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有五德盜有五道:宋江李逵魯智深武松都不是好山賊,誰才是梁山最佳盜魁?

2023-12-12     半壺老酒半支煙

原標題:雞有五德盜有五道:宋江李逵魯智深武松都不是好山賊,誰才是梁山最佳盜魁?

雞有五德,盜亦有道。雞之五德:頭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在前敢斗,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

盜亦有道,是《莊子·胠篋》中強盜的祖師爺盜跖說的:「妄意室中之藏(不進門就能推測屋裡儲藏著什麼財物),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

說相聲的祖師爺據說是東方朔,小偷的祖師爺據說是時遷,強盜的祖師爺除了盜跖,還有一個宋江,另外還有強盜是拜關公的——六扇門和強盜伙都拜關公,也不知道這兩家打起來,關羽會幫誰。

盜跖當強盜祖師爺是很稱職的,他曾經把孔夫子訓斥得「再拜趨走,出門上車,執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軾低頭,不能出氣」;宋江當強盜祖師爺是不夠格的,他既不具備雞之五德,也不具備盜之五道,最後還當了朝廷鷹犬——無論是正史記載還是小說描述,宋江都參與了征方臘之戰。

宋江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打起仗來是個戰五渣,不管是遇到山賊還是正規作戰,形勢不妙撒腿就跑,根本就不管弟兄們的死活,實在跑不掉,就跪在地上哭著求饒,他接受招安充當鷹犬導致梁山好漢折損大半,安排天罡地煞全憑個人好惡和遠近親疏,從五個方面考量,他既不如報曉雄雞,也不如祖師盜跖。

宋江當然不是好強盜,更不是稱職的盜魁,這一點熟讀水滸原著的讀者諸君都知道,以他的名字開「武校」還是可以的,反正都是花拳繡腿忽悠人。

宋江不是好盜魁,他的鐵桿馬仔李逵,當然也不是一個好前盜:李逵在勇氣方面,不符合強盜和雞「先戰、後走」的要求。

李逵是典型的欺軟怕硬:入雲龍公孫勝、沒面目焦挺、浪子燕青、沒遮攔穆弘,都能把李逵收拾得服服帖帖,花和尚魯智深和行者武松圍成一個小圈子喝酒,李逵根本就不敢,也沒資格往跟前湊——李逵的吃相難看,動不動就上手抓,魯智深武松雖然豪邁,但還是很講衛生的,如果李逵敢到他們碗里撈肉吃,肯定會被武松掰斷爪子,魯智深一巴掌扇過去,李逵這輩子都吃不上四個菜了。

李逵既兇殘又怯懦,而且粗鄙無禮,即使是在強盜圈裡,也不招人待見,所以他的母親被老虎吃掉後,包括宋江在內,沒有一人表示慰問。

梁山還是有幾條好漢的,他們瞧不起李逵是可以理解的,宋江不把李逵當人看,也事出有因——他們初次見面,李逵就表現得比某些地方吃席搶先打包大媽還讓人討厭:「李逵嚼了自碗里魚,便伸手去宋江碗里撈將過來吃了,又去戴宗碗里也撈過來吃了。滴滴點點,淋一桌子汁水。」

李逵身上沒有俠客風骨,也沒有強盜霸氣,說來說去,他也就是一個武功較低的悍匪而已。

梁山真正有俠肝義膽的,當屬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和九紋龍史進,武松「平生只要打天下硬漢,不明道德的人」,魯智深和史進的俠義之舉,熟讀追虎原著的讀者諸君當然也知道,筆者多說都是廢話,咱們還是看看魯智深武松能不能算一個好強盜。

細看之下,得出的結論會很有意思:魯智深武松與宋江李逵有本質的區別,但也都不能算好強盜。

強盜是要打家劫舍的,但是魯智深和武松卻都不把金銀放在眼裡,而且幹什麼都花錢,得到的「戰利品」,也往往是隨手送人。

以魯智深武松的武功,要想想青面獸楊志、黑旋風李逵那樣吃霸王餐,店小二可能都不敢去追,但是這二位沒錢就挨餓,魯智深想搶史進的衣服換酒,還得先找個藉口:「俺猜著這個撮鳥,是個剪徑的強人,正在此間等買賣,見洒家是個和尚,他道不利市,吐一口唾,走入去了。那廝卻不是鳥晦氣,撞了洒家。洒家又一肚皮鳥氣,正沒處發落,且剝那廝衣裳當酒吃。」

估計讀者諸君看了魯智深這番心理活動,都會忍不住發笑:大和尚不忍心搶老和尚的稀粥,想搶史進,先給他安上了一個「強人」的罪名。

在魯智深內心深處,對強盜是十分反感的,他在渭州當提轄的時候,主要職責就是練兵捕盜,想弄頓酒飯,搶老百姓或吃白食,是萬萬不肯的,沒辦法,只好在史進這個「強盜」身上想辦法了。

魯智深「打劫」史進不成,自己反倒賠了錢,火燒瓦罐寺後,魯智深「便打開包裹,取些金銀,與了史進。」

像魯智深一樣出力不要錢的,還有行者武松,他在蜈蚣嶺斬殺飛天蜈蚣王道人,也繳獲了一二百兩一包金銀,轉手就送給了素不相識的落難女子,他自己連看都懶得看:「武行者道:『這廝有些財帛麼?』婦人道:『他已積蓄得一二百兩金銀。』武行者道:『有時,你快去收拾,我便要放火燒庵也。』」

不管是一二百兩金銀,還是一千貫打虎賞錢,武松都不屑入手,這樣的人要是真當強盜,估計得天天餓飯。

魯智深和武松都不是合格的強盜,那麼應該如何給這二位好漢命名呢?在筆者看來,稱他們為大俠或遊俠比較合適:魯智深是梁山第一大俠,武松則是浪跡江湖、經驗豐富的遊俠。

有人說魯智深武松或許可以算做「俠盜」,這種稱呼他們未必會同意:「洒家不是盜,前面加個俠字,也不中聽!」

魯智深武松占山為王,表現得卻不像個山賊,這一真一假兩個出家人,整天就知道喝酒練功,有時間還替桃花山的打虎將李忠、白虎山的孔明孔亮出一下頭。

幸虧二龍山人馬不多,前一任寨主留下的金銀財寶和寶珠寺地產,還夠他們逍遙快活幾年——不管是哪個朝代,寺廟的田產都是很多的,一個大寺院養活三五百僧兵都養得起,經營好了,財產就會數以億計,養活萬八千人都沒問題。

楊志可能是看到魯智深不適合當山賊頭兒,再熬兩年就得沒飯吃,所以極力攛掇二龍山併入梁山,雖然話語權不多,但總不用親自搵食了。

宋江一心想做官,李逵官癮也挺大,還沒上梁山就在白龍廟說要做將軍,回家接母,也說自己做了官,雖然歷朝歷代官與強盜可以畫等號,但是渴望做官的宋江和李逵,還是做不成好強盜的。同樣道理,視功名利祿金銀財帛如糞土的魯智深和武松,也不適合做山賊,真正稱職的盜魁,算來算去,還得數托塔天王晁蓋。

晁蓋被宋江架空並算計致死,所以有人說他不是一個好盜魁,但是細看之下,晁蓋並不是輸給強盜而是輸給了朝廷鷹犬奴才宋江。

晁蓋是很守強盜規矩的,打劫來的錢財,也按強盜邏輯分配。

晁蓋當了梁山之主,第一次下山打劫,就千叮嚀萬囑咐:「只可善取金帛財物,切不可傷害客商性命。」

阮氏三雄遵命下山,搶到了二十餘輛車子金銀財物、四五十匹驢騾頭口,晁蓋沒有忙著清點,而是先問:「不曾殺人麼?」

得知「不曾傷害他一個」,晁蓋十分高興:「我等自今以後,不可傷害於人。」

晁蓋只圖財不害命,這也是一種長遠打算,竭澤而漁的事情,聰明的強盜也不會做,這叫光棍打九九不打加一,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晁蓋在分配「戰利品」的時候,也是一個不落:「教人去請朱貴上山來筵宴。晁蓋等眾頭令都上到山寨聚義廳上,簸箕掌、栲栳圈坐定。叫小嘍囉扛抬過許多財物,在廳上一包包打開,將彩帛衣服堆在一邊,行貨等物堆在一邊,金銀寶貝堆在正面。每樣取一半收貯在庫,聽候支用;這一半分做兩分,廳上十一位頭領均分一分,山上山下眾人均分一分。」

晁蓋不多吃多占,也不搞暗箱操作,所以贏得了豹子頭林沖的由衷敬意,還準備把妻子接來一同過活。

如果晁蓋一直當寨主,梁山的日常也就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成套穿衣論秤分金銀,因為手上沒有血債,官府也不會來尋他晦氣,年紀大了,錢攢夠了,大家可以歸隱他鄉,麵糰團做一個富家翁。

宋江上了梁山,扯起「替天行道」杏黃大旗,先是想搶宋徽宗趙佶的飯碗(替天行道是天子職責,杏黃旗為天子專用),後來又想吃朝廷的嗟來之食,把「替天行道」改成「順天護國」,連強盜最後的一點臉面都丟掉了。

這樣比來比去,宋江李逵不是好強盜,魯智深武松也不是合格的山賊,只有晁蓋當寨主,梁山好漢才不失強盜本色,似乎也暗合雞之五德、盜之五道,讀者諸君看了梁山一百一十條好漢名單,心中肯定也是自有公論:在您看來,哪位梁山好漢能算真正的強盜?這些強盜中,最適合當盜魁的,是晁蓋還是宋江?是王倫還是魯智深?這四人各有哪些強項和短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587c914ffd70640aaf7d59fec36f64a.html