21.343%,雷軍、林斌等「八大金剛」共持股超過58.4%,(其中雷軍持有31.4價值金220億美元)。本次IPO,小米還向高管之外的5500名員工發放500億的優先股。

小米的八大合伙人人,外稱「八大金剛」

外界不禁好奇,在「團隊制」創業的今天,合夥創業的案例比比皆是:新東方三駕馬車、騰訊五虎將、百度七劍客、小米八大金剛、阿里十八羅漢……到底什麼樣的合伙人才能走向真正的成功?創始人到底要如何選擇合伙人?

這一點,雷軍曾在2017年的公開演講中就提出過他對創業股權分配的看法:「創業初期,創業者唯一的資本就是夢想。在創業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益,應該跟最優秀的工程師、最好的市場、最好的資源進行分享。」

根據雷軍的構想,創業首先要找到對的合伙人,這個人必須認同公司,認同夢想,然後才是股權分配的問題。那麼「中國合伙人」是否有一套方法論?

一、中國合伙人需經歷過程

一般來說,尋找創業合伙人需經歷如下過程:

圈內靠譜人推薦、或直接找有能力的朋友,是找合伙人的捷徑。

給有創業能力,又有創業心態的合伙人發放股權。


在具體事情上進行磨合,就像戀人,先戀愛,再結婚。

而作為創始人,則應該考慮公司發展的核心節點在哪?這些業務節點是否都有人負責?這些人是否都有利益?這些節點上就需要合伙人來把持。

股權分配發生在創始團隊形成的早期,最佳的方式則是在找到合伙人後,即要明確彼此持有的股權份額,這樣日後才能真正做到「談錢不傷感情」。在創業圈合伙人因股權糾紛撕逼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

王石和寶能系在股權之爭中被逐出萬科,只因放棄40%股權;西少爺創始人股權撕逼,原本如日中天的企業日漸凋敝;真功夫股權五五開,前董事長蔡達標鋃鐺入獄!

二、股權分配設計

找到合伙人後,制定股權分配方案尤為重要。首先要做的是,確定股份要分成幾份?每個人在整個創業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貢獻,應該拿多少比例更合理。在這個之前,你還要了解合伙人的期望值及你能給出的條件是什麼?

一般創業合伙人股權結構設計有幾點需要注意:

1.創始人控股

股權分配設計,第一要考慮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力。根據創始人核心創業能力的集中程度和團隊構成,創始人的持股分為絕對控制、相對控制、不控制三種類型。創始人控股,多少是合理區間?馬雲是7.8%,馬化騰14.13%,周鴻禕18.46%,劉強東20.468%,李彥宏22.9%。谷歌的佩奇和布林是14.01%和14.05%,Facebook的扎克伯格是23.55%。

公司的股權架構設計,一般來說很難精準計算各方的具體持股數量,這就要求進行股權分配,算大帳,做模型,把團隊利益分配的標準統一,讓團隊感覺相對公平,股權不出現致命的結構性問題就夠了。

以下為大家提供幾種基本模型作為參考:

67% 擁有 公司絕對治理權

51% 擁有 相對控制權及公司控股權

34% 擁有 重大事件一票否決權

20% 界定 同行同業競爭權

10% 可以 申請解散公司

2.6+1股權分配體系

6+1的分配體系

首先從兩個維度出發——做事和投資。

6+1的股權分配體系

幹活不投:適用於公司的一般員工,可以採取股權激勵,暫不考慮。

投資人:可以成為股東。

根據合作關係可以分為短期股東、中期股東和長期股東。

  • 長期股東是公司的利益核心,要確保占有原始股的大頭,方便日後有充足的股權進行轉讓分配,保守建議持股75%,並應當享有最低的原始股價;
  • 中期股東是公司的戰略合伙人,建議分配股權10%,購入股價相比原始股價應有所提升;
  • 短期股東是公司發展進程中的引資部分,因數量較為龐大,可分配15%的股權。

根據是否參與公司事務,再繼續細分為投資又干、投資不幹兩種類型,在此基礎上,進而確立每股的購入持有價格。

3.股權分配公式

如何通過股權分配幫助公司獲取更多資源,包括尋找有實力的合伙人和投資人?可以通過股權分配公式來確定。

為了讓各位看官明白,我們以三個人為例:

  • 初始:給每個聯合創始人100股(100/100/100)
  • 召集人:創業團隊中召集大家一起來創業,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的那個人,他應該多獲得5%的股權(105/100/100)
  • 執行人:股權增加5%,把點子和項目落實下來的人,應該增加5%
  • 邁出第一步(增加5%~25%的股權),這個比例取決於「對公司業務和成長的貢獻程度大小」,為創業項目開闢一個難以複製的灘頭陣地的貢獻是創業前期應該獎勵的。
  • CEO應該持股更多(增加5%股權)
  • 全職創業(200%)全職創業意味著更多的風險和創造更多的價值。
  • 信譽資產(50%~500%)信譽資產是獲得投資融資的基礎,信譽成為了風投的背書。
  • 現金投資比例 創始人們的現金投資比例也要算在股權里的加權。
  • 累計計算

4.股權綁定,分期兌現

對於股權分配,股權綁定機制也很重要,創業公司的股權價值是隨著公司的創辦發展和業績而增長的,只有合伙人長期服務於公司才能獲得,按照工作年限逐步兌現。股權分配的好處一方面可以避免合伙人中途退出帶走大量股份,也可以有效平衡合伙人股權分配不均的問題。

雷軍建議,給所有合伙人的股份要以四年為期,如果幹不滿四年是沒有股份發放的。

5.股權分配原則

利益第一、感情第二

要有領頭人以及合伙人平等原則

控股權和控制權原則捨得分和收得回原則

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投資人在公司早期引資時不要急功近利,因為投資金額越大,投資人獲得的股權也往往水漲船高,不利於公司的後續融資。

三、控股如何避雷?

很多創業者在股權分配上要麼極左,要麼極右。

1.按出資比例來分配

舉個粟子:一個留美博士回國創業,遇到一個很有資源的人,一起註冊公司,一共出資50萬。資源人士出資30萬占股30%,博士出資20萬和其它合伙人占股70%。當我問他那個人能幫你什麼?博士說他幫我註冊公司。再問還有其它的助力嗎?博士答不上來。

創業公司的價值不是看你砸了多少錢,而是通過創業者的努力使公司的價值不斷放大。同樣,股權分配也不是按出資比例來分配,誰創造價值就分誰,誰能更為公司賣命就分誰,因此不管合伙人投沒投錢,投資多少,也值得他們拿公司股權的大頭。

風投投進創業公司一大筆錢,通常只會占公司一小部分股份,風投的股份除了回饋投資者對公司融資的巨大幫助,還有一點是對於創業公司的信念認同,願意為你的夢想承擔風險。

2.股權均分

兩等分 50:50三等分 34:33:33四等分 25:25:25:25…

創業團隊的股份分配絕對不能搞平均主義,按照貢獻和所得股份匹配的原則,股權分配應當彰顯控股主導權。港交所在今年4月30日通過了「同股不同權」架構,將小米股票分為A類股份及B類股份。A股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股持有人則每股可投1票。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成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無論是31.4%的持股比例,還是控股的設計架構,雷軍的這番上市股權分配堪稱教科書案例,不愧為創業20多年的天使投資人。

股份可以少,控股不能慫。2014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馬雲在阿里巴巴的個人持股僅為8.9%,卻依然控制阿里決策一把手, 其原因在於當時阿里團隊提出的「合伙人制度」,最大股東軟銀和雅虎無條件支持執行董事的決策。

3.股權持有進出機制

合伙人管理應包括「進入機制、發展機制、考核機制、分配機制、淘汰機制、退出機制」,其中進入和退出機制最為重要,減少合伙人股東的無原則變更和隨意性進出,規避公司的損失風險和維持穩定發展。

4.預留股權

股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公司治理、人才激勵、市場擴張、兼并收購、融資上市上都有極大的話語權和重要性,預留充足的股權份額,有利於企業持續吸引優秀人才,為企業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保持企業的活力和實力。

圖為迅雷在納斯達克上市

結語

股權分配,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分的好兄弟自然一輩子,分的不好刀光劍影、分崩離析。據希姆研究院數據統計,中國超過40%的企業倒閉源於股權結構不合理。只有在保證公平的基礎上,兼顧效率、謀定未來,避免股權分配雷區、理清合伙人權責關係、順應資本市場規則,形成合力,中國企業才會不斷湧現出下一個馬雲、馬化騰、雷軍、劉強東...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資本賦能對接峰會

對接會聯合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栗、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洞見資本杜明堂、前海股權交易中心負責人龍瓊、華洋資本於浩天、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9位投資大咖、資本專家和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峰會八大模塊】

【股權融資】:現場輔導商業計劃書,特邀20家風投機構一對一對接優質項目進行股權投資!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上海

請點擊左下角的「了解更多」 打開會議連結,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jhqG4BMH2_cNUg-y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