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夜校 找自己

2023-12-09     竹鶯說事

原標題:在夜校 找自己

12月3日,北京市朝陽區一處建材城頂層,夜校陶藝課老師柴鑫傑(右四)在授課,當天課程的內容是陶藝拉胚。

田嘉碩

 「夜校這件事,往小了說,它能讓一個普通的『打工人』從生活的疲憊中微微抬起頭,瞥見不一樣的天空。往大了說,它為一個人的生命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

12月4日深夜11點多,在北京望京的一處寫字樓里,原定於9點下課的夜校架子鼓課程,老萬硬生生地「拖堂」了兩個多小時。老萬來自雲南,是一支搖滾樂隊的鼓手,也是一名夜校老師。每周,他會抽出兩個晚上在工作室開設夜校課程。

北京的冬夜寒風瑟瑟,等車間隙,學員李鵬問老萬:「老師,我們就交了1個小時的錢,你多上了這麼長時間,圖啥?」老萬說:「其實這個課也沒有什麼死規定,跟你們聊開心了,就多上一點。而且,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們還一起吃了蛋糕啊。」

近一兩年,夜校風潮在城市中「復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當今夜校在社會功能上,已與幾十年前的傳統夜校有很大不同。繪畫老師、北京斑馬市民夜校主理人宋琰覺得,現在夜校的教學方向已從職業技能向興趣拓展轉變。年輕人通過接觸藝術、文化等各個領域的課程,拓寬知識面,滿足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時,夜校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社交平台,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各類夜校課程五花八門,平均幾十元一節的課程,也讓想報名的年輕人沒有負擔。

作為北京最早關注到夜校的一批人,在網際網路公司做產品經理的黃影沙立馬想到了做「資源整合」的生意。今年10月,他在社交平台創辦了帳號,每天發布北京各個地區不同種類的夜校信息。每次開課,他也會利用「職務之便」旁聽,接觸新的領域。

孫夢雨是一名公務員,她在某社交平台找到黃影沙,通過他的推薦,來到老萬的工作室上架子鼓課。當天是她第二次上課,作為一個音樂「小白」,從識譜到練習節奏感,她花了3個小時做基本功訓練。「我從小是循規蹈矩長大的,現在就特別嚮往不同的生活方式。」談及報夜校的初衷時,孫夢雨說。

朝陽區的一家酒吧新開設了葡萄酒品鑑夜校課,由獲得國際認證的專家級品酒師講授。范凱琳與陳映玥都是第一次來上課,一見如故。她們把自己定義為不善交友的「i人」(內向的人——編者注),「但喝酒之後,感覺就可以(聊)了」。

當天課程的主題是「單寧」,主要講解葡萄酒的口感結構。兩個人聽著課,從葡萄酒聊到啤酒,又聊到最近不約而同在上的搖擺舞夜校。下課後,她們順勢在吧檯各自點了一杯自己喜歡的酒,繼續暢聊。「參加品酒夜校,可以跟一個在生活上沒什麼交集的陌生人聊天,話題是不可預測的,每個人都是隨機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陳映玥說。

80後沈薇是一名外科醫師,自稱曾經是「工作狂」,經常在周末加班。現在,她有了更多閒暇時間,便為自己排滿了各種藝術培訓類課程,周日的陶藝夜校就是其中之一。當天課程的主要內容是陶藝拉胚,其他學員還在苦於製作合格的胚型時,手上功夫過硬的沈薇已經做好了一個漂亮的陶碗。

「我學了很多藝術類課程,發現這些東西都是通的,就都想學。」每周六晚,沈薇和7歲的女兒一起學畫漫畫,到了周日,她白天學隸書、篆刻,晚上鑽研陶藝。她覺得自己「幾乎沒有童年」,雖然喜歡藝術,但在父母的勸說下只能學醫。「小時候想玩些興趣愛好覺得很不好意思,現在開始學習藝術,就好像當了一個小朋友,在努力地像海綿一樣吸水,腦子活起來了,心也活了。」

宋琰的油畫課已經開了3次,16名學員次次全勤。當天的課上,他們學習臨摹一張風景照片,宋琰時而把所有學員叫到一起指導,時而走到一個學員的座位前,幫助調整畫布上的筆觸。

他十分享受教學和互動的過程。

今年9月,看到上海夜校的成功,一直想打造成人綜合學習空間的宋琰立即著手謀劃。作為一名從業十餘年的成人繪畫教師,他的單次一對一課程價格近千元,而在晚上,16個人的夜校大課,單人收費是500元12次。他說,做夜校沒有過多地考慮盈利,而是作為一種社會公益事業。「到了這兒,大家都拋開了功利心,是一種真心的交流。」

宋琰的夜校目前已上線3期課程,包含繪畫、音樂、舞蹈、書法等。他認為,雖然夜校是一種興趣入門課,但「越入門越要有好的老師來教」,不能做「一錘子買賣」。

另一名夜校創始人劉國傑有同樣的初心:「這個時代的職場人太累太『卷』,我想提供這麼一個地方,讓大家把壓力和情緒通過愛好釋放出來。很多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佛系』『躺平』,但熱愛的東西,他們是一定會去追隨的。」她的夜校開設了十餘門課程,單人收費也是500元12次課,已有上千名學員前來學習,有些學員甚至成為了新課的老師。曾有一位律師來學習茶藝,他發現同班的年輕人法律意識有些淡薄,於是向劉國傑提出開設公益課堂,為年輕人普及婚姻法和勞動法。

油畫課學員王心月說,自己是按照「父母設定的路線」長大的,為了不留遺憾,決定通過夜校重拾曾經的美術愛好。「雖然過程很辛苦,但回過頭看到『果實』的那一刻是滿足的。最令人遺憾的是你本來可以做,卻沒有做。」

12月6日晚上10點,一個半小時的夜校油畫課準時結束,邊亮在畫板側面簽上自己的名字,最後一個離開教室。白天,他是網際網路大廠的一名程式設計師,一般晚上九十點才下班。但每周三,他會特意早走一點,坐一個小時地鐵,來到宋琰的市民夜校學習油畫。從小就喜歡畫畫的他,上學時更多的是想考一個好學校,當時老家的藝術類課程也比較少,現在每周都抽時間過來學一學。

「能專注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沒感覺到累,挺開心的。」邊亮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鵬、孫夢雨、黃影沙為化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93af55e90af19555fad747811e95d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