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記!這才應該是上大學第一堂課,不要等進入社會才明白

2019-09-03     四眼老師

Hello!大家好!我是四眼老師!

上大學的第一堂課,雖已過去多年,但大學老師的諄諄教導,言猶在耳。不是大學老師的教導多麼言辭犀利、文采優美,而是因為他們是從小學到高中老師的復讀機,什麼好好學習、不然對不起父母、將來有個好前程等等。上了十多年學,耳朵聽得都要起繭子。大學生已是剛剛邁入成人世界,需要讓他們了解自己將來的責任。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大學生應該上的第一堂課!

從小學到大學,老師們耳提面命的口頭禪"一定好好學習,將來找個好工作!""不好好學習對得起誰?連自己的父母都對不起!"這些話聽了十幾年,如今倒背如流,可老師們還在不知疲倦地重複一遍又一遍,只是每次重複都換了一個老師,老師每次重複也換了一撥學生。

之前寫過一篇文章,《激動!去往上大學的路上,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平等和無奈》,有網友留言關注,有些觀點個人很贊同,也正是這篇文章要跟大家討論的話題:雖然同處象牙塔,同在大學的起點,但不同出身讓同一個班級的同學生活得天壤之別,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天壤之別呢?尤其是生活在"地"上的同學們

在象牙塔里,即便家庭貧困,有著家長的照顧、學校的扶持、國家的資助,基本生活沒有任何問題。大學四年,大家關注度最高的是誰考試又拿了第一,誰競賽取得了名次,誰考研考了高分……總之,一切的一切,都多多少少跟學習成績有關,這似乎也成為衡量象牙塔中學生的唯一標準。然而,大學畢業以後,一旦進入社會,會發現,即便同一個班級親密無間的同學,每個人的起點真的不同,因為每個人的家庭千差萬別。那些處於底層的同學才開始發憤圖強,因為是養家餬口的生活所迫。

01 我出生底層,但靠自己實現了逆襲

個人不喜歡虛無縹緲的勵志,但身邊有真實存在的勵志,曉東就是一個。出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農村家庭,從小跟著父母到處幹活,養成了勤快的習慣;從小的家徒四壁、一貧如洗,讓曉東在物質上的要求降到了極點,從未主動提過學習以外的任何需求。能吃飽、能穿暖、不挨餓受凍就行,這是曉東父母的教導,多年來,曉東也是這麼做的。雖然看到好看的衣服、鞋子、拉風的筆記本電腦、手機也會動心,但想想自己、想想家人,還是算了吧。

上大學第一年,曉東第一次出遠門,第一次看到家鄉以外的世界,繁華而陌生,還是農村老家親切自然。大學有幾位很好的夥伴,有的家庭是公職人員,有的來自大城市,家庭條件都不錯,而自己相形見絀。但是,曉東沒有過自卑,憑你什麼身份,我學我的習、考我的試,拿我的獎學金。你願意給我做朋友,就好好做朋友,不願意做朋友或者看不起我,無所謂,敬而遠之。也許是這種不亢不卑而又勤奮努力,很多同學挺喜歡曉東。即便不是關係要好,也是善意的微笑。

也許是從小的艱苦經歷,曉東成熟很多。即便跟這些自己看來是富家子弟的同學打成一片,但心知肚明自己與他們之間真是存在的差距。尤其畢業以後,他們可以有家人的經濟支持,而自己還要經濟支持家裡。所以,曉東沒有跟他們一起通宵打遊戲、翹課追劇,而是獨自一人背起書包泡在圖書館、自習室。大學四年,整整堅持了四年,從默默無聞,到眾人皆知(當然是因為學習好)。

大四那一年,曉東考上了一所非常好學校的研究生,難考程度近乎傳說,但是,曉東考上了。一時間,從同一屆其他專業、其他學院的同學,到大一大二大三的學生,都認識他,至少聽過他的名字。這,是曉東的第一次逆襲。

研究生期間,曉東很能吃苦,從脾氣古怪的導師看著不順眼,硬生生成為導師最得意的門生。讀研期間,老師曾不止一次在背後誇過曉東。後來,連老師辦公室的同事,都知道曉東很厲害。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付出就有收穫吧。之後的曉東考上了博士,進入到專業頂尖級高校,博士順利畢業。如今,雖然不能跟很多人相提並論,但工作穩定、待遇不錯,跟十年前上大學的自己相比,已經非常知足,至少未來的生活有了非常重要的保證。工作也輕鬆,辦公室中央空調一年四季溫度幾乎不變,再也不用像父母一樣,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苦勞作

這就是出身底層,靠著自己努力,成功實現逆襲的曉東。雖然俗套,但很真實,因為就發生在我的身邊。

02 畢業後,我好像當年的老爸

在之前寫的文章《激動!去往上大學的路上,我看到了人生的不平等和無奈》中的孫磊,小康家庭,父親是公務員,第一次見班主任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班裡有幾個女生?"大學四年,除了交女朋友,很喜歡打遊戲,還是需要花錢買遊戲卡的遊戲。每次跟家裡視頻,總會被家人問起學習怎麼樣。大學四年,每學期總要掛科,否則不圓滿。孫磊的座右銘是:六十分萬歲,多一份浪費,少一分殘廢

大學四年,不停掛科、不停補考,已經習慣了。到了畢業前,還在補考。畢業後沒有去外地,而是回到了家鄉。大學畢業,女友分手,回到老家,繼續相親,結婚生子,接著柴米油鹽,過著正常而普通的生活。雖然平淡無味,沒有大富大貴,但老婆孩子熱炕頭,孫磊自己倒也心滿意足

工作後,到底是小地方,房價物價也不高,父母用自己的積蓄給孫磊買了房子,解決了一大難題。孫磊平時的工資,維持小兩口的開銷沒有任何問題。再加上老婆的收入,雖說不可能太發達,仍能保持小時候的小康生活。跟上學時不同,孫磊不再沉迷遊戲,主要是沒時間。上學時無拘無束通宵打遊戲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如今的自己,只能掙錢養家,別說通宵打遊戲,玩遊戲時間長了老婆嘮叨個沒完,時間長了,自己開始厭煩。

更何況,孩子也好花錢,雖然父母幫忙照顧,但孫磊發現,自己生的不是孩子,而是一個吃錢機人生第一次感慨,養孩子,太TM花錢了!比自己打遊戲買卡還花錢。省吃儉用可以省下買遊戲卡的錢,可養孩子的錢,不僅省吃儉用,還要拚命掙錢!這簡直不是人過的日子。如今,孩子慢慢大了,很快就要上幼兒園,雖然不能跟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相比,但老婆不放心一般的幼兒園,總要找個當地比較好的幼兒園,打聽下來,費用不菲。不過沒辦法,咬咬牙也要堅持。

幸運的是,孫磊夫妻二人的收入可以維持家庭支出,還略有盈餘。再加上父母的幫助,小日子倒也有滋有味。要在以前,攢下的這些錢,孫磊一定趕緊花掉,可現在不同了,滿腦子都要想著給兒子以後上學用。奇怪的是,孫磊模糊地意識到,自己好像是當年的父母,他們雖然收入不錯,仍然省吃儉用精打細算,讓孩子過上無憂的生活。而自己的孩子,就好像當年的自己。一切的一切,好像一個輪迴

曉東,雖然出身貧寒,但憑藉自己的努力,終於鹹魚翻身,成功跨越了父母的階層;孫磊,出身小康之家,從小的小康生活,讓自己有一個無憂的童年,也許正是這種無憂逐漸侵蝕了自己的鬥志,如今重複著父代的生活。

每個人都會認識一兩個"曉東",是大家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但更多的是孫磊。他們就好像兩面鏡子,映照出兩種不同的人生。到底選哪一種,依然不言而喻!希望大家能夠多多努力,即便不能像曉東一樣成功逆襲,但至少盡力努力過。

最後,借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一個人的生命是應該這樣度過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

不摻水分,只談乾貨!我是四眼老師,會持續給大家獻上更多有價值內容!雖然水平有限,但會努力做到更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8C4QG0BJleJMoPMPJ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