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38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明年將整體「搬」到寧波

2024-09-03     甬派

中國寧波網記者 黃銀鳳

北京時間9月3日上午,在澳大利亞雪梨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75屆執行理事會上,2024年(第十一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公布,我國新疆吐魯番坎兒井、徽州堨壩-婺源石堨(聯合申報)、陝西漢陰鳳堰梯田、重慶秀山巨豐堰等4個工程成功入選。至此,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達38項。

記者從海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依託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山堰,我市正在建設以中國灌溉遺產工程為主要傳播對象的灌溉專題性博物館,待到明年建成開館後,這38項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將整體「搬」到寧波灌溉遺產博物館集中展示。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怎麼產生的?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簡稱為ICID,是全球灌排科技和應用領域最重要的國際非政府間學術組織,致力於在灌溉、排水和洪水管理領域促進和實現可持續農業水管理。

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於1950年在印度新德里成立,中國於1983年成為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的會員國,其成員網絡覆蓋了全球90%以上的灌溉面積。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2014年起設立的世界遺產名錄,旨在更好地發掘和收集古代灌溉工程的相關資料、了解灌溉發展歷史及其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學習借鑑古代灌溉工程的人水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理念和智慧、傳承和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

每年由各國家委員會組織申報,經由國際專家組評審提出推薦名單,國際執行理事會投票通過後正式列入遺產名錄。中國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是負責向國際委員會推薦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候選工程的唯一機構。

時任鄞州區水利局局長謝三定出席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並領取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山堰)獎牌(左二)(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5年10月13日,在法國蒙彼利埃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全體會議上,寧波的它山堰入選第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時任寧波市鄞州區水利局局長謝賽定作為代表接過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證書。

在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6屆國際執行理事會全體會議上,評選專家給予它山堰非常高的評價,認為它山堰延續使用1100多年,發揮灌溉、排澇、城市防洪和城市環境用水等作用,是中國傳統灌溉工程管理的典型代表、水利工程可持續性發展的典範。

那次會議與它山堰一起被公布為第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我國還有兩項,分別是浙江諸暨桔槔井灌工程和安徽壽縣芍陂。加上2014年入選的四川樂山東風堰、浙江麗水通濟堰、福建莆田木蘭陂、湖南新化紫鵲界梯田,當時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共7項。而名聞天下的四川成都都江堰評上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三年之後的事情了。

它山堰。

寧波興建全國首家以「灌溉」為主題的專題性水利博物館

轉眼,距離它山堰「入遺」已近十年,期間,我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已從7項增至38項。

據了解,這38項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類型上涵蓋引水、蓄水、圩垸等豐富的類型,地域上從東南沿海到西部高原,遍布整個中國版圖,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灌溉工程遺產類型最豐富、分布最廣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國家。

然而,目前我國以「灌溉」為主題覆蓋全國的專題性水利博物館尚處於空白。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水利類博物館共有約200家,基本上是以綜合類博物館和單體工程類博物館為主。

「回沙閘」是它山堰的配套工程,始建於宋淳祐二年(1242年),大約在明代廢棄,現原址尚存四根閘柱。(黃銀鳳攝)

「寧波灌溉遺產博物館的建設,將彌補這一缺憾,我們策劃以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為展示主體,打造中國首座灌溉工程遺產的專題博物館。」海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成員、寧波灌溉遺產博物館(籌)館長裘燕萍告訴記者。

它山堰是建館的起點和底氣

它山堰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在中國水利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其工程壩址優越,壩體結構獨特,是中國古代水利建設史上的奇蹟。

不僅如此,它山堰作為東南沿海地區典型的拒咸蓄淡工程,為寧波城帶來生命之水。

寧波因河而生,因港而興,自古兼得江河湖海之利。水孕育了寧波城市的誕生、發展和繁榮,是生命之根,文化之根,商脈之根。

公元821年,明州在三江口建立子城。這段漫長建城史的背後,並列的是寧波平原由灘涂、沼澤向灌溉式農田開拓的歷史。千年港城生生不息,除了「運河之城」「海絲古港」的地利,也離不開唐時修建的它山堰的水利治理之功。

唐代建的它山堰攔截咸潮,將淡水經回沙閘、匯入樟溪河、流入南塘河、經烏金、積瀆、行春三碶,蓄日月兩湖,養育了寧波古城的百姓,成為千年港城灌溉至今的關鍵水源。

西塘河文化公園:明清古河墈。(資料圖)

小溪水匯入鄞西平原,灌溉良田。寧波三江平原(以原鄞縣為主)的核心水系,被今人形象地歸納為「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它們是明州港城與腹地之間貨物集散與商旅往來的重要水利航運系統。

寧波灌溉遺產博物館選址在海曙區鄞江鎮,占地面積1.2公頃,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

鄞江鎮為千年古鎮,依四明山東麓,通三江口,有著「四明首鎮」之稱。

「鄞江鎮內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它山堰,是我國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有著近1200年的歷史,至今仍發揮著阻咸蓄淡、防洪灌溉的功用。寧波灌溉遺產博物館立足鄞江它山堰世界灌溉遺產『阻咸蓄淡』的獨特性,建設全國首家以灌溉遺產為主題的博物館,涵蓋展示國內38處世界灌溉遺產地豐富的遺產類型和見證物,溯源中華水利和農耕文化。我們的目標,是將之建設成為以世界灌溉遺產為主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專題性博物館。」裘燕萍說。

它山堰。黃銀鳳攝

據介紹,博物館展陳將以它山堰為起點,以小見大,聯動中國的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展示宣傳類型多樣、內涵豐富的灌溉工程遺產,挖掘灌溉文明中蘊含的中國智慧,更好地保護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弘揚傳承優秀傳統水文化。

「通過博物館這個平台縱覽世界遺產,傳播華夏文明,彰顯中國智慧,搭建文旅樣板。建成開放後它將具備展示、教育、研究、遊覽、休憩等功能,也將成為中國水利精神的實證空間和精神家園。」裘燕萍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852ccf79033b60f5a8c6296056e08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