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9.9元乳鴿,到底是什麼肉?

2022-06-07     美食導報

原標題:你吃的9.9元乳鴿,到底是什麼肉?

正所謂,一鴿勝九雞。

最近,導報君到菜市場準備買只鴿子回家燉盅花旗參石斛燉鴿,補補為了趕稿而日漸虛弱的身體。

一問之下,一隻鴿子竟然叫價32元!

明明平常吃一隻乳鴿不過十來塊,在餐廳喝一盅鴿子湯也不過三十來塊,為什麼這隻鴿子這麼貴!

聽到這個價格,我的身體似乎更虛弱了~

正當我猶豫要不要用所剩無幾的稿費買這隻鴿子的時候,店主白了我一眼,說:「小伙子,看你濃眉大眼的,居然連鴿子和石燕都分不清!真的鴿子肯定更貴啊!

此話一出,我大吃一驚,作為每年能消化數百隻鴿子的「省港澳鴿王」,我當然分得清什麼是鴿子,什麼是石燕!

乳鴿,都是囤養出來的

說起鴿子,對於廣大食客尤其是廣州食客來說,最熟悉的定是紅燒乳鴿,廣州人每年吃掉千萬隻紅燒乳鴿只是「濕濕碎」而已。

而乳鴿,顧名思義就是「年紀很小的鴿子」,這種鴿子到底是指哪些鴿子,恐怕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根據業內行家黃先生介紹,其實市面上大部分「乳鴿」,是指「9—25天『天齡』的家鴿」

在科學界,鴿子的原生物種叫「原鴿」,後來經過人類的簡單選育,才有了「家鴿」這一品種(事實上和野生原鴿差距不大)。

而業界和科學界為了區分家鴿中的信鴿和觀賞鴿,對其中一種專門用來食用的家鴿起了一個名稱——肉鴿。肉鴿中又有數個培育品種,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是皇鴿。

超可愛的肉鴿寶寶~

正如人類把野豬養成了肉豬那樣,胖乎乎的肉鴿就是我們平時在餐桌上見到的最普通品種。我曾經試過用手托起一隻肉鴿寶寶,那真是沉甸甸的一整坨肉。(看著就流口水)

由於肉鴿(乳鴿)大部分是人工飼養的,所以在成本上,它甚至高於一些野生鴿子(原鴿)。一般來說,一隻能正常上桌、凈重300克、21天天齡的乳鴿,出貨價就要16元左右。

所以別懷疑,在酒樓吃到9.9元的特價紅燒乳鴿,店家肯定是讓利優惠食客的。

石燕,都是逃跑出來的

由於肉鴿(乳鴿)的成本高,這也促使了一些商家使用一些小把戲,用其它小鳥來冒充乳鴿。其中,石燕就是首選。

不過,用石燕冒充肉鴿,實際上店家不吃虧、消費者也不吃虧,有點「一家便宜兩家著」的意味。

此話,怎講?

沒錯,平常鴿你的都是我

所謂「石燕」,事實上也是家鴿,和肉鴿其實是同宗同源。唯一的不同是,肉鴿是經過人工選育培養的食用家鴿,而石燕實質上是未經選育的家鴿。而只要經過兩至三代的雜交選育後(大概2個月即可),石燕就可「進化」成專用型家鴿——或信鴿、或肉鴿,甚至是觀賞鴿、斗鴿(周期相對長)等。

用調侃式的話調來說就是:石燕,就是從人類家園裡逃跑的野鴿子。

不過,被紅燒可不是石燕的「天命」,它的最佳吃法其實是——打火鍋。

由於未經過選育,石燕反而比較接近原生鴿子的狀態,即更接近野生的原鴿,但又是可以飼養的品種。因此,石燕相對「粗生」,繁殖能力也強,飼養成本更比普通肉鴿要低。

一般來說,與同等天齡肉鴿比較,石燕的出貨價要低3—5元/只。那些用石燕冒充肉鴿(乳鴿)的商家,正是看中了這一點。

就算鴿了人類,還不是照樣被抓回來

從賞味角度來看,石燕因更接近原生鴿子,它的肉質口感反倒更結實,如果用作荷葉蒸、火鍋等做法時,甚至比肉鴿更美味;但是,小石燕的脂肪沒肉鴿豐厚,做成紅燒、豉油皇乳鴿時,就要比肉鴿遜色了。

所以,一些消費者在吃紅燒乳鴿時,如果碰上冒充的石燕,那確實是吃了啞巴虧;但恰好是吃蒸乳鴿、乳鴿火鍋時遇到石燕,反倒是撿了便宜。

話說回來,由於石燕的利潤不高,目前專門飼養石燕的人並不多。加之大部分石燕沒經過選育,帶有不確定的健康因素,因此市面上其實很少能看到石燕的身影,即使是有賣石燕的地方,也會特別標註為「石燕」,價格甚至賣得比肉鴿(乳鴿)還要高。

此外,據餐飲行家翅叔表示,民間有「一石燕勝三乳鴿」的說法,認為石燕的營養成分比乳鴿還高,秋冬時節打火鍋吃肉質最為鮮美。養足60多天的石燕肉質緊緻鮮甜,營養豐富,如今只有廣東西南地區少部分人仍在烹飪。

真假 · 石燕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這裡說的「石燕」,是指家鴿里的一種乳鴿的俗稱,而並非真正的「石燕」。

這隻看上去聰明伶俐的鳥兒是真石燕

根據資料介紹,真正的石燕,學名紅尾水鴝,雄性通體暗藍色,翼黑褐色,尾及其上下覆羽均栗紅色。雌鳥上體灰褐色,翼褐色並有兩道白色點斑,臀、腰及外側尾羽基部白色,尾餘部黑色,布以由灰色羽緣形成的鱗狀斑,虹膜深褐。

因為它們總是在多礫石的溪流及河流兩旁或停棲於水中礫石,所以稱為「石燕」。

我就站在這裡,你敢吃麼?

由於信息來源的混亂,很多人誤把真正的石燕資料貼到了鴿子「石燕」的頭上,給石燕蒙上了一層神秘的氣息。事實上,真石燕只是觀賞鳥,不能食用喲!

那麼問題來了,我究竟要不要買只鴿子回去煲湯呢?

文 | 阿強

部分圖片來源 | 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排版 | 廣粵文化·美食導報全媒體編輯 木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8a7d658a112f2f24a9a26ff4378f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