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錯一人,滅了皇族,唐昭宗的誤判,最終毀了大唐最後一絲元氣

2023-11-23     古今記實1

原標題:信錯一人,滅了皇族,唐昭宗的誤判,最終毀了大唐最後一絲元氣

大唐王朝歷來被世人看做傳奇所在,這個在歷史上縱橫馳騁了近三百年的時代,湧現出不少頗有經緯之才的帝王將相。然而山巒尚有低谷處,即便是這樣曾盛極一時的王朝,也免不了終有一天歸於沉寂。

大唐王朝到了末期,已難逃盛極必衰的國運。一來是前人埋下的禍根,二來是當時統治者同前人相比顯然已是天壤之別,所以終究搖搖欲墜。

然而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人,這個人將這「半掉不掉」的稻草徹底摧毀,滅掉了大唐王朝最後一絲希望,他殺十一王、甚至「團滅」御林軍,這個人就是韓建。

「亂臣賊子」的事出有因

韓建出生在低級官員之家,早年在擊退黃巢起義軍的過程里,曾立下汗馬功勞。後來被唐僖宗封為使節,出任的過程里也把管轄之地打理得井井有條。

此後發生了一系列亂象,軍閥混戰的局面讓當時的朝廷感到措手不及。此時的韓建也表現出了勇敢過人,在此期間殺楊復恭、押送楊守亮等人。這樣的功勳顯然得到了當時在位的唐昭宗的認可,以至於韓建一度被封為太尉。

然而在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裡,韓建卻對朝廷生出了不滿。事情的起因是河中節度使王重盈的去世,令誰繼任成了問題所在。李克用和韓建、李茂貞等三人意見不和,而最終朝廷則聽取了李克用的建議,並且韓建渴望得到軍隊的願景也被無情拒絕。

這樣的爭端可謂是「導火索」,此後,韓建和朝廷及李克用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皇帝和李克用的「步步緊逼」,讓韓建對朝廷的態度逐漸變得「輕慢」。

「奸臣」的「如意算盤」

皇帝和朝中眾人也不是昏庸無能之輩,對於韓建和李茂貞等人的態度,他們也瞭然於胸。於是昭宗加緊增添兵馬、召集諸王來稍微緩解來自於他們二人的壓迫力。這樣的舉動更加引起了李茂貞的不滿,並決定進軍長安。

昭宗一看這樣的架勢,慌了。於是乎匆匆忙忙請求李克用支援,無果。無奈之下只好率領百官以及諸王抓緊逃離。而此時的韓建看到這樣的情況,當然不會選擇就此姑息,他決定採取措施,趁機「挾持」皇帝。

不過韓建明白,自己僅憑一張嘴,是無法讓昭宗回心轉意的。那該如何解決呢?韓建想到一個萬全之策,用「苦肉計」。那邊,昭宗已經率領眾人離開京城,欲聽從建議投奔河東。然而韓建卻在此刻「悄然而至」,讓兒子奉表,請求昭宗到華州。

昭宗自然不會一口答應。只說讓韓建擔任京畿都指揮、安撫制置及開通四面道路、催促諸道綱運等使。但韓建哪肯善罷甘休,他見昭宗仍在固執己見,就持續奏表。昭宗不忍坐視不理,於是停下來召見韓建。

這下韓建仿佛一把抓住了良好時機。他在此刻也顧不得面子功夫了,直接對著昭宗叩頭請罪,言辭激烈處,聲淚俱下。

除了動作,他還說了一番讓人聽起來無比感動的「忠言」,大抵就是說,李茂貞不過是亂臣賊子的其中之一,陛下如今若是選擇遠離,保不准還有沒有平安歸來的機會。

他韓建思及此,不覺間傷感落淚。所以借這個機會,希望陛下可以留在我悉心為您準備好的去處——華州。這地方儘管看似微不足道,但絕對能夠保全眾人。

聽聞韓建這番「忠心耿耿」的發言,昭宗著實是感動不已。況且韓建也承諾讓自己在華州休養生息,而他負責修復長安城。

這樣的「忠心」實在讓人為之動容。被說服了的昭宗安心了下來,並且給予韓建諸多官位。後來李茂貞形勢告急,韓建甚至還秘密勸說他上表請罪,這樣的行為實在可謂是「裡應外合」了。

就這樣,韓建把昭宗牢牢地「攥在手心」里。後來因為昭宗一心想要回朝,也與韓建發生了不少矛盾。而此時的韓建,默默在心裡把昭宗的軍隊及諸王視作「眼中釘」,盤算著如何解決這樣的「禍端」。

他一步步往前走,不僅讓昭宗立德王為太子,還默默處理好與王侯的關係,而且又以一些罪名來處置御林軍。昭宗被這「一片忠心」所打動,韓建一度成為郡王。

此後韓建就更加「肆無忌憚」了。他不斷處理昭宗的左膀右臂,甚至在最後將十一王通通抓起來,趕盡殺絕。除了「團滅」十一王,韓建還滅掉昭宗的若干御林軍。大唐的最後一絲希望,仿佛也在這一刻徹底地被摧毀在韓建的手中。

彼時的大唐王朝雖然搖搖欲墜,但韓建的所作所為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單單從他大膽挾持昭宗,並且毫不留情地處理掉昭宗的左右羽翼來看,他的舉動就是「壓垮騾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後來昭宗回朝,被他人廢黜且幽禁,此時的韓建卻選擇坐視不理。直至朱全忠上台,把矛頭指向了韓建,而韓建將全部責任推卸給別人,自己卻從中全身而退,並且被朱全忠賜予了官位。

機關算盡,未逃淒涼結局

至此,韓建的種種事跡仿佛已經交代完畢,但其實韓建真正的結局並不好。朱全忠代唐稱帝,卻不曾想後來被其子所弒,從而引發了一系列亂象。然而處於這場亂象之中的韓建卻沒有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沒有做好防備。最後,張厚發動兵變,殺死韓建,韓建的一生,終於在這一刻留下了帷幕。

總結

韓建的一生可以說是矛盾重重的。總的來說,他是有才華和勇毅在身上的,比如治理華州井井有條、重修長安也留下佳話。

但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他的心裡從一開始就缺少對於前景的準確擘畫,也沒有堅定的人生信條。

所以可以看到,他一開始也為朝廷效力,但最後卻選擇「無情背叛」,最終而做了這「一代奸臣」。

殺十一王,滅御林軍,作為摧毀大唐王朝最後一絲希望「奸臣」,韓建心思縝密又機關算盡。有勇有謀,然而這勇毅和計謀,終歸是用得不算光明磊落。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67893d42b06b003c91c7c30a5ebdc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